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9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886篇
安全科学   176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89篇
综合类   2429篇
基础理论   183篇
污染及防治   164篇
评价与监测   310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管控下,济南市春节前后PM2.5中二次组分的变化特征、气粒分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对2021年2月1-27日春节前、春节期间和春节后的3个时段济南市区在线监测的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及气态前体物质量浓度小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疫情常态化管控下济南市春节前后二次组分浓度与2020年同比均明显下降,ρ(NO3-)、ρ(SO42-)、ρ(NH4+)和ρ(SOA)分别下降53.09%、58.32%、51.17%和61.84%,其中二次无机组分(NO3-、SO42-、NH4+之和)和SOA在PM2.5中的占比分别为54.07%和8.20%,春节期间PM2.5及二次组分在10—18时浓度较低,与春节期间白天人为活动相对减少,机动车、建筑工...  相似文献   
852.
<正>与往常周末一样,2014年5月3日晚上,全家准时收看了由黄西主持的央视节目《是真的吗?》,其中有关雾霾口罩到底有没有效果的问题,笔者有些疑惑。作为一个口罩生产企业的人员,想就以下相关数据及资料,与大家一起探讨。最近媒体对空气污染及个人防护的关注前所未有,例如:2014年3月11日的央视《今日说法·小  相似文献   
853.
本文旨在分析哈尔滨市两城区(道里区和香坊区)2014年—2019年PM2.5中16种芳香烃质量浓度变化规律,明确芳香烃中主要的污染及来源.将颗粒物中的多环芳香烃收集于滤膜,滤膜用乙醚/正己烷的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液经过浓缩、净化后,用具有荧光及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检测.通过空气污染人群健康检测系统选取与PM2.5监测期相同时期的平均气压、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小时数、平均风速等6种气象因素数据,采用Spearman法分析6种气象因素与16种多环芳香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道里区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84.9μg·m-3,香坊区为86.5μg·m-3.两城区的PM2.5与平均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小时数呈显著负相关.道里区和香坊区在2014—2019年多环芳香烃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0.7 ng·m-3、59.5 ng·m-3.其贡献值由高到低为芘>荧蒽&...  相似文献   
854.
为研究贵阳市花溪城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于2020年不同季节对花溪城区进行大气PM2.5样品采集,并对大气PM2.5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赋存特征、富集特征和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城区大气PM2.5中10种重金属在春、夏、秋、冬季的总平均浓度分别为(123.6±54.1)、(55.9±17.4)、(144.8±85.7)、(234.0±147.5) ng·m-3,呈现冬季浓度水平最高、夏季最低的变化规律.每种重金属元素平均浓度呈现Zn>Pb>Cu>Mn>As>Cr>Cd>Ni>V>Co的特点,其中,Zn、Pb、Cu、Mn 4种元素占总重金属元素质量的95%.富集因子分析表明,Co、V、Mn和Ni主要来自地壳源,As受地壳和人为源共同作用,Zn、Cu、Cd、Pb主要受人为源影响.PMF源解析表明,贵阳市花溪城区PM2.5中10种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燃烧源、交通源和工业源...  相似文献   
855.
为建立贵阳市PM_(2.5)主要污染源的源成分谱,将主要污染源划分为土壤风沙尘、城市扬尘、道路尘、建筑水泥尘、钢铁尘、燃煤尘和汽车尾气尘7类,分别采集各类污染源样品,然后进行再悬浮采样,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色谱仪及热光碳分析仪分别分析样品中20种无机元素、3种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7类污染源成分谱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其中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钢铁尘、汽车尾气尘、燃煤尘5类污染源谱都有明显的标识元素,分别为Si、Ca、Fe、OC、EC和Se,而道路尘和城市扬尘属混合尘源,无单一标识元素,道路尘显示出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的混合污染特征,城市扬尘则主要受土壤风沙尘和建筑水泥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6.
