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安全科学   31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541篇
基础理论   103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01.
不同冬小麦品种镉富集转运及离子组特征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影响冬小麦籽粒镉(Cd)含量品种差异的关键因素,通过大田试验种植3种Cd低积累小麦和2种Cd高积累小麦,研究不同品种各器官Cd的富集转运特征及离子组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造成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Cd含量差异的关键器官、关键过程及关键元素.结果表明,颖壳、穗轴、节间1和节点1等器官的Cd富集系数,以及...  相似文献   
902.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水源保护区和地表饮用水源地的缺乏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概述了几种常用的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经济、社会、自然3者协调发展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采用层次分析计算法,比较了1级水源保护区的3个方案,确定了上海郊区某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最优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903.
为研究铬(Ⅵ)的生物毒理机理,采用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技术--双向电泳和MALDI-TOF-MS,以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粟酒裂殖酵母为模式,研究铬(Ⅵ)处理后粟酒裂殖酵母在蛋白质组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铬(Ⅵ)处理会导致细胞差异表达,其形成的蛋白质斑点有600多个,对其中改变明显的4个斑点进行肽指纹分析发现,电压依赖型阴离子通道和锌结合醌氧化还原酶表达量降低,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和肌动蛋白表达量上升,说明铬(Ⅵ)可能通过氧化胁迫应答、离子通道、氨基酸生物合成等发挥生物毒理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铬分子毒理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揭示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新方法学在环境科学领域具有特别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4.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手段,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涪江(FJ)、嘉陵江(JLJ)及两江交汇处(FJ-JLJ)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太阳辐照下的光漂白过程.结果表明,在夏季短期太阳辐射作用下,所有样品的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浓度[a(280)]和荧光峰A、C、M、T均发生了较明显光漂白,降解程度大小顺序为JLJ>FJ-JLJ>FJ.3个采样河段DOM光漂白性质因采样水域周边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江水汇合的稀释作用等影响而存在一定差异.以森林系统为陆源输入的JLJ样本光漂白活性最高,城市输入占主导的FJ最低,两江汇合样本居中.DOM经日光辐照后,光谱斜率S和吸光度比值A250/A350增大,腐殖化指数HIX减小,它们可作为光漂白过程中DOM性质变化指标.光漂白过程中,几乎所有样本呈现出陆源特征向自生源特征转化的趋势,尤其IT/IC先降低后显著增加,因此光漂白过程可能会夸大DOM的内源贡献,同时对利用IT/IC评估水体人为影响程度时产生干扰.另外,吸收和荧光光谱参数在评估DOM光漂白过程中结构组分变化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了采用两种互补的光谱手段对DOM地化特征进行辨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05.
土壤有机质(SOM)是影响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赋存的重要因素,本文对3个地区的PAHs污染土壤,将其分为土壤轻组分(LF)、重组分(HF)以及另外3个有机质组分(松散结合的腐殖质(H1)、稳定结合的腐殖质(H2)和紧密结合的腐殖质(H3)),采用过硫酸盐氧化法间接测定土壤中16种PAHs的生物有效性,分析了氧化前、后土壤分离的各组分之间PAHs的浓度以及其结构组成.结果表明:①LF中PAHs浓度为226.51~11240.40 mg·kg-1,HF则为29.81~1506.00 mg·kg-1,虽然LF占总样品的质量百分比仅为1.41%~2.43%,所含的PAHs占土壤中PAHs总量的13%~17%,LF富集PAHs的能力要远大于HF;②原土中2~3环的PAHs生物有效性为0.48~0.81,均值为0.68,略高于∑PAHs均值(0.67)、4环(0.55)以及5~6环(0.30);而HF中4环PAHs生物有效性为0.58~0.68,均值为0.61,略高于∑PAHs均值(0.56)、5~6环(0.45)以及2~3环(0.60),原土中PAHs生物有效性均值要比HF高,低环PAHs生物有效性要高于高环.