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82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1323篇
基础理论   298篇
污染及防治   229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1.
王小 《环境化学》2003,22(4):324-328
利用发光细菌新鲜菌悬液进行毒性测试,研究了O3/UV降解喹啉过程中的毒性变化.研究表明,在选取的浓度范围内,无论是HgCl2还是喹啉,发光细菌发光抑制率(或相对发光量)与物质浓度的对数均呈线性关系.采用处于对数生长期初期的发光细菌进行毒性测试时的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都很理想,适合于毒性测试.O3/UV降解喹啉时,体系毒性出现先迅速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后缓慢下降然后又缓慢上升的现象.O3/UV降解喹啉过程中产生了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这些产物是导致体系毒性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12.
生物产氢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由于矿物资源的日益枯竭 ,寻找清洁的替代能源已成为一项迫切的课题 .氢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最有吸引力的替代能源 .这是因为氢是宇宙间最简单同时也是最为丰富的元素 ,它的热值高达 118.4kJ/g ,是甲烷的 2 .3倍 ;氢又是一种十分清洁的能源 ,它燃烧后只生成水 ;氢还能够比较容易地储存在一些特殊的金属间化合物或纳米非金属材料中 ,并能快速释放 ,这样 ,在运输和使用上比较方便 .氢除了作为优异的能源外 ,它还是一种工业上必不可少的原材料[1] .然而 ,氢气在地球表面的浓度小于 1mg/L ,仅占地球表面大气的极小部分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的氢…  相似文献   
913.
耐氨固氮菌是通过基因工程选育出来的新型菌株,水稻接种后,因根系活性提高、吸收功能增强、体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而增产.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接种耐氨固氮菌后增产3.1%—7.1%,氮肥利用率提高1.4%—11.2%;与对照区比较,土壤肥力并无下降的趋势,是一种投资小、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914.
从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阿维菌素的菌株,初步研究了其降解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当底物浓度增加时,降解速率常数相应加快,但高浓度对降解速率有一定抑制作用;而随着接种量增加,降解速率逐渐加快;通过分析TIC图和质谱图,可能主要有两种代谢产物,进而推测了其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915.
烷烃降解菌SY16的筛选、鉴定及降解能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油田生产和运输中经常发生原油落地以及漏油现象,造成大量的石油进入地表土壤,从而产生环境污染。针对原油对土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微生物降解烷烃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在以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的HDM培养基中,从扶余油田东区采油三厂经常被含油废水浸泡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正烷烃的菌株SY16。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鉴定为施氏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tutzeri)。通过摇瓶试验得出两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30℃,培养基初始pH 8.0,摇床转速为180 r/min,接种量为1.0%。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分别对不同初始质量浓度烷烃进行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两菌株降解正烷烃的能力显著,当培养基中初始正烷烃含量为50 mg/L时,24 h能全部降解。当混合烷烃中各烷烃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在24 h对正十烷、正十二烷、正十六烷和正十八烷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7.0%、42.6%、38.8%、36.2%。  相似文献   
916.
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细菌修复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益严重的环境重金属污染引起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以细菌为研究对象的生物修复与检测技术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中一大研究热点.细菌可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富集、氧化还原、成矿沉淀、淋滤、协同植物吸收等作用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细菌为响应重金属的胁迫而产生的种群结构、生物量和生理代谢活性的变化信息可用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检测.本文从细菌对重金属的耐性、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细菌修复和检测等方面综述该领域近10年的研究进展,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亟待开展的研究.参86  相似文献   
917.
外源基因在乳酸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酸菌表达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表达系统.由于许多乳酸菌具有益生菌的特点,该系统已被广泛用于外源基因的表达.相对于其他细菌表达系统而言,乳酸菌表达系统具有多种优势.本文就该系统的优势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参20  相似文献   
918.
将 parDE基因克隆到载有组成型表达nifA基因的质粒 pST10 2 1上 ,得到重组质粒pLM2 .将 pLM2 ,pST10 2 1分别转到玉米联合固氮菌Enteorbactergergoviae 5 7 7(E5 7 7) ,获得转化子E5 7 7(pLM2 ) ,E5 7 7(pST10 2 1) ,二者在c(NH+ 4 ) =5 0mmolL-1的Kp培养基中表达的固氮活性一致 .将pLM2 ,pST10 2 1分别转到E .coliDH5α(pMGFP2 .1) ,培养物用 4 88nm光激发后在 5 10nm均有相同的的荧光特征发射峰 .上述实验表明 ,重组质粒pLM2仍保留了原质粒pST10 2 1中nifA的功能 .但质粒 pLM2和 pST10 2 1在E5 7 7中的稳定性试验表明 ,E5 7 7(pST10 2 1)在无抗生素的LB中继代培养 70代后 ,质粒几乎全部丢失 (仅存 1% ) ;而E5 7 7(pLM2 )继代培养 10 0代后 ,质粒全部存在 (10 0 % ) .图 4表 1参 12  相似文献   
919.
无色硫细菌氧化SRB还原硫酸盐产物硫化氢生成单质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人工合成含硫化物废水作为进水 ,采用以陶粒为填料、小试规模的逆流式和顺流式好氧CSB(无色硫细菌 )生物膜反应器 ,在常温 ( 1 7℃~2 2℃ )、HRT为 2 6min、进水pH为 7.0和对反应器中pH不进行控制的条件下 ,研究了利用CSB将水中硫化物转化成单质硫的可行性及条件。实验表明 :为达到硫的最大回收率 ,在硫化物低负荷(NS <6 .1kg/ (m3 ·d) )时建议采用顺流式 ,高负荷 (NS>6 .1kg/ (m3 ·d) )时采用逆流式 ;反应器内的最佳DO值与进水硫化物容积负荷呈线性关系 ,出水pH值和出水pH值的升高值与硫的回收率呈线性关系。此外还研究了反冲洗对生物脱硫效果的影响及尾气中H2 S的生物去除  相似文献   
920.
从云南高温温泉、油井等热源地区采集的大量样品中,获得了一株特殊的极端嗜热厌氧纤维素分解菌B2.分离菌株直杆,革兰氏阴性(G-),未观察到孢子,细胞单个或成对出现.菌体大小为0.4μm×(2-4)μm,严格厌氧,生长温度范围50-70℃,最适生长温度65℃.pH范围4-8,最适pH 7.0.在纤维素粉琼脂上菌落直径2-4 mm,乳白色.分离菌株能利用纤维二糖、葡萄糖、蔗糖、松子糖、淀粉、覃糖等作为碳源,分离菌株还可利用纤维素滤纸、纤维素粉、微晶纤维素、纤维素粉MN300和甘蔗渣、水稻秸杆.发酵纤维素产生乙醇、乙酸.在菌株B2的纤维素酶系中,C1酶、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80℃、80℃和70℃,其比值为1:9:10,同时发现Cx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部分长度的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B2与Thermoanaerobacter ethanalicus具有99.8%相似性.分离菌株B2为Thermoanaerobacter属.图5表3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