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电絮凝技术对含PAM的三次采油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极板、pH、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搅拌速度、反应时间以及极性交换周期对大庆三次采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处理效果和成本分析,铝作为极板时处理效果要优于铁板,最佳实验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了94.6%。同时对三次采油废水的主要性质和电絮凝处理三次采油废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COD主要通过絮凝沉降作用去除,而电化学氧化作用和气浮作用对COD的去除效果并不显著。与普通化学混凝法相比,电絮凝处理三次采油废水在处理效果和成本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混凝法处理锰矿选矿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和六水合氯化铁(FC)4种常用混凝剂,采用正交试验,以去浊率与去锰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混凝剂处理锰矿选矿废水的效果及最佳混凝条件。结果表明:在以上混凝剂中,FC的混凝效果较差;PAM对锰矿选矿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优,最佳的混凝条件为:处理500 ml的废水,投加1.5 ml的PAM,pH为7.0,搅拌后沉降20 min,废水经处理后去浊率与去锰率分别为96%、92%,其中废水的pH及投药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生活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液态聚合氯化铝铁及与聚丙烯酰胺(PAM)协同作用下除磷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液态聚合氯化铝铁与PAM复合作用时对除磷效果有一定的提高,明确了PAM的最佳投加量、最佳搅拌强度、最佳搅拌时间和pH,并得出了影响混凝效果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H值搅拌时间搅拌强度投加量。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gree of economic inefficiency of the curr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surface and ground water management in meeting urban water demand in the Jakarta region. A numerical model of integrated surface and ground water management is developed using GAMS (General Algebraic Modelling System) software. The model maximizes the net present value of social benefits from piped water and ground water consumption across all users over time from 1999 to 2025. Four policy scenarios are examined: the status quo, the social planner's solution, and two ground water pumping quota scenarios: an aggregate ground water pumping quota and a partial quota applied to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users. Three variations in each policy scenario are considered: investment in water infrastructure of the Jakarta water enterprise (PAM Jaya), water demand growth, and discount rates. The status quo, depending on the investment option, the growth of water demand, and the discount rate, results in a 7.4 to 47.8 percent loss in economic efficiency relative to the social planner's solution. The partial quota is the most feasible, applicable, and manageable scenario. The optimal investment option could increase the volume of piped water supply and reduce the cost of water production. The volume of water delivery could increase by up to 156 percent, but it implies only a 35 percent increase in the surface raw water demands above the current level. However, i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 cumulative ground water extraction over the time period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污泥絮凝颗粒粒径分布、污泥比阻、泥饼含固率、上清液体积及其中核酸、蛋白质和总糖浓度的测定,研究了不同剂型和剂量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对城市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当PAM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提高水解度能改善污泥的沉降和脱水性能;当PAM水解度相同时,提高相对分子质量亦可改善其沉降和脱水...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聚合硫酸铁(PFS)对陶瓷印花废水进行混凝沉降处理,监测水样的吸光度、浊度、悬浮物,以脱色率、浊度去除率、悬浮物去除率评价混凝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PAC是陶瓷印花废水沉降处理的理想混凝剂;水样的吸光度、浊度、悬浮物随混凝剂用量增大和沉降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而脱色率、浊度去除率、悬浮物去除率随混凝剂和沉降时间的增大呈增大的趋势;PAC投加量为20mg/L,沉降时间约为24h,水样脱色率达到90.0%,而当PAC投加量达到100mg/L,沉降时间约为4h,陶瓷印花水的脱色率可达到96.0%。证明了药剂用量的增加与沉降时间的延长对混凝过程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性PAC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改性絮凝剂对酸性黑210#进行脱色,研究了在改性PAC(引入SO42-)中加入了PAM,改进其絮凝性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改性过程中,改性PAC和PAM的最佳比是240:1,适宜的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分别是2 h和50℃.改性产品与市售聚合氯化铝相比,可在较少的投加量时达到较高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18.
给水气浮工艺浮渣絮凝调理的最佳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给水气浮浮渣,选用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以及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HCA)作絮凝剂,调理后进行离心脱水试验,研究絮凝调理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低pH值有利于4种絮凝剂对浮渣离心脱水性能的改善;对于4种絮凝剂,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絮凝条件,其中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PAM的最佳絮凝条件较阳离子型PAM和HCA需要更高的混合和反应转速以及更长的混合和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9.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水质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用于上海合流污水试验的典型工况 ,分析了此工艺和化学絮凝工艺在水质修复方面的差别 ,讨论了加药点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优于化学絮凝工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不同构型的抗鸟撞研究,找到满足25.631[1]条吸能最好的尾翼前缘构型。方法结合某型民机尾翼前缘结构设计,规划了3种构型6种方案进行优选,分析中,鸟体采用SPH光滑粒子,金属材料则考虑了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对其进行了结构动力学鸟撞冲击仿真分析,并同选型研发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仿真与试验结果一致,吻合度较高,结合吸能情况,选择最佳的前缘布置方案。结论验证了仿真分析手段的合理可靠性,并且在构型优化过程中得到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