③对比HF和LF,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LF比HF在波长为1033 cm-1处相对吸光度明显增加,增幅为11.41%~22.62%,而在3500~3300 cm-1处LF比HF相对吸光度则略有下降,降幅为1.57%~16.36%,因而LF中含C—O官能团的物质较多,表明LF比HF含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以及高度聚合物等,导致LF中所含的PAHs要远高于其他组分,而HF中的PAHs多分布于H3中,可能是由于H3中存在较高的疏水性有机质.在对PAHs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以及健康风险评估中,应重视土壤LF组分及其所含PAHs生物有效性规律以及PAHs污染严重时HF中PAHs可能存在较多的情况,土壤中有机物成分显著影响土壤中PAHs的分布和生物利用度这一事实可用于PAHs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906.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废旧聚氨酯硬泡在氮气中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升温速率、热解终温对热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条件下,废旧聚氨酯硬泡热解主要发生在200~492 ℃;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废旧聚氨酯硬泡热失重时挥发分初析温度向高温方向偏移,失重速率峰值(DTGmax)显著增大.利用热重-红外(TG-FTIR)联用方法对氮气气氛中10 ℃/min升温速率下的样品热解气体产物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废旧聚氨酯硬泡热解产物有H2O,CO2,CO,CFC-11,以及含氯化合物、烯烃类、烷烃类和带有苯环等官能团的化合物,且主要气体产物有相似的析出规律.   相似文献   
907.
生态化学计量是认识植物与环境间养分循环和物质流动的重要渠道,受不同立地因子调控.为揭示不同立地和龄组对巨桉叶C、N、P含量及比值的影响并从化学计量角度筛选适宜巨桉人工林培育的优良立地类型,在四川省巨桉主要引种区选择了77个标准样地采集叶片分析其C、N、P含量及计量比.结果显示,研究区样地可划分为2个小区4个组,6个亚组...  相似文献   
908.
为探究稀土矿区废弃尾砂地胁迫生境下先锋植物根相关微生物组的群落结构和集群模式,该文采集废弃3年、6年、10年的稀土尾矿土壤及典型先锋植物芒萁和芒草根样品,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锋植物根相关微生物组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演替下芒萁和芒草根区形成了以高耐性菌和植物促生菌为主的核心微生物,如杆菌科、蓝藻科、伯克氏菌科、鱼孢菌科等;根部分区导致芒萁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但芒草的较为相似;芒萁根内富集菌群与稀土高度相关,而芒草的与金属耐性相关;2种植物根区均出现了甲基营养型菌属和与营养获取相关的基石物种,可能是芒萁和芒草成为废弃稀土尾砂地先锋植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9.
中国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的联动关系在理论与实证层面均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认知,这与中国各区域经济关联日益深化的发展现状不相匹配,也不利于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减排政策。因此,文章以2000-2016年中国30省份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优化传统马尔可夫链为空间马尔可夫链,对中国省际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关联性及其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不同碳排放强度水平下各影响因素的差异化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和由西北向东南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呈现高度稳定性;(2)从空间关联看,碳排放强度高和低组别的省份在状态转移时以极大概率维持自我稳态;当区域与比自身碳排放强度低的区域为邻时,自身碳排放强度会被拉低,且邻域碳排放强度越低碳减排拉动作用越强;反之,低碳地区被高强度区域包围时,低碳状态不受影响;(3)以碳排放强度为依据划分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各碳排放强度组别均起到碳减排效用,说明技术创新是当前最为普适的减排手段,故以碳排放较低的发达区域为核心,推动低碳技术溢出效应对邻域的带动作用,将有可能对减排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  相似文献   
910.
岩溶隧道中,涌水突泥灾害对隧道建设的影响最为深远。准确的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隧道安全开挖最有效的手段,但岩溶地区涌水突泥灾害类型复杂,隐蔽性强,超前地质预报方案需合理设计,才能提高预报准确性。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水文地质学,从突涌水灾害本源出发,对涌水突泥灾害风险评价指标进行选取和分级,以突涌水灾害等级为基础,构建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这一预报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设计合理超前地质预报方案,提高地质预报准确性并降低预报成本。该预报体系在杨林隧道顺利实施,在降低预报成本的同时,成功预报了掌子面前方地下水分布情况和围岩破碎情况,证实了该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