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8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1414篇
安全科学   344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149篇
综合类   2907篇
基础理论   520篇
污染及防治   580篇
评价与监测   179篇
社会与环境   245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Pb/Zn冶炼废渣中重金属的生物浸出-盐浸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温嗜热菌对某铅锌冶炼废渣进行生物浸出盐浸处理研究,并根据国家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HJ/T299-2007)对盐浸后余渣进行毒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pH 1.5、温度65℃、矿浆浓度5%的优化条件下生物浸出3 d后,废渣中Cu、In、Ga和Zn的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1.5%、91.8%、84.9%和93.4%;盐浸生物浸出渣,其浸出液中Ag、Pb浓度分别为7.6和247.5 mg/L,可从废渣中有效回收Cu、In、Ga、Zn、Ag和Pb。生物浸出盐浸处理后余渣约为原渣量的70%;毒性分析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Ag、As、Cd、Cu、Pb和Zn浓度分别为2~3.5、2~3、0.3~0.5、30~50、2~4、20~60 mg/L,低于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3-2007)。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针对冶炼废渣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生物浸出盐浸联用工艺。  相似文献   
962.
干旱是影响荒漠生态系统植物生长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其对干旱区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有助于为干旱程度变化对干旱区植物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选择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区典型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设置0(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干旱程度的处理,研究干旱程度变化对骆驼刺叶绿素荧光...  相似文献   
963.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产生的N2O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了解N2O产生途径是减少其排放的关键。该文介绍了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产生N2O的主要生物途径和非生物途径;综述了N2O排放的3类数学模型:基于生物脱氮去除量的经验模型、基于不同产生途径建立的动态机理模型、基于知识的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的统计模型;阐述了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中N2O排放数学模型;介绍了机理模型校准和验证的方法及关键参数;阐述了各个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在实际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各种N2O排放数学模型的缺陷,并对模型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该综述可为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选择提供方法,为研究污水生物脱氮过程N2O的产生机理、优化控制污水生物脱氮过程、缓解污水处理厂N2O排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4.
光催化剂对水体有机污染修复极具发展潜力,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亟待探究。为初步评估光催化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以典型光催化剂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为代表,以不同g-C3N4投加量(0、25、50、75、100、125 mg/kg,分别记为CK、P25、P50、P75、P100 及 P125)处理河床底泥,30 d 后,利用 16S rRNA 高通量测序,分析河床底泥细菌群落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投加量的 g-C3N4处理后,河床底泥细菌群落多样性排序为 P75(g-C3N4投加量为 75 mg/kg)>P100(g-C3N4投加量为 100 mg/kg)>P125(g-C3N4投加量为125 mg/kg)>P50(g-C3N4投加量为50 mg/kg)>...  相似文献   
965.
文章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不同形貌和结构的g-C3N4半导体,超声法将AgBr原位沉淀在g-C3N4表面,成功制备出不同质量比AgBr/g-C3N4复合光催化剂。借助FE-SEM、BET、TGA、XRD、UV-Vis DRS等方法对制备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比表面积、热稳定性以及其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C3N4半导体呈现纳米管状结构,直径约为300 nm,管长约为800 nm;AgBr/g-C3N4-20%复合光催化剂比表面积可达为40.727 m2/g,孔体积0.110 cm3/g,孔半径为17.171 nm。以罗丹明B (Rh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AgBr/g-C3N4质量比为20%时,可见光催化80 min后,RhB降解率可达到97.4%。光催化机...  相似文献   
966.
当前臭氧已成为仅次于PM2.5的影响中国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夏季已经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臭氧污染不仅能对人体呼吸道、肺、心血管以及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还能与人体表面皮脂、建材表面、室内化合物反应引发室内空气二次污染。由于现代人平均9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活动,室内臭氧污染暴露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室外臭氧污染暴露,但同时室外臭氧又会对室内臭氧污染产生影响,因此掌握室外大气污染影响下的室内臭氧污染特征是控制室内臭氧污染的重要前提。为此,该文研究了五大气候区共20个典型城市的室内臭氧浓度特点,并进一步基于室外大气污染影响和I/O比预测分析了在开窗时间、换气次数和臭氧沉积速度影响下的室内臭氧污染水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开窗时间和换气次数与室内臭氧浓度呈正相关,臭氧沉积速度与室内臭氧浓度呈负相关。此外,寒冷地区室内臭氧污染最严重,温和地区室内臭氧污染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967.
杨静 《中国环境监测》2021,37(1):156-164
为测定污染土壤中的6种低残留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恶喹酸),全面优化了一种联合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MSMS)3种检测技术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甲醇和0.1 mol/L EDTA-McIlvaine缓冲液(1∶1)进...  相似文献   
968.
P204为载体的微乳液膜处理焦化厂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以P204为载体的Span80/煤油/NaOH微乳液膜配方及其稳定性,通过该液膜体系萃取废水中酚的研究,考察了P204与Span80的质量比、乳水比、萃取时间、油相的重复使用次数等对除酚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采用P204/Span80/煤油/NaOH微乳液膜处理焦化厂中高浓度的含酚废水,一次性除酚率均高于99%,且对高浓度含酚废水的除酚效果更佳;微乳液膜不仅稳定性好,传质速率高,除酚效率高,而且可自动破乳,油相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69.
填埋垃圾腐殖质组成在填埋场稳定度表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1991-2004年封场单元填埋垃圾腐殖质组成的分析,考察了填埋垃圾中腐殖质组成随填埋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填埋垃圾腐殖质的总可提取率和胡敏酸(HA)与富里酸(FA)比值(HA/FA)分别随填埋龄呈线性下降和上升趋势.因此,填埋垃圾总可提取率和HA/FA可用来有效表征填埋场和填埋垃圾稳定度.  相似文献   
970.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掺杂铜(CuCl2)制备交联剂.制得柱状Ti/Cu交联累托石,结合其吸附特性并通过其在光催化氧化条件下处理含硝基苯有机废水.在pH=9,交联累托石用量为30 g/L,一根20 W紫外灯光辐照2 h的处理条件下,硝基苯由73.81 mg/L降至3.17 mg/L,去除率达到95.71%,优于GB-8978-1996三级标准,用其处理含硝基苯工业废水,COD去除率为83.73%,由4800 mg/L降至530.4 mg/L,硝基苯去除率达92.3l%,由10.32 mg/L降至0.79 mg/L,小于GB-8978-1996-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