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512篇
安全科学   149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151篇
综合类   1003篇
基础理论   342篇
污染及防治   157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1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液体旋流分离器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设备之一。压力损失是衡量液体旋流分离器分离过程能耗大小的重要技术指标,也是选择水泵扬程的依据。当前液体旋流分离器设计过程还缺少具体量化的理论依据。通过液体旋流分离器的性能实验,得出液体旋流分离器各部结构尺寸、形状、相对比例对压力损失的不同影响程度,提出结构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为液体旋流分离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及应遵循的原则。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归纳汇总出一般常用型液体旋流分离器压力损失的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具有一般性。  相似文献   
992.
When a savanna burns, a decline in the input of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to the soil occurs.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recurrent fires is a natural condition and N depletion by fire is not in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ence of savannas per se. Consequently, savanna vegetations have evolved under fires, implying a near to steady-state N budget. In some Australian and African ecosystems, N fixation appears to be insufficient to replace losses inducing soil-N depletion, whereas in neotropical Llanos and western African savannas, the N-fixation and precipitation seem to be enough to maintain production despite fires. This review presents information about well-drained savannas, namely Trachypogon savannas in Orinoco Llanos and Andropogonae savannas in Ivory Coast. The sites present similarities in climate and fire regime differing in soil parent material. A report on N budgets is presented. The budget was positive, since losses seem to be balanced by inputs in rainfall and biological fixation. Uncertainties in flux measures indicate that more work on those aspects are requi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stimated amounts of dinitrogen fixation and deposition seem to be enough to maintain plant production. Data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vegetation in the natural savanna has evolved under fire constraint.  相似文献   
993.
不同施肥水平下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施肥对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监测的方法,研究常规施肥、减量施肥1和减量施肥2等三种施肥水平对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氮、磷流失浓度均较高,径流TN、NH4+-N、NO3--N的平均流失质量浓度分别在20.5~34、2.2~2.4、6.3~9.5 mg L-1之间,径流TP、DP的平均流失质量浓度分别在7.7~11.1、2.1~2.4 mg L-1之间,菜地土壤径流氮、磷流失风险较大。(2)减量施肥可明显降低径流TN和NO3--N的流失浓度,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减施肥料20%和30%可分别降低径流TN流失浓度的40%、32%和NO3--N流失浓度的23%、35%,而减量施肥对径流TP、DP的流失浓度影响不大。(3)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TN、NO3--N流失负荷分别在5.8~7.6、1.6~2.3 kg hm-2之间,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施肥料20%和30%可分别减少TN、NO3--N流失负荷的24%、19%和11%、29%。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TP、DP流失负荷分别在1.7~2.9、2.5~2.7 kg hm-2之间,减量施肥并不能减少径流TP、DP的流失负荷。  相似文献   
994.
华北平原冬小麦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库盈亏定量化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体系的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对前人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核算,分析肥料氮、作物氮和土壤氮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冬小麦季化肥氮的去向及土壤氮库的盈亏情况.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当季化肥氮的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对土壤氮素的吸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秸秆50%还田和100%还田两种情况下,土壤氮库盈亏量与施氮量之间均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且土壤氮库达到平衡时的施氮量分别是 N 192和166 kg·hm-2;冬小麦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推荐施氮远高于传统施氮,过量施氮不仅不会提高作物产量,还会降低氮肥利用率,增加土壤残留和损失;3种秸秆处理方式下的冬小麦氮肥各去向绝对量与施氮量(N 75~375 kg·hm-2)之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秸秆不还田条件下的地上部吸收率、秸秆吸收率和秸秆50%还田下的地上部吸收率及秸秆100%还田下的0~100 cm土壤残留率均与施氮量(N 75~375 kg·hm-2)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5.
CH4和N2O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2种主要温室气体,其排放规律以及减排措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休闲期抛荒稻田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而对于其CH4和N2O排放规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实验选取江西红壤丘陵区进行观测,于稻田休闲期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进行原位观测,旨在探讨休闲期CH4和N2O的排放规律,可为制定减排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以CH4和N2O-N计)分别为0.03mg.m-2.h-1和3.27μg.m-2.h-1。冬闲期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与土温、降雨量无明显线性关系(P〉0.05)。冬闲稻田排放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以CO2-eq计)为7.58 g.m-2,其中,CH4和N2O产生的温室效应(以CO2-eq计)分别为2.33和5.25 g.m-2。N2O排放量是冬闲稻田温室气体观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996.
