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2篇 |
免费 | 193篇 |
国内免费 | 69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2篇 |
废物处理 | 87篇 |
环保管理 | 92篇 |
综合类 | 1673篇 |
基础理论 | 301篇 |
污染及防治 | 275篇 |
评价与监测 | 254篇 |
社会与环境 | 20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76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34篇 |
2011年 | 167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120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9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有机废气治理是指通过不同手段减少工业生产的能源损耗、降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以及减少有机废气的排放量.而催化燃烧技术是使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低温氧化反应,达到高效节能、减少有机废气排放量的目的.本文就三种常见有机废气的治理中运用催化燃烧技术的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2.
203.
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大气透过率是研究红外辐射传输的重要参数.基于红外辐射大气传输的基本理论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和软件平台2个方面对计算大气透过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复杂气象条件对大气透过率的影响,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4.
膜吸收器吸收CO2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吸收器,用水、NaOH和K2CO3 水溶液作为吸收剂进行高浓度CO2 吸收试验,考察了气体流率、吸收剂流率、质量分数以及流动方式对吸收率、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率增大,CO2的吸收率递减,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加.在一定的气体流率下,吸收液流率增大,CO2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大;吸收液浓度提高,吸收率增大,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提高.在气体流率较低时,质量分数为5%和8%的NaOH水溶液为吸收剂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比较接近.随着气体流率增大,NaOH质量分数为8%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加的值大大超过NaOH质量分数为5%时增加的值.以水为吸收剂时,气体与吸收剂的流动方式为逆流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高于并流时的值. 相似文献
205.
206.
207.
细水雾阻隔火焰热辐射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热辐射传递方程出发,根据Mie散射理论,考虑雾滴对热辐射的散射和吸收特性,建立细水雾阻隔火焰热辐射的两通量模型,并给出简化算法;同时建立小尺度模拟实验系统,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通量模型较为合理地预测了细水雾对火焰热辐射的衰减作用。在此基础上,应用上述理论模型进一步探讨火焰温度、细水雾特性参数、雾场厚度对阻隔热辐射效率的影响,为细水雾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8.
209.
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中以半胱氨酸合钴溶液为吸收液,采用膜吸收法处理NO废气。研究了对传质系数和NO去除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吸收液循环使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气流速为0.005 m/s、进气中NO质量浓度为650.14 mg/m3、吸收液pH为9、吸收液中半胱氨酸合钴浓度为0.017 mol/L、吸收液流速为0.003 m/s、吸收液温度为50℃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吸收时间在55 min之内时,NO去除率保持在98%以上;吸收时间超过55 min之后,NO去除率迅速下降。吸收液经SO2还原处理后可多次循环使用,吸收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10.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渍活性炭中银含量的分析方法,对酸介质浓度、共存元素的干扰进行了探讨,在0—1.0ml沪范围内,银含量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对09型浸渍活性炭标准物质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91%(n=10),加标回收率为97.5%-101.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