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7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安全科学   292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358篇
综合类   928篇
基础理论   270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112篇
社会与环境   144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了环评工作的内容和深度,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分类管理名录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行业细分调整、环境敏感区界定、公众参与范围确定、简化要求制定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公众参与可以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及环保性。结合规划环评的应用实例,归纳了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参与对象、参与形式等,指出目前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在应用中存在公众参与对象局限、规定和程序不明确、公民环保意识差等问题,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公众参与环评,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条文等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环评的规定和程序,提高信息公开度和民众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83.
根据某城市土壤表层中的8种重金属Cu、Pb、Cd、Hg、As、Cr、Ni、Zn的浓度数据,利用地统计学原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Cd、Cu、Hg、Pb和Zn在工业区和主干道路区浓度超标,并且这几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偏高,说明污染来源主要是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等。此研究对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及修复、重金属污染重点行业污染控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1997年出台的《污染土地管理法》核心内容包括污染土地责任人的界定、初步调查令、重大污染土地的认定、治理令、自愿治理方案、继续治理令,以及污染土地治理费用的偿还,即环保署支付费用的偿还、公共权力机构执行命令时支付费用的偿还、当事人之间费用的偿还和统一基金拨款的偿还。《污染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5.
简要介绍钢铁企业建立并实施危险废物专项管理制度及其重要性,并结合实际对钢铁企业危险废物专项管理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6.
2013-2015年上海市霾污染事件潜在源区贡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沙  刘宁  刘朝顺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5):1835-1842
统计分析2013-2015年上海市每个月不同空气质量等级天数比重,根据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后向轨迹模型对3年内的12月份影响上海地区的污染气团进行了综合聚类分析和逐年聚类分析.在综合12次严重霾事件的后向轨迹基础上,结合上海实时公布的PM2.5小时浓度资料,对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和浓度权重轨迹CWT(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重霾期间影响上海PM2.5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及不同源区对PM2.5质量浓度的贡献差异.结果显示,上海市3年期间12月份霾颗粒物外来源主要输送渠道为西北路径和北方路径,源自于西北方向的气团比重占总气团的50.4%,北方向的气团几乎都经过海洋后进入上海地区.影响上海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和山东地区,此外江西北部、浙江北部、河北南部及山西少部分地区也对重霾事件中的污染物颗粒有一定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7.
针对传统及现有水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模型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供给及净化服务功能的贵州省水生态占用概念与模型,将其划分为生物生产和非生物生产的水生态占用两部分,建立水产品、水资源、水环境3类账户,并在此基础上以2000—2014年的贵州省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水产品账户中,贵州省水产品消费的水生态占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水生态承载力波动变化较小,水产品消费呈生态赤字状态,且其生态压力较大;(2)水资源账户中,贵州省淡水资源的水生态占用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水生态承载力则呈明显波动的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大,淡水资源消费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且其与水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态势一致,淡水资源消费的生态压力较小;(3)水环境账户中,水环境生态压力主要来源于氮污染,2000—2010年消纳污染的水生态占用变化不大,2011—2014年波动较大,历年生活水污染账户值均大于工业,今后要注重加强生活水污染防治,消纳污染的水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的趋势,水环境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其生态压力较高;(4)与现有生态足迹模型的比较分析可知:该模型核算更为全面;不考虑均衡因子,并以最大水生态压力指数来评价区域水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状态具有合理性,更能准确反映贵州水生态的实际情况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88.
The regional observatory Kosetice is a central European background station. Unique continuous monitoring from 1988 on is held here. POP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values of air samples from Kosetice taken between 1996 and 2005 were statistically processed. Values of Czech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were not exceeded. Concentration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reached two maxima, in 1996 and 2001-2002.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concentrations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s in 1997 and 1998 and hexachlorocyclohexanes concentrations in 1998. DDTs, hexachlorobenzene and pentachlorobenzene were analysed as well. Long-range transport of pollutants between 2002 and 2005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 hybrid receptor model. Indicated potential source areas of PCBs coincide with many well-known urban and industrialised areas, while the indicated potential source areas of HCHs and DDTs coincide with many agricultural and/or forested regions and the potential source areas of HCB comprise all land use types.  相似文献   
89.
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科学发展观关于环境保护的论述,是党的环境保护理论的精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个哲学内涵非常丰富的课题,是十分难得的研究环境哲学的大好机遇。试点经验显示了环境保护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一方面在科学发展中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解决环境难题;一方面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其共性是,注重治本、注重生态、注重政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实践,要深入一线,深入调研,融人群众的实践,总结来自一线的新鲜经验。要适应新形势,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中,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实现环境与发展、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