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2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1376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19篇
综合类   3199篇
基础理论   511篇
污染及防治   224篇
评价与监测   359篇
社会与环境   781篇
灾害及防治   17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61.
渭河上游天然径流变化及其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贡献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渭河上游入陕西境内的水量不断减少,90年代天然径流量仅为60年代的60%。分析天然径流与降水的相关关系,对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对径流减少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渭河上游径流量不断减少,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非降水因素的贡献率逐渐增强,成为影响渭河上游天然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分析天然径流量与气温的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47以上,采用假设法,将气温从非降水因素中提取出来,进一步分析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80年代以前,以自然因素影响为主,80年代以后,以人为因素影响为主,且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强,其原因在于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导致径流减少。  相似文献   
862.
进行了利用陶粒生物滤池工艺低温生物预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的降低对陶粒生物滤池去除CODMn、UV254和氨氮的影响不明显,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22.2%和61.2%。水温低于5℃时出水中亚硝酸氮浓度升高。此外,低水温条件下陶粒上生物膜脱氢酶活性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863.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制度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制度角度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在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现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认为:水资源问题的制度原因是传统的发展模式导致部门间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区域管理体制导致上下游地区间水资源冲突频繁;忽视和挤占环境用水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不透明的补贴方式扭曲价格信号和影响水资源需求;区域内分散的管理体制加剧了流域水资源问题。因此,从制度上解决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需要推行流域水、土地、森林资源统一管理,制定《石羊河流域管理条例》,改革现行资源管理体制,建立透明的补贴机制和合理的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864.
黑河流域草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RS和GIS技术,从研究区植被类型、土壤侵蚀、坡度、距水源距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确定了黑河流域不适合和适合放牧的区域。在适合放牧的区域,根据草地类型估测产草量。在牧草分配方面,从避免土壤侵蚀和遭遇干旱时保证植被群落弹性和再生的需要以及满足昆虫和土壤无脊椎动物及野生动物需要两个方面考虑了满足生态需要的牧草生物量。在确定放牧强度时,从坡度和距离水源远近两个方面考虑了载畜量的减少比例。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满足生态保护需要的草地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流域适合放牧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17.693%,在适合放牧的区域,天然草地的承载力为0.009~2.055只羊单位/hm2。  相似文献   
865.
第二松花江下游居民发汞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20世纪60年代第二松花江汞污染十分严重.为了解第二松花江流域的环境现状,在第二松花江下游的五家站镇收集了250名居民的头发样品,用冷蒸气原子吸收法测定头发样品中的总汞含量.头发样品中w(总汞)为0.110~116.634 mg/kg,平均为2.205 mg/kg.在250份样品中,有77人头发中总汞(简称发汞)含量超过了美国环境保护局制定的1mg/kg的限值,占总人数的30.8%,说明在第二松花江下游地区仍有人群发生汞中毒的风险.在影响发汞含量的因素中,发汞含量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没有相关关系;经常吃鱼人群的发汞含量大于不常吃鱼人群;吸烟、饮酒、染发人群的发汞含量分别高于不吸烟、不饮酒、未染发人群.   相似文献   
866.
深圳河水污染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深圳河水污染已非常严重、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Ⅴ类标准的状况,从技术的角度,在分析了深圳河水污染机理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河流治理经验,结合深圳河流的特征,对深圳河水污染控制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对深圳河流域进行全面截污、清淤、补水、支流设闸调蓄等措施后,深圳河水质将得到改善,可满足城市景观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867.
珠江口现代沉积物柱芯样多环芳烃高分辨沉积记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采集于珠江三角洲澳门河口区的沉积物柱状样品中多环芳烃的GC MS定量分析测定,并结合210Pb同位素定年分析,重建了珠江口近代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史(1959~1996年).研究结果表明,柱芯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为0.6~4.5μg·g-1(干重计),污染程度为中等.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分别记录到两个高的污染峰,表明这两个时间段内有较大的污染物输入.以母体化合物比值对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是受到了以油类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为主的混合污染,且污染来源较为单一.对沉积物毒性潜在效应的计算表明,表层沉积物毒性效应较大,且从90年代初期开始后至1996年,毒性当量浓度呈线性趋势增加.  相似文献   
868.
改进的BP算法在黄河下游枯季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在黄河下游地区应用多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理论,通过改进BP算法,建立下游枯季径流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使用花园口-利津水站26年的完整序列测流资料训练和检验网络并用于预测,结果表明,通过本次研究建立的BP网络模型是合理的,可靠的,它较好地反映了黄河下游的枯季径流规律,可为今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尤其是预防黄河下游再次出现断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9.
陕甘宁地块上广泛分布的黄土地层的破坏是黄河水患的主要原因,黄土地层有一定的抗侵蚀能力,但当被开垦时,其抗侵蚀能力会大幅降低,在陕甘宁黄土地层分布区减少,以至最终基本停止农耕而瞠步代之以林草,确系治黄的根本方略,陕北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河泥沙最主要的来源地,但区内黄土地层受侵蚀的状况却具有分带性,北东和北西两组基底断裂构造对其有重要影响,并对毛乌素沙漠的位置以及无定河环形构造的活动状况有一定控制作用,这些都是在陕北开展山川秀美工程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素,由此得到启迪;在开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减灾工作中,必须首先认识环境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870.
The HBV-N model was used for a scenario analysis of changes in nitrogen retention and transport caused by alterations of wetness due to land drainage, lowering of lakes, building of dams and climatic variability in a river basin in south-central Sweden (1885–1994). In general, dams were situated in locations more favourable for retention, compared to the lowered lakes. Rather modest conversions of water bodies only changed nitrogen transport by about 3%. The 180-times-larger increase of (mainly) tile-drained agricultural land had, according to simulations, increased the nitrogen transport by 17%, due to reduced retention. However, compared to human-induced alteration of the landscape N retention, the choice of 10-year periods of climatological data had the overriding effect on the calculated nitrogen transport. Weather-induced variations resulted in a 13% difference in nitrogen retention between various 10-year periods. When the model was driven by climatological data from the driest 10-year period (1905–1914), the estimated average annual load was only half of that obtained with climatological data from the wettest 10-year period (1975–1984).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