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2篇 |
免费 | 484篇 |
国内免费 | 70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篇 |
废物处理 | 44篇 |
环保管理 | 92篇 |
综合类 | 1365篇 |
基础理论 | 351篇 |
污染及防治 | 341篇 |
评价与监测 | 48篇 |
社会与环境 | 9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38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以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了矿区内不同采样点的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土样中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数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01×107~1.08×109copies/g干土和8.65×107~2.69×109copies/g干土.重金属含量与氨氧化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内重金属污染改变了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的数量和结构.Cu污染对AOA的数量起到了显著抑制作用(r= -0.653*, P<0.05),但是对AOB则没有明显作用;Zn污染对尾矿库区域土壤的AOA/AOB比值影响显著(r= -0.606*, P<0.05);Cd污染改变了AOB的种群分布,降低了AOB的多样性水平.土壤中Cr长期干扰并没有改变氨氧化微生物的数量和结构,但是明显得抑制了氨氧化速率,表明重金属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氮循环. 相似文献
822.
采用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对1株多菌灵降解菌进行包埋,并对最佳包埋条件及包埋后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A包埋法的最佳条件为:菌液与2% SA按1:5体积比混合,在4% CaCl2溶液中室温交联24h.PVA包埋法的最佳条件为:菌液与10%PVA按1:5比例混合,在3%CaCl2溶液中室温交联24h.活化48h后,在30℃、 pH6的条件下,SA包埋的多菌灵降解菌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可达80.4%.PVA包埋的降解菌的降解率为76.3%. 相似文献
823.
824.
825.
826.
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分析了进水水力负荷对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微生物分布及N2O气体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力负荷的升高,系统对COD、NH4+-N和TN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深度基质层中硝化细菌数量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而减少,靠近散水区变化最为明显,而反硝化细菌数量随水力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在低水力负荷(≤0.12 m3·(m2·d)-1)和高水力负荷(≥0.28 m3·(m2·d)-1)时,生物脱氮作用产生N2O气体产率较低,平均值1.10 mg N2O·(m2·d)-1;在中等水力负荷(0.16 m3·(m2·d)-1)时,N2O气体的产率达到最大值(3.75±0.038)mg N2O·(m2·d)-1。综合考虑地下渗滤系统处理能力、除污效果以及N2O产率等多方面因素,建议在工程应用中,污水地下渗滤系统的进水水力负荷区间0.20~0.24 m3·(m2·d)-1。 相似文献
827.
不同碳硫比条件下底物类型对硫酸盐去除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底物和碳硫比(CODCr/SO42-)对硫酸盐去除的影响,分别以乙醇、乳酸、丙酸、丁酸、乙酸为底物,采用静态试验考察了不同CODCr/SO42-条件下利用不同底物去除硫酸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35 ℃条件下,CODCr/SO42-为2.0时,硫酸盐还原菌(SRB)对乙醇的适应性最好;CODCr/SO42-为2.5时,以乳酸、乙醇、丙酸为底物的系统中硫酸盐去除率分别可达90.29%、81.27%和80.69%;CODCr/SO42-为3.0也可维持较高的硫酸盐去除率,以丁酸、乙酸为底物的系统中硫酸盐去除率分别可达88.78%和73.69%。研究表明,CODCr/SO42-对SRB可利用的底物类型影响较大,根据底物类型选择最优的CODCr/SO42-,能够显著提高硫酸盐的去除效果,可为缩短厌氧脱硫反应器的启动时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28.
R. N. Ferebee R. K. Guthri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73,9(6):1125-1135
ABSTRACT: Heterotrophic, mesophilic bacteria derived from, and maintained in, a freshwater environment were subjected to three classes of herbicides. Diuron, 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and paraquat, used as water soluble solutions, were added (0.7 and 1.4 mgA) to a laboratory culture of bacteria. Total numbers of the bacteria, representing several genera, were monitored for alteration of numbers and types. Temperature, pH, and dissolved oxygen were monitored and the culture medium was tested for residual herbicide. Alterations observed in populations were considered to result from herbicide additions. Each herbicide tested was found to affect bacterial populations differently. Reasons for observed differenc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herbicides remained qualitatively measurable for periods up to three weeks. 相似文献
829.
Ure A. Anugwelem Rufits K. Guthrie Ernst M. Dav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81,17(6):1000-1004
ABSTRACT: Escherichia coli, Streptococcus faecalis,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were tested by plate counts and Warburg respirometry to determine effects of the presence of carbaryl in water. E. coli and S. typhimurium were initially stimulat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insecticide whereas S. faecalis and S. aureus were inhibited. Over a period of days, all bacteria died off more rapidly in the presence of carbaryl.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data in regards to bacteriological testing of water qualit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30.
共基质条件下TNT降解菌的选育及其处理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SBR弹药销毁废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作为菌源,在共基质条件下,经过驯化和筛选,分离出11株可降解TNT的单菌,从中选出生长速度较快的3株菌JT1,JT2,JT3进行了单菌及混菌降解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混合菌JTH降解能力最强,其适宜环境条件为25℃~30℃,pH7.5~9.0,基质中添加2g/L葡萄糖可显著增强混菌JTH生长并可使24h内的TNT降解率达到96 1%;模拟废水的处理实验表明:混菌JTH对COD的去除率>80%,TNT降解率80%~90%;生物强化实验表明:以0.1的菌量污泥比在SBR系统中投加混合菌可使系统的出水COD稳定在100mg/L左右,出水TNT浓度<5m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