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8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882篇
安全科学   176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87篇
综合类   2427篇
基础理论   183篇
污染及防治   164篇
评价与监测   310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41.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排海工程扩散管内海水入侵与冲洗的临界水力特点,并通过理论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的相互验证,得出了上述临界水力条件的判别关系式,提出了判别方法,并由此得到了深圳妈湾排海工程防止海水入侵的临界排放流量和出现海水入侵后的最小冲洗流量,为排海工程在非设计条件下的运行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2.
根据广州近18aS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采用国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广州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的SO2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存在M形的关系,即如果以1996年为分界点,则存在2个并列的“倒U型”曲线。  相似文献   
943.
944.
PM2.5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y a three-stage cascade impactor at two kinds of Chinese restaurants to characterize fine organic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Chinese cooking sources. Major individual organic compounds have been quantified by GC/MS, including series of alkanes, n-alkanoic acids, n-alkanals, alkan-2-0nes and PAHs.Alkanes and ketones make up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particle-phase organic compounds, ranging from C11 to C26,and (C9 to C19,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other organic compound classes have been identified, such as alkanols,esters, furans, lactones, amides, and nitriles.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fine particles, alkanes, n-alkanoic acids and PAHs in air emitted from the Uigur style cooking are hundreds times higher than ambient PM2.5in Beijing.  相似文献   
945.
大气颗粒物是影响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了解其污染水平、关键组分来源及变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贵阳市城区两个代表性监测点(市监测站和黔灵公园马鞍山)的2014年2月14日~20日(冬季)和2014年7月1日~7日(夏季)大气PM10进行了采集,分析其24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和硫酸根的硫同位素(δ34S值)组成特征,探讨大气PM10中硫的来源和变化。结果表明,贵阳市2月和7月采样期间大气PM10浓度分别为30~125μg/m3(平均70±29μg/m3)和21~104μg/m3(平均56±22μg/m3),均略高于我国现行空气质量大气颗粒物PM10的24小时平均浓度一级标准限值(50μg/m3)。贵阳市大气PM10中硫酸根的δ34S值范围为-3.98‰~4.99‰(平均0.28‰±2.32‰),且2月显著高于7月;大气颗...  相似文献   
946.
碳质气溶胶作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质量、人类健康及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探究贵阳市花溪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碳质气溶胶的变化特征及来源,于2020年不同季节开展大气PM2.5原位观测研究,利用热/光学碳分析仪(DRI Model 2015)测定大气PM2.5的碳质组分.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大气ρ(PM2.5)、ρ[总碳质气溶胶(TCA)]、ρ[有机碳(OC)]、ρ[二次有机碳(SOC)]和ρ[元素碳(EC)]的平均值分别为:(39.7±22.3)、(14.1±7.2)、(7.6±3.9)、(4.4±2.6)和(2.0±1.0)μg·m-3,OC/EC的平均值为(3.9±0.8).ρ(PM2.5)、ρ(TCA)、ρ(OC)、ρ(SOC)和ρ(EC)呈现冬季最高[(52.6±28.6)、(17.0±9.6)、(9.1±5.2)、(6.1±3.9)和(2.4±1.2)μg·m-3],夏季最低[(25.1±7.1)、(11.6±3.6)、(6.3±1.9)、(3.7±1.2)和(1.6±0.6)μg·m-3]的季节变化特征.OC/EC季节变化呈现:夏季(4.2±0.8)>冬季(3.8±0.9)>秋季(3.8±0.5)>春季(3.7±0.9),表明花溪城区各季节均存在SOC生成.SOC与OC呈现显著相关(R2=0.9),且随着大气氧化性增强,SOC浓度呈增加趋势.OC与EC各季节均呈现较好相关性,其中秋季最高(R2=0.9),其他3个季节偏低(R2为0.74~0.75),表明二者具有共同来源.通过OC/EC值范围初步判断碳质气溶胶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排放.为了进一步定量解析主要排放源对碳质气溶胶的贡献,利用PMF模型对碳质气溶胶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贵阳市花溪城区碳质气溶胶主要来源为燃煤源(29.3%)、机动车排放源(21.5%)和生物质燃烧源(49.2%).  相似文献   
947.
