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8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2396篇
安全科学   621篇
废物处理   316篇
环保管理   260篇
综合类   4666篇
基础理论   850篇
污染及防治   1060篇
评价与监测   225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以黄石市2019年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据、对应时段该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文章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和气团后向轨迹模式等方法,探讨秸秆焚烧对黄石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空气污染成因。研究发现,稻收期的火点数显著高于麦收期。各城区空气质量指数、秸秆焚烧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如PM_(10)、PM_(2.5)和CO)浓度、O_3浓度、特征指标(如PM_(2.5)/PM_(10)和PM_(10)/SO_2值)等均在秸秆露天焚烧后的2~7 d内迅速增加,并导致空气污染。秸秆焚烧后,各城区空气中PM_(2.5)与PM_(10)相关系数较焚烧前增加;CO质量浓度总体上与PM_(10)和PM_(2.5)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能见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黄石市空气污染与本地秸秆露天焚烧有关。基于后向轨迹模式的空气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秸秆露天焚烧、不利气象条件和污染物跨区域输送是导致黄石市2019年空气污染加重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为黄石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有针对性地协同治理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2.
文章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物理负载法制备了TiO_2/MWCNTs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表征方法对TiO_2/MWCNTs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H_2O_2协同光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中。结果表明,TiO_2主要为锐钛矿相,MWCNTs掺杂后降低了TiO_2的禁带宽度。MWCNTs掺杂量(MWCNTs/TiO_2质量比)为0.50%时,TiO_2/MWCNTs的光催化活性最高,H_2O_2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光催化氧化效率。TiO_2/MWCNTs投加量为1.0g/L,H_2O_2的投加量为1.5mL/L,废水初始pH值为3,反应时间为150min时,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COD、UV_(254)、色度、TOC的去除率分别为65.22%、88.71%、89.74%和46.56%。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O_2-是光催化氧化过程中最主要的活性组分。TiO_2/MWCNTs经5次重复使用后,对焦化废水生化尾水COD和UV_(254)的降解效率仍然可以达到67.49%和83.83%,表明催化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53.
654.
谭雪  董智  张丽苗  袁中勋  李昌晓 《环境科学》2023,44(3):1748-1757
消落带是连接陆地与水域的交错地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其适生木本植物的种植对消落带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适生植物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的适应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消落带退水后适生植物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不同生长时期(T1:5月、 T2:7月和T3:9月)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采用PICRUSt2对细菌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土壤pH值、硝态氮、铵态氮、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等理化指标随时间变化显著(P<0.05);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和结构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除Chao1以外,根际土壤细菌的α多样性均表现为:T1>T2>T3,非根际土壤细菌α多样性则表现为:T3>T1>T2. RDA分析表明,影响细菌群落的理化指标主要有土壤pH值、脲酶、铵态氮和硝态氮.所有土壤样本中共检测到细菌60门,其中以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优势细菌门.根据PICRUSt2预测,代谢是落羽杉土壤细菌群落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功能,与C、 N和P有关的各代谢途径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三峡消落带植被修复...  相似文献   
655.
王永明  徐永记  纪洋  冯彦房 《环境科学》2021,42(12):6025-6037
以我国华东地区典型单季稻水稻田(江苏宜兴)的原柱状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土柱观测试验,研究不同灌溉管理模式(长期淹水CF、间隙灌溉Ⅱ、控制灌溉CI)和氮肥施用(不施氮CK、尿素Urea和控释肥CRF)耦合措施对水稻生长期内CH4和N2O排放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优选典型单季稻田减排增效的水肥管理模式.结果表明,两种节水灌溉方式(CI和Ⅱ)均显著影响稻田土壤CH4和N2O排放量及二者的综合温室效应(GWP)和排放强度(GHGI),与CF相比,Ⅱ和CI均显著提高了 N2O排放量(P<0.05),降低了 CH4排放量(P<0.05),进而二者的GWP和GHGI分别显著降低28.9%~71.4%和14.3%~70.4%(P<0.05);两种节水灌溉模式相比,CI较Ⅱ模式呈现较好的CH4减排优势,排放总量降低了 57.7%~91.8%,而二者的N2O排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终CI对GWP和GHGI的减排效应略优于Ⅱ模式2.0%~56.2%.施用氮肥(Urea和CRF)均显著促进N2O排放18.4%~2547.8%(P<0.05),其中CRF处理N2O排放量均略高于Urea处理32.7%~78.6%,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H4排放总量对施氮处理的响应随水分管理模式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而言,施用CRF较Urea对稻田土壤GWP和GHGI均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分析表明,2018年CF模式的Urea处理和Ⅱ模式的Urea、CRF处理中N2O排放通量与田面水NH4+-N浓度分别呈现显著(P<0.05)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二者在2019年CI模式的CK和CRF处理中呈现相反规律;2018年CI模式下CK、CRF处理的N2O排放通量与田面水NO3--N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节水灌溉和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均呈显著影响(P<0.05),与CF相比,两种节水灌溉模式(Ⅱ、CI)水稻产量均下降了 14.7%~37.7%;CRF处理较Urea处理略提高水稻产量2.5%~7.4%(P<0.05).综合考虑稻田土壤GWP、GHGI和水稻产量,节水模式与控释肥施用对稻田土壤减排增产的耦合效应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6.
二氧化氯混合消毒剂是新一代广谱高效消毒剂,消毒能力是次氯的3~5倍.二氧化氯发生器性能安全可靠,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对人体无不良作用.介绍了二氧化氯混合消毒剂在中国长城铝业公司职工医院含菌废水处理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57.
采用常压磁力搅拌吸收-解吸装置,将碳酸钠和MEA(乙醇胺)、DEA(二乙醇胺)、DETA(二乙烯三胺)、TETA(三乙烯四胺)4种有机胺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复配,综合考虑复合吸收剂的CO2吸收速率、吸收量、解吸速率、解吸量、经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筛选出在实验操作条件下最优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复合吸收剂为摩尔浓度比为0.8 mol/L∶0.2 mol/L的Na2CO3-DETA吸收剂,当吸收温度和解吸温度分别为313 K和373 K时,吸收量为16 640 m L/L,一次解吸率为69.47%,其CO2吸收解吸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58.
TiO2高分子复合膜的结构包括聚醚酮、聚醚砜、酚酞聚醚砜三种高分子结构,这种特别的结构能够用X射线能谱仪检出。对其进行试验,结果显示:TiO2复合超滤膜的亲水性明显改善,并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59.
本文以某一污水厂中的改良型A~2/O工艺为基础进行生产性的脱氮试验,通过分析碳源的投加点和投加量,结合内回流比和DO等内容进行分析总结,首先文章介绍了试验部分内容,包括试验条件和试验工况等,随后文章分析了具体的结果,包括工况一的运行状态、工况二的运行状态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60.
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学科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最典型的实验之一,效果明显,趣味性强,是体现众多知识和能力的交汇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研究喷泉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分析、创新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喷泉"实验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剖析,达到强化基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