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基于NDVI的淮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淮河流域1998~2005年每年第三季度的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法(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取季均NDVI值,然后用像元二分模型求得各年的植被覆盖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近8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用Hurst指数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8年淮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07/a,其中1999年值最低,2004年值最高。植被变化以稳定和轻微恢复为主,更多区域由较低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变为较高等级植被覆盖度。由Hurst指数预测到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将保持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2.
若尔盖草原NDVI的季节特点和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尚铭  王彬  但玻 《四川环境》2009,28(6):115-117,122
文章使用NOAA17/AVHRR数据,采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模型,对2006年3月~2007年2月若尔盖及周边地区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NDVI在7月最大,12月最小;结合降水量和气温的年变化,分析了NDVI的季节特点和变化规律的气候基础.  相似文献   
133.
Coarse-scale, multitemporal satellite image data were evaluated as a tool for detecting variation in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as a potential indicator of change in rangeland condition in the western U.S. The conterminous U.S.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AVHRR) biweekly composite data set was employed using the six-year time series 1989–1994.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image bands for the state of New Mexico were imported into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or analysis with other spatial data sets. Averaged NDVI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year, and a series of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one year as the baseline. Residuals from the regression line indicated 14 significant areas of NDVI change: two with lower NDVI, and 11 with higher NDVI. Rangeland management changes, cross-country military training activities, and increases in irrigated cropland were among the identified causes of change.  相似文献   
134.
基于MODIS数据利用垂直干旱指数模型和重心模型分析了2011年4月~2012年4月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旱动态变化,并就干旱对植被的胁迫作用做了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1)干旱强度减弱区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部,而干旱强度增强区则主要集中于该流域的上游及下游地区;(2)2012年4月份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总体干旱强度相比2011年4月有所加重,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区均有所增长,而湿润区则有一定减小。干旱强度加重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拉萨河流域及>3 000~4 000 m、>4 000~5 000 m高度带;(3)雅鲁藏布江流域的NDVI与PDI的重心迁移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说明其干旱动态变化对植被具有较明显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35.
近年来,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重庆市作为长江中上游特大型城市,工业发达,经济快速发展,市区热岛效应明显,但是很少对其研究。以2007年Landsat5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单窗算法对重庆市城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进行城市地面亮温等级划分,在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NDVI等方面对重庆市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和空间格局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城区热岛现象显著,且分布不均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热岛效应影响不同;城市地面亮温与NDVI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最后结合重庆市的特殊地形,提出了以下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加强城市规划,调整城市结构;构建最佳绿化结构,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控制工厂废气排放量。  相似文献   
136.
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土壤湿度遥感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1981-1994年连续504旬的NOAA AVHRR 8km分辨率的NDVI时间系列数据,以及对应时段全国102个固定农气观测站(-20cm深度)的旬土壤湿度资料,建立了植被状态指数IVC与土壤湿度之间的统计模型,由旬IVC值来换算出每旬的土壤湿度,用以反映全国的逐旬土壤水分分布.对模型进行的统计检验表明,模型都通过了置信度为α=0.05的统计检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作物生长期内可应用于全国大范围的土壤湿度遥感监测,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7.
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大面积农田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大面积农田土壤水分含量 ,排除农田植被和地形的干扰 ,1 997- 1 998年在甘肃省定西县岔口乡建立了监测样区 ,在地面实测 0~ 50 cm大面积农田土壤水分本底资料和收集 5幅 TM卫片影像资料加工处理基础上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遥感信息 (NDVI和 RVI)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遥感光谱相关模型 ,做出了观测区土壤水分含量分布图 ,得到了初步的大面积农田土壤水分宏观动态监测结果 ,基本实现了利用遥感技术大面积动态监测土壤含水量 ,有效地指导农业春耕生产和快速掌握土壤墒情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在波长 60 0~ 1 0 50 nm光谱段 ,土壤含水率与光谱反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α<0 .0 5) ;利用遥感技术建立的 TM光谱水分监测模型 ,其模型监测 0~ 2 0 cm土层含水量的精度达到 90 %以上 ,实际监测土壤水分精度达到 72 .3% ;在遥感监测2 0~ 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中 ,利用遥感模型监测土壤水分精度达到 80 %以上 ,实际遥感监测精度达到 60 %左右 ,并且建立了热惯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相关模型 ,给出了决定系数 (R2 )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38.
NDVI起伏型时间序列模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NDVI(植被归一化指数 )是描述地表植被特征的重要指标 ,其月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 .应用起伏型时间序列法对中国及其典型省份的NDVI月动态变化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 :无论是较规则的周期波动 ,还是幅度较大的不规则波动 ,均呈较高的拟合精度 ,且优于以气象因子所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 .说明起伏型时间序列分析可用于NDVI动态变化研究 ,因此丰富了NDVI动态变化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从而为研究全球气候影响下的植被变化提供思路 .图 2表 1参 14  相似文献   
139.
Abstract: In large parts of northern Mexico native plant communities are being converted to non‐native buffelgrass (Pennisetum ciliare) pastures, and this conversion could fundamentally alter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species richness. In Sonora, Mexico land conversion is occurring at a regional scale along a rainfall‐driven gradient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across which native plant communities transition from desert scrub to thorn scrub. We used a paired sampling design to compare a satellite‐derived index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richness of perennial plant species, and canopy‐height profiles of native plant communities with buffelgrass pastures. We sampled species richness across a gradient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desert scrub and thorn scrub vegetation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site productivity on the outcomes of land conversion. We also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pasture age on species richness of perennial plants. Index values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were lower in buffelgrass pastures than in native vegetation, which suggests a reduction in primary productivity. Land conversion reduced species richness by approximately 50% at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 reduced tree and shrub cover by 78%, and reduced canopy height. Land conversion disproportionately reduced shrub species richness, which reflects the common practice among Sonoran ranchers of conserving certain tree and cactus species. Site productivity did not affect the outcomes of land conversion. The age of a buffelgrass pasture was unrelated to species richness within the pasture, which suggests that passive recovery of species richness to preconversion levels is unlikely.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land conversion can result in large losses of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t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 and in substantial changes to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vegetation structure, which casts doubt on the feasibility of restoring native plant communities without active intervention on the part of land managers.  相似文献   
140.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分析该区域粮食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机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评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AVH RR NDVI数据和逐日气象要素驱动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物质传输和作物生长的耦合模型,模拟分析1981-200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产量的时空分布及其驱动机制。分析发现,从1981-1997年生物产量基本呈增加趋势,之后有所下降。但由于作物经济系数不断增加,整个时段冬小麦经济产量增加趋势明显,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一倍。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是增产的主要原因,而气候波动导致区域年际产量变化幅度为8.5%。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呈现显著的地域特性,与当地灌溉条件、土壤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