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16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以动力电池单体自动化拆解线的混合废气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考查了碱液吸收、活性炭吸附及碱液吸收+活性炭组合工艺对拆解线混合废气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混合废气先经碱液吸收,再经活性炭吸附之后,出口浓度比国家排放标准限值低;当质量分数为10%的碱溶液吸收时间为2~3 s、煤质柱状活性炭接触时间为1~2 s时,恶臭物质去除率达95.0%,氟化物去除率达91.8%;整个废气处理系统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经测算,装机功率小于1 k W/1 000 m3,运行成本小于1元/1 000 m3。  相似文献   
122.
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真空蒸馏回收镍镉电池进行工艺研究。通过分析温度、压力、蒸馏时间、打孔数目4个因素对镉金属回收比重的影响,确定了真空蒸馏回收镍镉电池中镉金属的最佳试验条件为温度950℃,压力133Pa,蒸馏12h,打孔4个。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对镉金属回收量进行估算,为镍镉电池回收的中试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3.
采用精馏工艺对锂电池回收液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N-methyl-2-pyrrolidone,NMP)进行回收。考察了pH值、回流比、塔压等因素对工艺流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此工艺有较好的回收效果,当pH值控制在7.0~10.0,蒸发罐的压力为7.5 kPa,蒸馏塔的压力分别为7.5和5.5 kPa,蒸馏塔回流比分别为3和0.5时,NMP回收率高达99.98%,符合工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4.
铅酸蓄电池行业是当前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研究在分析铅酸蓄电池产业各环节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长兴县铅酸蓄电池行业产业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行实例案例分析,总结其成功做法和实践经验.最后,研究得出有效实施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政策启示: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和绿色改造、开展绿色生产与技术创新、提升监管措施和管理手段和开展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25.
电驱动道路车辆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气候环境试验和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电驱动道路车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试验和要求标题下的气候环境部分,结合国标转化过程和实验室能力验证经历,将气候试验方法和要求作描述和解释,供实验室和相关产品的供需双方参考.  相似文献   
126.
所有的家用干电池中都或多或少含有不同种类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进入环境并达到一定含量后 ,其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生物圈会造成潜在危害。而电池进入填埋场后是否会发生壳体破损并造成重金属污染 ?本文针对废干电池进入填埋场后 ,重金属的释放和污染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电池壳体可有效阻止电池中重金属的释放 ,即便是在破损后对渗滤液中重金属的贡献也是微乎其微的。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提高锂电池组SOH评估的准确性,提出面向实际复杂动态工况的锂电池组退化仿真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耦合多个电池单体P2D电化学–热模型和电池组串并联等效电路–热–流体模型,建立锂电池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分析电池系统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流、温度等工况的动态特性,构建锂电池组广义动态工作载荷谱。开展模型验证和典型3并5串锂电池组多物理场仿真分析,并耦合基于SEI膜生成机理的容量退化模型,分析在动态工况下内部各电池单体的容量及SOH退化情况,并给出该型电池组寿命的薄弱环节。结果 动态工况下,锂电池退化轨迹呈高度非线性,环境温度为25~60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池组退化较快,但电池组内部最大温差反而减小。结论 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量化实际复杂动态工况对锂电池组退化的影响,为其可靠性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8.
为探明浙北某乡镇经提升改造后一新建铅蓄电池集聚区运行7a后是否对周边土壤环境存在影响,采集该铅蓄电池集聚区周边表层土壤(0~20 cm) 76份,测定了土壤中汞(Hg)、砷(As)、铜(Cu)、锌(Zn)、铅(Pb)、镉(Cd)、镍(Ni)和铬(Cr)这8种重金属含量,并基于集聚区内、距集聚区边界50、450和850 m的空间距离,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然后利用地统计方法分析了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的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与当地平均背景值相比,8种重金属元素中Hg、Zn和Pb在所有空间尺度下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对应背景值,对Cd而言,除集聚区内,其余空间尺度下的Cd平均含量均大于其背景值,As只有距边界50m处的平均含量大于其背景值,而其他元素在所有空间距离下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其对应背景值,其中Hg和Cd存在高度空间变异,而其他元素含量空间变异不明显,说明区域活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Hg和Cd上,且两者的含量随集聚区距离外延而增加.出现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点位的元素主要为Hg和Cd,其主要分布在集聚区外450 m和850 m处,其中Hg在对应距离下超出风险筛选值的点位占33. 33%和38. 89%,Cd分别占27. 78%和55. 56%,且两者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含量一致,而其他元素中仅有Zn和Pb存在零星点位超出风险筛选值,且总体上无明显空间特征.由8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综合污染风险分析可知,Cd是造成土壤综合污染风险的主要来源,由于其贡献使850 m处土壤处于警戒状态(贡献率为36. 73%).土壤的生态风险主要出现在集聚区外450 m和850 m处,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其中生态风险主要来自Hg和Cd,Hg在对应距离下的贡献率分别为46. 30%和39. 37%,Cd分别为38. 98%和49. 30%,说明区域活动使Hg和Cd成为影响研究区土壤质量的主要元素.经地统计和多元统计分析表明,Hg和Cd含量呈现出在当地主风向(东北-西南)轴上由集聚区外围向内扩散的特征,且两者的主要来源为集聚区外围企业的燃煤活动.因此,新建的铅蓄电池集聚区运行7a后并未对集聚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的集聚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降低船舶污染排放,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改善变工况条件下储能系统的动力性.方法 电池系统采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及模糊控制的双层管理策略,以磷酸铁锂电池组为主动力源来承担平缓功率,超级电容组为辅动力源来承担高频功率,引入样本熵对功率信号进行评估.结果 以某船舶工况进行仿真,相较于单一经验模态策略,引入模糊修正策略后的磷酸铁锂电池组放电深度由6.55%~94.35%变为14.56%~57.15%;超级电容组的放电深度由14.83%~52.11%变为12.7%~79.38%;磷酸铁锂电池组功率信号样本熵值由0.0182降为0.0177.结论 变工况条件下,上述控制策略可降低单工况下柴油机平均燃油消耗,减少储能端电池受到暂态功率的冲击,延缓电池老化速度,加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船舶储能系统的可靠性及环保性.  相似文献   
130.
Among citrus fruits, lemon is widely used as a low-power electrical source. Although, it can generate a potential difference, this phenomenon is only sustainable for few days, and no other alternative organism has been reported to provide a similar potential with longer duration. This study reports the discovery of living banana plant as an inexpensive, reliable, stable, and long-lasting power. A Zn anode and Cu cathode are inserted into banana plant to extract electricity, and the organic compounds of plant act as electrolyte. This new discovery may introduce an era of providing renewable energy to who live in proximity to banana plan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