针对成都市2014年1月22-31日的持续重度灰霾过程,运用频度统计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对成都市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草堂寺、金泉两河、梁家巷、人民公园、三瓦窑、灵岩寺)大气PM_(2.5)小时平均浓度时间序列的标度行为(标度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此次灰霾期间高浓度PM_(2.5)的波动行为呈现明显的日周期循环规律,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密切关系。宏观上看,PM_(2.5)浓度波动在统计上服从典型的负幂律分布规律,具有标度不变分形特征。同时,利用功率谱及去趋势波动分析发现,各监测子站PM_(2.5)时间演化的DFA指数均在1左右,PM_(2.5)演化呈现1/f噪声性质,表明灰霾期间高浓度PM_(2.5)的动态演化过程表现出长程关联特性(或长期持续性),其波动关联特性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幂律分布的标度律。实证研究表明,此次灰霾期间成都市大气PM_(2.5)时间演化呈现出自组织临界性(SOC)基本特征,高浓度PM_(2.5)时间演化过程涌现出的长期持续性标度律很可能是由城市灰霾污染的SOC行为导致。该研究对深入认识灰霾天气大气PM_(2.5)非线性演化的内在动力学机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57.
抬高排水井进水口2.597米,看似只是一个小小数字的变动,却酿成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溃坝。2010年9月21日上午9时,广东信宜紫金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宜紫金")一处塞水大坝突然崩塌,汹涌的洪水瞬间吞噬了下游的两个村庄和数十企业,  相似文献   
858.
CMAQ模式及其修正技术在上海市PM_(2.5)预报中的应用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CMAQ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对上海市PM2.5浓度进行预报,选取10个囯控站点监测数据对预报进行验证评估.结果表明,CMAQ模式开展能够较好地模拟出PM2.5的时间变化趋势及浓度水平,但总体处于低估的水平,偏低幅度约25%,尤其在高污染阶段,模式的低估更为突出,达32%,这与污染源清单的不确定性有关.为提高PM2.5预报准确度,采用学习型线性回归方法对PM2.5浓度的数值预报结果进行修正,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修正预报准确率由原来的76.4%提高到了79.3%,污染预报成功指数由56.4%提高至72.1%,明显提高了PM2.5浓度的预报效果,反映了引入实际监测数据对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进行修正的研究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9.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目标和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问题,PM2.5对人体健康、能见度、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均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旨在提出我国PM2.5污染防治目标和控制措施,为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本文提出了2020年和2030年我国PM2.5污染防治目标。其次,采用能源和污染排放技术模型,分情景预测了我国未来一次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基于情景预测结果和此前研究建立的一次污染物排放与PM2.5浓度间的非线性关系,确定了2020年—2030年与PM2.5浓度改善相适应的全国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最后,利用能源和污染排放技术模型,提出了实现大气污染物减排的技术措施和对策建议。研究表明,2030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应分别比2012年至少削减51%、64%、53%和36%,氨排放量也要略有下降。对于污染严重的重点区域,必须采取更严格的控制力度。要实现上述减排,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煤炭清洁高效集中可持续利用,建立"车-油-路"一体的移动源控制体系,并强化多源多污染物的末端控制。  相似文献   
860.
能源燃烧产物是PM2.5暴露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燃烧不同种类的能源对PM2.5形成的影响机理不同,但各类能源消耗量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基于2003-2010年的PM2.5质量浓度与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耗数据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不同种类能源消耗影响我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的随机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我国2003-2010年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年均PM2.5质量浓度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在研究时间段内,不同种类能源消耗量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煤炭、焦炭、汽油和煤油消耗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具有正影响,其中,正向影响最大的为焦炭消耗量,表明工业消耗焦炭对形成PM2.5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与焦炭消耗量具有相近的影响效果的因素是汽油消耗,表明改进机动车和航空燃油技术同样非常重要;原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耗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具有负影响,其中负向影响最大的为电力消耗量,表明电力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有利于降低人群PM2.5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