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5篇 |
免费 | 154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2篇 |
废物处理 | 45篇 |
环保管理 | 60篇 |
综合类 | 295篇 |
基础理论 | 43篇 |
污染及防治 | 99篇 |
评价与监测 | 8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灾害及防治 | 1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利用从国内不同燃煤电厂采集的飞灰作为本底灰样,采用试剂添加、磁选分离和高温煅烧等多种方法分别制备Fe_2O_3、Fe_3O_4含量不等的试样,进而对这些试样的比电阻和击穿场强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e_2O_3和Fe_3O_4对飞灰的电导性质的影响规律明显不同:Fe_3O_4含量提高4%,可使飞灰的比电阻降低约1个数量级,并使霜些飞灰在0.5kV/cm场强下产生电击穿;Fe_2O_3的比电阻和击穿场强大大高于Fe_3O_4,对飞灰的影响不大。实验结果为研究电除尘器收尘极板上飞灰对收尘机理的影响,和飞灰比电阻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3.
岩石溶蚀的表现特征及其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微晶白云石大理岩和黏土质长石砂岩为研究对象,以现场实测及室内试验资料为基础,对岩石溶蚀的表现特征及其对表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在岩石发生溶蚀的区域,由表及里易溶性矿物成分和易迁移元素氧化物的含量逐渐增加、黏土矿物含量和烧失率逐渐减少,岩样的微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岩石表层溶孔、溶隙发育,易溶矿物颗粒表面出现溶孔、溶坑、颗粒间出现溶蚀裂隙等;2)溶蚀使岩石表层强度降低、吸水率增大,溶蚀愈严重表层强度越低、均匀性愈差,吸水率愈大;溶蚀还使岩石的孔隙度及孔隙尺寸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4.
145.
一般黏性土作为武汉地区基坑工程中常见土层,对其工程特性与其物理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对提高深基坑支护技术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武汉地区基坑工程典型一般黏性土的物理力学特性,以武汉地区45个基坑工程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汉地区一般黏性土的工程特性与其物理力学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地区基坑工程一般黏性土的静力触探指标PS值变化范围为0.8~1.6 MPa,标准贯入指标N值的变化范围为3~7,土体饱和度较高,可塑及压缩性中等偏高,这将对基坑及高层建筑沉降变形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一般黏性土的含水率、孔隙比、液限系数与直剪试验条件下抗剪强度指标c、值间呈负相关关系,一般黏性土的压缩模量与直剪试验条件下抗剪强度指标c、值间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地区基坑工程设计的参数取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6.
147.
目的 研究室温和低温下编织复合材料层合厚板的冲击性能。方法 通过开展低速冲击试验和冲击后的压缩试验,对冲击响应曲线、冲击损伤容貌、压缩失效模式和剩余压缩强度进行分析,探讨冲击时的环境温度对编织复合材料层合厚板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 冲击后的编织复合材料层合厚板存在凹坑、分层、基体裂纹和纤维断裂等多种失效模式,压缩失效模式主要表现为横贯冲击损伤区域截断式破坏失效。结论 低温环境增强基体强度,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程度,从而提高编织复合材料结构的剩余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148.
Yuqi Gan Xiaohui Lu Shaodong Chen Xinghua Jiang Shanye Yang Xiewen Ma Mei Li Fan Yang Yewen Shi Xiaofei Wang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24,36(4):88-101
The reaction of carbonyl-to-imine/hemiaminal conversion in the atmospheric aqueous phase is a critical pathway to produce the light-absorbing N-containing secondary organic compounds(SOC).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se compounds has been wildly investigated in bulk solutions with a low ionic strength. However, the ionic strength in the aqueous phase of the polluted atmosphere may be higher.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and to what extent the inorganic ions can affect the SOC formation. Here we... 相似文献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