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77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21.
南京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南京地区总共采集土样36个,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对南京市土壤重金属Pb、Zn、Cr、HB、Cu的污染状况作了初步评价。研究发现南京近郊重金属污染以汞和锌为主,江宁县附近为污染重区。污染原因有:工矿企业废物的排放;各类肥料和农药的施用;生活垃圾的农用。在评价的3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污染比较严重的是受人为影响比较大的菜地和水田,说明人为影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2.
南京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涂俊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0):451-453
通过对1992-1998年南京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南京市降以化明显,但无恶化迹象,降水化学成分中SO^2-4对酸化起主要作用,但其作用呈下降趋势,而NO^-3,Cl^-的作用呈上升趋势。Ca^2+,NH^4+在中和降水的酸性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Ca^2+的作用逐渐减弱,而NH^+4的作用则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23.
本文采用南京 1 90 5-1 998年平均气温资料对各月平均气温异常指数和寒暑差度参数及其 1 0年滑动平均的变化特征作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同时对降水量异常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南京地区环境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中气候急剧变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4.
南京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建立反映南京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复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为南京市生态环境管理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南京市从1991年到2001年,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上升,呈良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25.
南京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卢瑛  龚子同  张甘霖 《环境化学》2003,22(2):131-136
采取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南京市不同城区表层土壤中Fe,Mn,Cr,Ni,Co,V,Cu,Zn,Pb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土壤中Fe,Mn,Cr,Ni,Co,V,Zn,Pb以残渣晶格态为主,可交换态比例极低;Cu在城市道路旁的土壤中有机物结合态所占的比例最高,其他区域残渣晶格态所占的比例最高,与非城区自然土壤相比,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的Mn,Cu,Zn,Pb残渣晶格态所占的比例低,活性态比例大;Cr和主要来源于原土壤物质的Fe,Ni,Co,V在城市土壤与非城区自然土壤中各形态所占的比例相似,残渣晶格态比例大,活性态比例极低。  相似文献   
326.
应用TM影像分析南京城市生态绿地格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南京城市生态绿地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中试用NDVI波段及其它波段组合对南京城市植被进行解译,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南京生态绿地分布很不平衡,并提出南京生态绿地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27.
城市岸线地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农业社会对岸线的利用规模小,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岸线地区成为主要的港口(含公用港口和工业用港口)集聚地段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赋予城市岸线的利用功能不断增加。仅从岸线自然条件及岸线集疏运、城市依托等人文因素出发讨论岸线港口开发适宜性的做法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统筹考虑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才能实现岸线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双赢。以长江南京段岸线为例,从岸线自然条件和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角度,分析了岸线资源港口开发的适宜性状况,指出岸线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8.
基于《南京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2~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并对过去11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更是高于全国水平的2倍,已超过了2.0 hm2/人的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偏低,全市生态赤字高达自身面积的20倍,表明南京市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过去11年间南京市呈现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的动态趋势。鉴于此,必须实施资源节约高效、生态环境友好、控制人口负荷等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其次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了2003~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预测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329.
RS与GIS支持下的南京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1986、1994、2000年的TM图像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和核心景观指数研究南京市自1986年以来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景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绿地、水体和未利用地等自然或半自然景观向城市、农村居民地、工矿用地以及交通用地等人文景观转变;景观的多样性增加,斑块的平均面积增大,分离度、破碎度和孔隙度减小,城市的开发趋向有序化、规模化;但由于人类活动作用方式或作用程度的不同,不同的景观类型在同一时间段,或者同一景观类型在不同的时间内空间格局的转变模式不同,1986~1994年城市扩展的速度很快,开发比较混乱,城市、农村居民地和交通用地等人文景观的面积大幅增加,耕地、绿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大量减少,斑块分布不均匀,空隙度增加,1994~2000年城市扩展的速度减慢,开发趋向有序化,除耕地外,其他景观类型的分离度、破碎度和孔隙度减小,空间分布趋向均匀。  相似文献   
330.
南京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南京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南京市目前土地利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工业与城镇集中区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饮用水源;重化工业及交通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地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城市点源与面源污染物排放导致局部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严峻;建设用地与人口集聚区热岛效应明显;生态用地破碎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结论认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是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关键对策,为协调两者关系,必须实施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发展绿色工业、划定生态敏感区、实施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