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t is well known that several morphospecies of Microcystis, such as 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ing) Lemmermann and Microcystis viridis (A. Brown) Lemmermann can produce hepatotoxic microcystins.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gave contradictory conclusions about microcystin production of Microcystis wesenbergii (Komárek) Komárek. In the present study, ten Microcystis morphospecies were identified in waterblooms of seven Chinese waterbodies, and Microcystis wesenbergii was shown as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se waters. More than 250 single colonies of M. wesenbergii were chosen, under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to examine whether M. wesenbergii produce hepatotoxic microcystin by using multiplex PCR for molecular detection of a region (mcyA) of microcystin synthesis genes, and chemical analyses of microcystin content by ELISA and HPLC for 21 isolated strains of M. wesenbergii from these waters were also performed. Both molecular and chemical methods demonstrated that M. wesenbergii from Chinese waters did not produce microcystin.  相似文献   
12.
水动力条件下蓝藻水华生消的模拟实验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藻水华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水污染问题之一。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在温度、光照、初始pH值和营养盐等基本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模拟水流流速分别为10cm/s、20cm/s、30cm/s、40cm/s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的产生与消亡过程,在10~40cm/s流速区间里藻类生长周期随流速增大而变长,藻类最大现存量在40cm/s流速下最大,在10cm/s流速下最小,流速为30cm/s时藻类比增率最大,较适合藻类生存,在整个水华暴发过程中水体氮磷营养浓度呈下降趋势,水体的pH、DO和Ec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蜡质油污泥(WOS)成分复杂,含大量老化原油、蜡质油、沥青质及其他化学药剂,属危险性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已成为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研究利用铜绿假单胞菌NY3处理高浓度WOS的条件,结果表明,WOS∶木屑(m/m)(d =0.30 mm) 7∶1并结合热熔分散为最佳油污泥预处理条件;液相降解体系含油量为24.5 g/L时,6d内,油泥中C20以下的正构烷烃完全被去除,C21~C34和C35~C38大分子量正构烷烃去除率分别在91% ~99%和78% ~ 89%之间.添加鼠李糖脂能明显提高长链烃和多环芳烃的降解率.6d内210 mg/L鼠李糖脂使C29 ~ C38的降解率提高17.27% ~36.65%,芘、菲分别提高13.67%和16.12%.添加葡萄糖和Fe2+的条件下,NY3菌可将油污泥转化成为糖蛋白,产量达28 g/L.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生培养的实验方法,通过追踪测定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及乙醇酸氧化酶(GO)、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研究不同初始密度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宽叶香蒲叶片光呼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初始密度为1.0×104ind/m L时,宽叶香蒲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及GO、GS及CAT的活性增加,说明低密度铜绿微囊藻对宽叶香蒲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光呼吸具有促进作用;铜绿微囊藻初始密度为1.0×107ind/m L时,宽叶香蒲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及GO、GS及CAT的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高密度铜绿微囊藻对宽叶香蒲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光呼吸呈现出抑制作用。但是在净光合速率急剧降低的时候,光呼吸速率在短时间内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说明宽叶香蒲可能通过维持或增强光呼吸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逆境胁迫。  相似文献   
15.
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将空气源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引入到液相,构建新型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液相反应体系,考察了不同APPJ处理方式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效率,观察了放电处理的藻细胞形态,分析了培养基p H的变化和液相产生的主要活性物质(H2O2和O3)对藻灭活的作用,并探讨了APPJ灭活铜绿微囊藻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电压为7 k V,空气气体流速为4 L/min,藻液吸光度约为0.200,铜绿微囊藻的灭活率达到99.16%;处理后的藻发生细胞变形和破裂;处理后的藻液中产生H2O2和O3等活性物质,同时产生大量的NO-3和NO-2离子,导致液相p H迅速下降。通过考察主要活性物质(H2O2和O3)及藻液p H因素发现,单一因素灭活效果不佳,主要活性物质(H2O2和O3)和p H的组合因素是APPJ灭活水中铜绿微囊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选取水华束丝藻与铜绿微囊藻作为典型水华蓝藻,探索水华蓝藻净化水体及合成生物柴油的潜力.采用氮磷浓度为NH4-N 7.5 mg/L,PO43--P 1.0 mg/L的模拟污水,重点考察了在光照强度与温度不同的条件下2种微藻对氮磷的去除率,并利用尼罗红荧光染色法测定了微藻中的中性脂含量.结果表明,2种藻对PO43--P的去除率均较高,最高达到98%,对NH4+-N的去除率稍低,最高为52%.水华束丝藻及铜绿微囊藻均具有较强积累中性脂的能力,适宜的温度与光照条件有利于微藻对氮磷的去除及细胞中脂类的积累.2种藻均在光照强度为12 000 lx时中性脂含量更高.水华束丝藻在温度为18 ~22℃条件下,生长更优,氮磷净化效果较好,中性脂积累能力更强.而铜绿微囊藻在温度为22~ 26℃时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17.
门玉洁  胡洪营 《环境科学》2007,28(9):2058-2062
研究了芦苇化感物质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ethyl-2-methylacetoacetate,EMA)对铜绿微囊藻PCC7806的生长抑制特性以及对微囊藻毒素MC-LR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EMA在培养1周内对铜绿微囊藻PCC7806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7d值为2.0 mg·L-1,但EMA的抑制效果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整个培养期间,EMA对MC-LR的胞外释放无显著影响.培养7 d后,单位藻细胞内MC-LR的含量随EMA浓度的增加而升高,EMA投加浓度为1.5 mg·L-1时,单位藻细胞MC-LR的含量为25 ng·(106个)-1,比对照组增加了39%.但单位体积培养液中MC-LR总量(胞内和胞外的总和)随EMA浓度增加先略微升高后显著降低,EMA投加浓度为3 mg·L-1时,培养液中MC-LR胞内胞外总量为28 μg·L-1,约为对照组的一半;16 d后,EMA对单个细胞内MC-LR的含量以及MC-LR总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蒽生物降解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了一株优势菌,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研究了该菌株对蒽的降解性能,结果发现该菌株对蒽有良好的降解效果。经过147h的降解,蒽的浓度从100mg/L降至27.5mg/L,降解了72.5mg/L,降解率达72.5%,显示了极强的降蒽能力。同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蒽的残留浓度Y(mg/L)与时间t(h)符合方程Y=90.4322e(-0.0098)x。  相似文献   
19.
稻秆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稻秆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稻秆浸出液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抑制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繁殖.稻秆浸泡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提高浸出液的抑藻效果,但浸泡时间过长则无益于抑藻效果提高,浸泡时间为15 d时,抑制率能高达75.99%.稻秆浸出液投加量达7.5%以上具有显著的抑藻效果.不同部位的水稻秸秆浸出液对铜绿...  相似文献   
20.
采用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 Linn.)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生培养的实验方法,通过追踪测定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苦草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大于10 g/L时,苦草对铜绿微囊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苦草质量浓度为10、20和40 g/L时,第15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63.3%、94.7%和99.8%,培养过程中,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逐渐减少,而SOD、POD活性及MDA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苦草释放的化感物质在经过一定时间积累后能够明显抑制铜绿微囊藻SOD和POD的活性,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促进叶绿素的分解,从而导致藻类死亡,这是苦草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