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77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41.
南京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南京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南京市目前土地利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工业与城镇集中区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饮用水源;重化工业及交通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地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城市点源与面源污染物排放导致局部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严峻;建设用地与人口集聚区热岛效应明显;生态用地破碎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结论认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是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关键对策,为协调两者关系,必须实施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发展绿色工业、划定生态敏感区、实施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等措施。  相似文献   
342.
南京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南京市产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从产业结构演变、产业水平、产业效益和工业内部结构等几个方面对南京市产业结构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南京市产业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43.
南京市酸雨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群  郁晶  喻义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2):108-111,126
以南京市2004年-2008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降水pH值、酸雨出现频率、阴阳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段统计分析,探讨了南京市酸雨类型、变化规律及与气象环境关系,认为全市酸雨污染呈现减轻趋势。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型,酸雨污染秋季较严重,春季次之,冬、夏季相对较轻,其中9月份酸雨强度最强。降水中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4+阴离子则以SO4^2-为主。相对湿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风速与降水pH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44.
南京冬季雾水金属元素及水溶性阴离子浓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7-11-15~2007-12-31期间在南京北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设立采样点,对出现的6次浓雾过程进行了分时段雾水样品采集,并使用ICS-2000离子色谱仪和IRISIntrepid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雾水中5种水溶性阴离子和14种金属元素浓度.结果表明,南京6次浓雾过程雾水pH值在4.64~6.88之间;;水溶性阴离子平均浓度以SO24-最高(2864.9μmol·L-1),其次是Cl-(1584.4μmol·L-1)和NO3-(736·0μmol·L-1);;含量较高的金属元素有Ca、K、Na、Mg、Al和Zn;;雾水重金属元素Cu、Ni、Pb、Cd和Cr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0、1.46、0.42、0·41和0.37μmo·lL-1;;雾水金属元素浓度在雾的初始时段表现较高,随着雾的持续发展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但日出后的上班早高峰时段又出现很明显的升高;;雾水NO2-浓度值表现为夜间浓度较高而日出后浓度很低或消失,夜、昼变化非常大;;通过对比雾水和雨水pH平均值发现,雾水pH平均值是6.20,雨水pH平均值为4.91,小于酸雨指标值5.6,酸度较强;;雾水电导率是雨水的10.5倍,雾水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345.
南京市灰霾期间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影响源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颗粒物污染影响范围广,污染种类繁多,污染物形态复杂多变,消除难度较大。随着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日益临近,南京市"蓝天工程"、灰霾污染的控制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以南京市为例,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同时开展研究。在宏观层面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年均降尘量与表征各类影响源变量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计算贡献率;在微观层面上,采集各影响源尘样,进行相关实验分析得到各影响源特征谱;科学布点采集南京市空气样品,进行相关实验分析得到各点位大气颗粒物样特征谱;采用化学平衡分析法,揭示各粉尘影响源的主要贡献率大小。两方面相结合得到南京市灰霾的主要贡献源为二次扬尘和建筑扬尘,并根据结果提出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46.
利用自行研制的模型箱,以砂土为材料模拟45°和60°倾角下逆断层错动时的裂缝在土体中的发展模式、断层在地表的露头位置、以及断层错动的位移量与土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破坏面传播到地表所需的断层垂直位移与土体厚度成正比,且断层垂直位移与土体厚度的比值在2% ~8%之间:断层的垂直位移△H和断层的水平传...  相似文献   
347.
南京长江隧道火灾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南京长江隧道为研究背景,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PYROSIM建立实体物理模型,并将空间划分为0.1 ×0.1 ×0.1m3的网格,对南京长江隧道火灾过程中的纵向通风进行模拟计算.定量分析了不同通风速率条件下火灾及烟气蔓延的规律,并得到隧道拱顶附近温度和烟气分布状况.模拟结果显示较小风速下烟气会产生回流,但随着风速增大烟气扩散速率随之加快,通过对3种不同风速的分析比较,选择3.0m/s纵向通风作为临界风速.进一步结合南京长江隧道现有的消防设施及应急救援系统,分析该临界风速下烟气温度对隧道结构和毒害气体对人员疏散救援的影响.结果显示此临界风速下隧道结构安全,且在疏散及时、救援有效的基础上,基本能保证人员疏散安全.  相似文献   
348.
南京地区典型有机污染物长距离输送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典型有机污染物在南京地区的长距离输送潜力,以p,p’-DDT、γ-HCH、BaP和HCB为研究对象,运用TaPL3模型计算了其在研究区大气及水体中的长距离输送潜力.结果表明,BaP和p,p’-DDT通过大气的特征迁移距离(CTD)较小,分别为198 km和255 km,表现为大气污染长距离输送能力较小,污染较难扩散;而γ-HCH和HCB则更倾向于通过水体或大气进行长距离输送,其水体CTD分别为91 558 km和19 056 km,大气CTD分别为1 858 km和21 104 km,有利于其在研究区的扩散;水对γ-HCH和HCB的黏着度为负值,分别为-2.1和-54.86,表明γ-HCH和HCB更倾向于滞留在大气环境中,其通过大气并达到稳态后在大气中的质量分数为0.551%和2.2%;通过水体且达到稳态后在大气中的质量分数为0.149%和1.05%,高于p,p’-DDT和BaP.  相似文献   
349.
南京北郊工业乡村混合区秋季边界层VOCs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20年秋季南京北郊低对流层(0~1 000 m)VOCs探空实验数据,分析了该地区VOCs垂直廓线分布及其日变化、光化学反应性等特征.结果表明,φ(VOCs)随高度升高而降低(72.1×10-9±28.1×10-9~56.4×10-9±24.8×10-9).各高度上烷烃占比最大(68%~75%),其次为芳香烃(10%~12%)、卤代烃(10%~11%)、烯烃(3%~7%)和乙炔(2%).边界层日变化对VOCs廓线影响较大,早晚较低的边界层致使VOCs在近地面累积,而在上部体积分数较低;午后VOCs的垂直分布则较均匀.上午光化学反应性强(弱)的烯烃(烷烃)等的体积分数占比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增加),说明高层的VOCs光化学老化显著.午后VOCs各组分占比及其OFP在低对流层内垂直分布则较均匀.受周边不同来源气团影响,各高度φ(VOCs)及组分占比差异明显,工业气团在200~400 m;高度间φ(VOCs)随高度升高,芳香烃占比增大;城区气团φ(VOCs)垂直负梯度最大,近地面φ(VOCs)较高,...  相似文献   
350.
南京市主要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春季,对南京市7个主要湖泊浮游植物及水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京市主要湖泊处于中营养状态到中富营养状态,其中城市湖泊富营养化较为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地的固城湖、金牛湖处于中营养状态,但固城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表现出富营养化特征。富营养湖泊中出现的种类以硅藻为主,数量以硅藻为主;中营养湖泊中出现的种类以硅藻为多;数量以隐藻、蓝藻为主。各湖泊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状态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