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标准偏差建立了一种新的异常从属函数。用该方法显示出,苍山地震前淮北和泗县台地倾斜,大同-阳高地震前阳原和大同台站地电阻率的μ值均有不同程序的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52.
Indoor particle release from toner printing equipment (TPE) is a major health concern and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In this study, nine printing cente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ree working phases were simulated, namely, non-working, normal printing/copying, and heavy printing/copying. The dynamics of the ozone (O3),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 and particle emissions from TPE were determined by portable detectors. Results showed that particles, VOCs, and O3 were indeed discharged, and particles and VOCs concentrations remained at high levels. Among them, 44% of the rooms represented high-level particle releases. Submicrometer-sized particles, especially nanoparticl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VOCs, but wer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O3 concentration. Four elements, Ca, Al, Mg and Ni, were usually present in nanoparticles because of the discharge of paper. Si, Al, K, Ni and Pb were found in the submicrometer-sized particles and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toner composition. The potential particle precursors were identified, which suggested that styrene was the most likely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SOA) precursor. Overall, the use of the toner formulation and the discharge of paper attribute to the TPE-emitted particles, in which styrene is a specific monitoring indica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SOA.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介绍了怀4井的地质构造情况和数字化改造情况;分析了气氡与气压的关系:气压由大变小时,气氡值升高,气压由小变大时,气氡表现为下降,得出了气氡、气压的相关系数.0.264;研究了气氡在巴林-阿鲁特右旗5.9级地震前的异常情况:气氡大幅波动,异常持续时间65天,最大异常幅度.27.1%,异常结束12天后发震;最后对怀4井气氡、水氡进行了对比分析:水氧低,气氡也低,水氡高时,气氡没有出现高值,并分析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54.
刘琳  张正勇  刘芬  徐丽萍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1):1849-1857
PM2.5扩散/积聚有着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时空变化与前体污染物及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为探究区域城市ρ(PM2.5)的变化规律,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区,采用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研究区ρ(PM2.5)的时空变化特征;借助普通OLS(最小二乘法)分析影响因子的多重相关性,通过PLS(偏最小二乘)法构建ρ(PM2.5)估算模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各城市小时ρ(PM2.5)呈"W"型双峰变化;各月份ρ(PM2.5)呈"U"型特征,月均值为59.5 μg/m3,2月和9月分别为ρ(PM2.5)最高月和最低月;各季节ρ(PM2.5)排序为冬季(146.6 μg/m3)>秋季(35.2 μg/m3)>春季(34.1 μg/m3)>夏季(26.8 μg/m3);空间上ρ(PM2.5)由西北部克拉玛依市向东南部乌鲁木齐市逐渐增大.②PLS法构建模型能有效克服自变量多重相关性的问题,模型可解释自变量95.7%和因变量80.1%的变异信息,年均模拟值与实测值偏差为9.82%.③研究区各城市ρ(PM2.5)与ρ(CO)的相关性极显著,与气象因子中的风速和气温的相关性较显著,而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显示,基于前体污染物和气象因子的PLS法构建模型是模拟ρ(PM2.5)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综述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震前所识别的前兆,其中包括十余项测震学前兆和地形(应)变、水化、地电等手段的多项前兆,分析了震前依据前兆而作出的预报实况,并根据目前所认识的地震前兆的某些物理基础,讨论了对这次地震可能作出预报的程度。  相似文献   
56.
自1984年乌什架设高精度钻孔应变以来,乌什300km内发生了9组共16次6级地震,在这些地震前应变仪器记录到了异常。本文对乌什台应变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钻孔应变对乌什300km内的地震有较好的映震能力,以短期、短临异常为主,以张性突跳、波动不稳定变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57.
自1984年乌什架设高精度钻孔应变以来,乌什300km内发生了9组共16次6级地震,在这些地震前应变仪器记录到了异常。本文对乌什台应变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钻孔应变对乌什300km内的地震有较好的映震能力,以短期、短临异常为主,以张性突跳、波动不稳定变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58.
采用模板法在CuO外包裹一层具有介孔结构的SiO_2,制备了CuO/AC@SiO_2。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CuO/AC@SiO_2的结构和催化活性位点进行了表征。通过固定床气固吸附实验,研究了CuO/AC@SiO_2对H_2S的吸附脱除性能。表征结果显示,CuO是催化氧化H_2S的活性中心,被氧化成Cu2O后吸附脱除H_2S的性能下降。实验结果表明:CuO/AC吸附H_2S时的有效穿透时间为117 min,CuO/AC@SiO_2的有效穿透时间提高到141 min,CuO/AC@SiO_2对H_2S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以Cu(NO_3)_2为前驱体的CuO/AC@SiO_2对H_2S的吸附量高于以Cu(AC)_2为前驱体;在Cu(NO_3)_2为前驱体、m(正硅酸乙酯)∶m(CuO/AC)=0.7、吸附温度为90℃的最佳条件下,CuO/AC@SiO_2对H_2S的吸附量达17.40 mg/g。  相似文献   
59.
热解碳微观结构调控与纳米压痕测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前驱体种类对热解碳结构的影响及热解碳的性能。方法以甲烷为主要前驱体,添加5%丙烯,在碳布缝合预制体上进行沉积实验,对所得具有不同结构热解碳的样品进行纳米压痕测试。结果添加丙烯降低了实验温度,所得沉积效率仍高于纯甲烷,所得热解碳结构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纤维束内部的热解碳结构对材料的整体性能影响较大,当纤维表面为ISO结构热解碳时,纤维束内硬度和模量偏高,分别为3.96 GPa和32.0 GPa,断裂模式为脆性断裂;当纤维表面为RL结构热解碳时,纤维束内的强度和模量偏低,分别为1.93 GPa和19.7 GPa,断裂模式为假塑性断裂。结论前驱体的种类对热解碳的结构影响较大,所得材料性能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0.
控制消毒副产物及前体物的优化工艺组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实现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比较了新开发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与传统氯消毒工艺在常规工艺、常规+深度处理工艺、预氧化+常规+深度处理工艺中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与传统的氯消毒相比,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可以有效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THMs减少35.8%~77·0%,HAAs减少36·6%~54·8%;而且消毒进水水质越差,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消毒工艺就越有优势.对最简单的传统工艺进行顺序氯化消毒产生THMs和HAAs为18·51μg/L和19·25μg/L,低于采用最复杂工艺:预臭氧氧化+常规+臭氧-活性炭工艺进行传统氯消毒的副产物生成量(THMs19·40μg/L,HAAs24·70μg/L).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去除和副产物控制有明显效果的前处理工艺是臭氧-活性炭工艺和预臭氧氧化.建议采用传统工艺的水厂改造时优先考虑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和臭氧-活性炭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