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2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531篇
安全科学   252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327篇
综合类   1473篇
基础理论   253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18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214篇
灾害及防治   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总量控制下环境容量产权交易及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吕伟明 《四川环境》2003,22(3):49-52,65
利用经济学的原理,本文分析了环境容量的经济特点(不是环境容量产权交易的特征),提出了环境容量产权交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针对政府在环境容量产权交易中的作用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2.
岷江都江堰段水环境容量计算及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荫 《四川环境》1996,15(2):58-63
岷江水域兼有灌溉,供水,发电等多重功能。本文对岷江都江堰段水环境现状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计算了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63.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及其在国内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玲燕  闻岳  周琪 《四川环境》2006,25(4):43-47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90年代提出的可以定量的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分析的计算模型。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分析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并且指出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改进。  相似文献   
64.
应用Wackemagel等提出的生态占用测度方法对芜湖市2004年的生态占用和生态容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利用生态占用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度量了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状况。结果表明,计算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3.757429226hm^2.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芜湖市建设“生态城市”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65.
安徽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安徽省统计年鉴》,对全省近10年的土地资源、粮食生产及人口增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数学模型对2005-2020年全省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分别进行了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精确度,取各种预测方法的平均值。根据安徽省情将其划分为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档生活标准,分别探讨了预测期内安徽省土地承载力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全省发展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矿井提升机盘闸制动系统工作状态监控与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故障树分析(FTA)方法分析矿井提升机盘式制动系统故障原因,包括机械故障、摩擦系数故障、液压故障等,提出矿井提升机盘闸制动系统的故障树,并给出了系统状态计算机测控系统方案。采用现代检测与计算机技术,对盘闸制动系统的主要故障进行综合检测;对摩擦系数进行间接检测;研究成果,为故障报警与控制提供了保障,报警与控制结合,提高了提升机盘闸制动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
传统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具有相当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可能危及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笔者利用深基坑支护体系的监测数据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基坑工程变形的GM(1 ,1 )预测模型 ,其模型的两个参数可识别基坑变形发展势态 ,并由此讨论了模型的适用范围。最后 ,运用该模型预测分析实际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变形 ,表明其预测模型可用于基坑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68.
在环境评价中,污染源强的确定对环境影响因素评价的分析结果有重要作用。对锅炉房污染物排放的分析表明,影响锅炉房大气污染物的主要因素有燃料的构成、发热量和燃烧方式等。确定锅炉房大气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物料衡算法、实测法和经验系数法。在这三种方法中,物料衡算法被普遍采用。在确定锅炉房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时,也可以采用物料衡算法和实测法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Conventional aerobic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require the use of aeration devices that actively transport air through the stabilized waste mass,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operating costs. In addition, improperly operated active aeration systems, may have the adverse effect of cooling the stabilized biomass. Because active aeration can be a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stabilization process, passive aeration can be equally effective and less expensive.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few reports documenting the use of passive aeration systems in municipal waste stabilization. There have been doubts raised as to whether a passive aeration system provides enough oxygen to the organic matter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iveness of aeration during aerobic stabilization of four different organic fractions of municipal waste in a reactor with an integrated passive ventilation system and leachate recirculation was analyzed. For the study, four fractions separated by a rotary screen were chosen. Despite the high temperatures in the reactor, the air flow rate was below 0.016 m3/h. Using Darcy’s equation, theoretical values of the air flow rate were estimated, depending on the intensity of microbial metabolism and the amount of oxygen required for the oxid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volume of supplied air exceeded the microorganisms demand for oxidation and endogenous activity by 1.7–2.88-fold.  相似文献   
70.
为推广非金属复合管在油田集输油领域的应用,明确其在集输环境中的老化特性是关键问题。基于集输油现场的工程条件,针对长庆油田试用的4731B型钢丝缠绕增强复合管,以采出原油、采出水为实验介质,通过挂片实验、水压爆破实验,借助电镜扫描、拉伸测试对复合管内衬层老化行为、拉伸性能以及复合管极限承压与老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出原油与采出水均可渗透扩散进入内衬层内部,还会发生局部深入渗透;采出原油、采出水的局部渗透速率分别可达3.4,10.6 mm/a;在某些工况下,内衬层表面产生裂纹;短时间(168 h)内的介质渗透甚至裂纹对其机械性能影响较小,而光氧老化影响显著;现场服役813 d后,复合管极限承压下降2.79%,表明复合管承压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