王朝旭  叶磊  王衫允 《生态环境》2012,(7):1229-1234
为深入剖析水陆交错带N2O释放热区的机理,选择白洋淀一处典型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纵剖面(0~80cm)分层土壤样品的理化指标、反硝化速率(DNR)、N2O产生速率及N2O还原酶基因(NosZ)丰度和多样性的分析发现,在水陆交错带陆域纵剖面中,表层土壤(0~10cm)的反硝化速率(DNR)和N2O产生速率均最高,分别为65.8和9.41nmol·g^-1·h^-1(以N及dw计);表层(0~10cm)和亚表层(10~20cm)土壤的nosZ基因丰度最高(分别为1.00×10^10genecopies·g^-1dw和9.23×10^9genecopies·g^-1dw)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多样性指数表明,表层土壤的nosZ基因生物多样性高于底层;在系统发育树中,表层和底层土壤的nosZ基因序列并没有明显的界限。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典型水陆交错带陆域纵剖面中,nosZ基因丰度与N2O/N2O+N2)呈负相关关系(r=0.766,p〈0.05),表明在水陆交错带区域nosZ基因丰度是N2O转化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997.
采用过量施用化肥获得高产已成为近年来太湖地区的普遍现象,而由此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生态环境恶化的贡献值也越来越大。通过对苕溪流域地区的田间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减量施肥处理条件下,稻田田面水中氮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径流损失量,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铵氮浓度在施肥后迅速上升,1~3d达到最大值,而总氮在施肥后第1天便达到峰值,之后随时间变化逐渐下降,铵氮、总氮浓度在一周之后均降至较低水平。(2)田面水中铵氮/总氮比在施肥后3~7d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3)田间任何1次的径流排水均会造成田面水氮素的流失,径流排水发生的时间与施肥时间间隔越小氮素的流失负荷就越大。(4)各减量化施肥处理年度累计流失负荷较常规施肥处理下降6%~53%,当季稻田氮素流失率在1.4%~2.6%之间。为减少农田氮肥使用量,降低氮素流失量,减缓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以巢湖典型低丘山区坡地的6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弃耕地、尾矿裸地、灌木林地、荒草地、马尾松林地和人工恢复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观测与收集坡面壤中流,探讨该地区壤中流养分流失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巢湖低丘山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壤中流发生概率为灌木林地和荒草地较高,尾矿裸地最低(仅在0~20cm土层产生);表层壤中流氮含量为尾矿裸地最高,人工恢复林地最低,壤中流磷含量为弃耕地最高,尾矿裸地最低;壤中流氮素流失以溶解态NO3-N为主,并随雨季的到来而呈下降趋势,随土层加深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磷主要以有机溶解态形式流失,随土层加深而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地表总盖度、地表植被均匀度、土壤养分含量与壤中流氮、磷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降雨特征(降雨量、降雨强度)与壤中流氮、磷含量问相关性不显著。由于人为开采严重,在分析该地区壤中流氮素含量时,应注意干湿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为深入探索可获得光资源量(light availability)与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浮沉关键因子——细胞比重、藻丝长度,以及水华鱼腥藻沉降损失的关系,开展了纯培养试验.在温度(25±1)℃,光照度分别为100,500,1000,3000,5000lx的条件下,培养时间35d,结果显示:在1~10d内鱼腥藻细胞比重随光照度增大而增大,在10d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各光照组下鱼腥藻细胞比重较稳定且相差不大;光照越强,水华鱼腥藻的藻丝越短,其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到最大值再减小;光照越强,水华鱼腥藻的藻丝长度越快增大到最大值;实验结束时高光照度下水华鱼腥藻沉降损失比率较小,均低于10%,低光照下水华鱼腥藻沉降性能较好,最高可达到57.3%.实验结果表明:可获得光资源量下降直接影响鱼腥藻比重和藻丝长度并进一步导致鱼腥藻的沉降损失比率增大,这为持续型垂直混合导致蓝藻消亡的原因提供了新解释.  相似文献   
1000.
以武汉市城乡结合部蔬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施磷水平、土壤含水率、淹水深度、淹水时间等对土壤磷素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水平施磷易导致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当积累量超过土壤吸磷极限时,在雨水、浇灌水等的作用下磷素易进入水体;②土壤含水率对Olsen-P影响不显著;③淹水深度对土壤释磷量有着很大影响,在淹水初期,随着淹水深度提高,土壤释磷量增加;④在3 cm和6 cm淹水深度下,在0~3 d时间里,样品土壤释磷量占到整个淹水期总释磷量的80%~95%以上,随后急剧减小日趋缓和,直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