为探究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水溶性离子含量及其变化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污染防治方案,对2022年全年PM2.5水溶性离子、气态前体物(SO2、NO2)和气象因素(温度、RH)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区PM2.5中占比最高的水溶性离子为NO3-、NH4+和SO42-,占PM2.5的52.7%,ρ(PM2.5)(33.2 μg·m-3)和ρ(SNA)(18.9 μg·m-3)低于历史研究结果,但SNA占比(52.7%)、SOR(0.45)和NOR(0.15)高于历史研究结果,体现出北京市细颗粒物污染得到明显改善,但仍具有较强的二次污染特征.NO3-/SO42-为2.2,高于历史及附近省市研究结果,反映出移动源的影响不断扩大.从季节变化上看,PM2.5呈现秋高夏低的变化特征,秋、春、冬这3个季节NO3-的占比最高,夏季SO42-占比最高,而NH4+在各季节占比变化不大.NOR与SOR的季节变化规律几乎相反,反映出二者的转化形成因素存在差异.北京城区SNA的主要存在形式为NH4NO3和(NH42SO4,其中冬季阴阳离子中和度最高,夏季阳离子NH4+稍显不足,而春秋两季NH4+处于过量状态,北京城区为富氨环境.从污染级别看,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均随污染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最快的是SNA,其在PM2.5中占比出现先上升后稳定的变化特征.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中心城区和东南西北部郊区的SNA质量浓度大小均为:NO3->SO42->NH4+,体现了以NO3-为主导的污染特征;SNA对PM2.5的贡献率最高的区域发生在东部、中心城区和传输点,表明在中心城区和东部地区二次反应相对活跃,同时区域传输也是二次离子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48.
陈伟  徐学哲  刘文清 《环境科学》2024,45(4):1950-1962
苏皖鲁豫交界区域是长三角和京津冀及周边两大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的连接带,揭示该区域PM2.5和O3污染特征对推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7~2021年苏皖鲁豫交界区域22个地市的国家空气环境监测网络观测数据,探讨了该区域PM2.5和O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结果表明:①2017~2021年区域PM2.5浓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M2.5浓度月均值呈现“U型”分布,冬季PM2.5浓度仍维持高位.O3-8h-90%浓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O3-8h-90%浓度月均值变化呈“M型”分布,夏秋季O3污染程度未有好转.②与2017年相比,2021年PM2.5-O3复合污染天数减少了52 d,但PM2.5污染仍占主导地位.③PM2.5和O3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区域中部和北部城市,且中部城市PM2.5和O3污染程度均改善显著.④采用Moran''s I指数和LISA指数分析了区域PM2.5和O3-8h-90%浓度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PM2.5和O3-8h-90%浓度均具有空间相关性,PM2.5浓度主要表现为高值-高值聚集或低值-低值聚集现象,且高值-高值聚集有从中部向西部转移的现象,2020年和2021年O3-8h-90%浓度表现为高值-高值聚集或低值-低值聚集现象.⑤结合气象要素数据,利用KZ滤波方法量化排放源与气象条件对区域PM2.5和O3-8h浓度的贡献,两者主要受到污染物排放影响,贡献率分别为101.0%和99.3%,表明污染物减排是驱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此外,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贡献在一、四季度为正值,二、三季度为负值,而对O3-8h浓度的影响则反之,且气象条件对不同城市PM2.5和O3-8h浓度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49.
为研究汾渭平原在中长期PM2.5冬季浓度目标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控制策略及成本效益,本研究基于2015-2022年PM2.5浓度监测数据,结合国内外PM2.5实际改善历程,利用自下而上的计算方法,提出汾渭平原“十四五”“十五五”PM2.5年均浓度目标;针对冬季污染突出的问题,建立季节贡献率方法,设计差异化的PM2.5冬季浓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ABaCAS-OE模型,以冬季PM2.5浓度目标为第一约束条件进行最优控制情景的模拟与费效分析.结果表明:(1)情景3(基于2019年汾渭平原PM2.5年均浓度超标比例的分类情景,该情景中PM2.5年均浓度下降比例以3年为周期计算得到)对PM2.5浓度改善幅度最大,在此情景下,2030年汾渭平原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35μg/m3,较2019年下降35.2%,2032年实现所有城市达标的目标;冬季情景3(基于...  相似文献   
95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分析2016年沈阳市PM_(2.5)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浓度,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并解析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沈阳市PAHs的平均质量浓度为71. 5 ng/m3,其中3环、4环PAHs分别占31. 3%和48. 8%;采暖期PAHs浓度明显高于非采暖期,中心城区高于周边。总毒性当量浓度平均值为8. 05 ng/m3。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解析的PAHs来源基本一致,主要为燃烧源、石油挥发源和工业生产源,贡献率分别为70. 11%、14. 19%和10. 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