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356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41.
闫金龙  江韬  魏世强  李玲  郭念  李璐璐  刘江 《环境科学》2014,35(12):4522-4529
以渠江-嘉陵江、涪江-嘉陵江交汇处水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河流交汇处水体磷素形态特征及紫外光照的影响.水体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所有水体中总磷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 mmol·m-3),支流汇入干流前后,研究水体中总磷(TP)主要由总溶解性磷(TDP)组成,而溶解性无机磷(DIP)是TDP的主要组成部分.两支流汇入嘉陵江后,干流水体中各形态磷浓度均较干流汇合前升高,颗粒态磷(PP)增幅最大,达到129%.按水体相对分子质量(Mr)分级结果表明,溶解态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0.5×103~10×103)中的磷为溶解性磷(DP,<0.22μm)主要成分,达到47%~61%,渠江和涪江两支流汇入干流后,嘉陵江水体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中的磷含量并未发生较大变化.通过紫外光照后,游离态组分(<0.5×103)中的磷含量明显增加,增幅在10%~29%,其余两组分中磷含量均降低,和涪江-嘉陵江汇合处样本相比,渠江-嘉陵江汇合处水体胶体态组分(Mr10×103~0.22μm)中磷含量降幅大于前者.通过紫外光照实验,证明了紫外光照是影响水体中磷素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42.
文章根据(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应用改进灰色聚类法对厦门市全市及各个主要地区2007年-2011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引用指数型白化函数来建立样本值和各灰类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零权重的问题,应用修正聚类权值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在不同级别中的权重,使最后的计算结果更加客观。经评价,厦门全市及各区2007年-2011年的大气环境空气质量均为二级,厦门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改进的灰色聚类法概念清晰,计算方便,评价结果客观。  相似文献   
343.
从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水体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抗锶放线菌(编号YF-64),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环境参数条件下对锶的吸附效果和初步机理,通过形态和16S rDNA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对菌株吸附前后进行表征,探讨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抗锶菌株隶属于天蓝黄链霉菌(基因序列登录号:JF901702),菌株对Sr~(2+)具有较强的吸附效果,根据数据显示,当接触时间为50 min,pH值为6,Sr~(2+)初始浓度为50 mg/L,摇床转速为120 r/min时,该菌株的吸附效果达到最佳为44.29 mg/g;FT-IR结果显示,JF901702菌株对Sr~(2+)的吸附主要是由细胞壁上的羟基,次甲基,羰基起主要吸附作用。由此可知,JF901702菌株可作为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生物吸附材料进行废水重金属处理。  相似文献   
344.
郭璇  陈绍棋 《地球与环境》2017,45(5):515-522
以日本长良川原水为研究对象,提高水处理出水水质为目标,研究了生物活性炭(BAC)小柱对原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去除效果。比较了不同NOM进水浓度时BAC小柱对其的去除率,研究了小柱层内及出水中NOM的相对分子量分布随着通水时间增加的变化情况,并利用结合了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的平推流表面扩散模型对出水中NOM的浓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BAC小柱对不同浓度原水中NOM的去除率均高于相同试验条件下的粒状活性炭(GAC)小柱;BAC小柱对相对分子量分布为1000~5200g/mol内各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均可去除;平推流表面扩散模型对试验数据拟合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345.
对室内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测量,科学评价室内空气品质.分析了室内空气质量七种污染物的浓度、评价等级、权重系数三个基本要素.通过建立集对分析模型,用联系度来描述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的同异程度,评价结果清晰地显示了集合之间的关系结构.在已有基本权重的基础上,引入变权公式,使污染物的浓度随评价等级同步动态变化.并用该方法对某小区的四栋楼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该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该评价方法对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更加全面、直观.  相似文献   
346.
曝气生物滤池(Fe2+)-臭氧组合工艺强化处理石化二级出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强化曝气生物滤池(BAF)-臭氧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以石化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投加Fe SO_4·7H_2O对组合工艺处理COD和TP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分子量分级、三维荧光扫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手段对工艺处理前后水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二级出水COD平均浓度82.91 mg·L~(-1),TP平均浓度1.37 mg·L~(-1),Fe SO_4·7H_2O投加浓度为9 mg·L~(-1)时,组合工艺COD平均去除率为52.20%,TP平均去除率为71.50%,相比不加Fe SO_4·7H_2O的对照组,COD去除率提高17.15%,除磷效率提高51.81%.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03的有机物占52%,铁盐强化组合工艺处理后该部分比例增加至75.39%;同时各区间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效率提高.三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Fe SO_4·7H_2O可以提高BAF-臭氧对水中荧光类物质的去除效果.GC-MS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e SO_4·7H_2O的投加使得出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减少,浓度降低.铁盐可以强化BAF-臭氧组合工艺处理石化二级出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347.
结合生态城市的相关理论和不同学者的研究,遵循生态城市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方面建立了宝鸡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值,对宝鸡市近几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简要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宝鸡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十分成功,但在集中力量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的经济建设,使宝鸡市的经济结构开始出现不合理现象.建议宝鸡市在大力建设生态城市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在经济建设方面,以达到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8.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单因子加权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环境预测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十二五"是我国重点区域实施火电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的重要时期,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火电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的多因子混合加权分配模型,使总量指标分配更具有公平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9.
矿井通风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矿井通风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采用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综合矿井通风优化评价模型理论,建立以技术、经济、抗灾和管理等4个方面为准则层,以通风方式合理性、通风网络布局合理性和通风巷道阻力合理性等20项为指标层的指标体系,通过各指标大小及其排序明确矿井通风优化工作重点,为决策者进行优化工作提供的参考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在指标层方面,权重值最大的指标是通风网络布局合理性,其次是通风巷井工程费;在准则层方面,技术可靠性指标共有4项指标排名前十,比重为31.7%,管理性指标总体比重为16.8%。综上所述,经济性与技术性指标是矿井通风优化及控制的研究重点。其中,通风网络布局合理性、通风巷井工程费、通风巷道阻力合理性和吨煤通风电费等4项指标是研究重点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50.
基于AHP与粗糙集理论的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吸收层次分析法和粗糙集理论两类评价方法的优点,同时又能克服各自的缺陷,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通过建立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粗糙集理论确定客观权重,然后将主、客观权重进行有机集成得到组合权重,使得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评价更具客观性,从而提高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评价的精度。以老鸦巢矿区为例,构建了13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组合权重得到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高跨比、地质构造、最大暴露面积,这与矿山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