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全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其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为全生物降解地膜大面积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原料颗粒种类(H、 S和X)和用量(2.5、 10和40 g·kg-1)对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原料颗粒显著提高土壤pH,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显著,H地膜颗粒中高用量和S地膜颗粒低中用量时对土壤硝化作用及土壤氮的有效性有积极作用,而X地膜颗粒则表现为抑制作用;H地膜颗粒使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S和X无显著影响;X地膜颗粒使土壤有效钾含量提高,S和H无显著影响. 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颗粒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地膜种类、用量和酶的类型的不同而异,随着地膜颗粒用量提高,3种土壤酶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而言,除低中用量的S处理外,其余处理均抑制小麦的生长,其中X地膜颗粒对小麦根、茎叶和籽粒生物量抑制作用最大且随地膜颗粒用量提高小麦生物量抑制效果越明显.对小麦养分而言,在地膜颗粒低用量时促进氮吸收、高用...  相似文献   
42.
2020年6—12月,在崇明生态岛“两无化”水稻种植基地进行大田实验,检测并分析了生物降解地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相对分子量,探究不同厚度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覆膜时间延长,不同厚度的生物降解地膜表面均出现孔洞且数量逐渐增多;生物降解地膜中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可能发生了诺里什Ⅱ型反应,导致高分子材料分子链的断裂;生物降解地膜相对分子量均先增后减,地膜中高分子在稻田环境中发生了的断裂、重组、分解,形成分子量相对较小的降解物;覆膜135 d时厚度为0.0100、0.0090、0.0085 mm的生物降解地膜的数均分子量分别比初始下降了15.32%、28.54%、22.88%,重均分子量则分别下降了17.00%、21.73%、16.21%。  相似文献   
43.
棉花地地膜残留及其对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植地膜棉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已被人们所公认。但种植地膜棉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和污染,也引起人们所关注。为了了解喀什地区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和污染情况,我们在岳普湖县岳普湖镇对地膜棉地膜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棉花地膜污染严重,当我们提出灌头水前揭膜措施时,不少乡镇领导耽心头水前揭膜会影响地温和土壤含水量,怕影响棉花产量。为此,我们在岳普湖县进行了棉花头水前揭膜与不揭膜对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棉花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研究结果简要初析如下,供领导指挥生产参考和同行探讨。l棉花地地膜残留调…  相似文献   
44.
可控光和生物双降解地膜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塑料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79年在我国试骏应用推广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已超过8000万亩,人们称它是继化肥、种子之后农业上的第三次革命,也称“白色革命”。但是,随着塑料地膜的大量应用,使用之后的残弃地膜越来越多地积累在土壤之中,不仅影响农业生态环境,而且对景观环境也造成污染,同时还威胁着牲畜的生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膜覆盖栽培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做了大量试验和探索工作,已进行过农田试验的降解地膜大致有以下几种:a、植物纤维(又称草纤维)…  相似文献   
45.
46.
四子王旗春季气温较低且不稳定,使用地膜后增加了保温、保墒、出苗快全等特点,其使用量逐年增加,但造成土壤中残膜含量显著增多,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土地利用及农业生产等工作。近几年,当地政府大力通过短视频、种植大户培训等方式宣传残膜回收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并取得一定成果。简要介绍四子王旗企业对废旧地膜的加工处理工艺及处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残膜回收利用工作提供实践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农用薄膜的长期使用和低回收利用导致遗留在土壤中塑料碎片与微塑料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重点阐述了中国1994-2020年农用地膜的增长规模、时空分布及地区差异,总结了农膜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与生成途径,分析了中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潜在风险。数据表明:1994-2020年中国塑料薄膜用量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约为6.51%,农用薄膜使用量在2015年到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地膜占总使用量的50.0%以上。地膜覆盖是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直接来源,区域分布来看,西北干旱绿洲区是中国地膜使用量最高的区域,使用强度最高达38.0 kg·hm-2。农膜微塑料的生成是残留地膜在自然、农业和生物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速率主要取决于微生物和塑料类型及环境条件。西北长期种植区及华北、华东和西南集约农区是中国微塑料污染较严重区域,最高可达4.83×104ind·kg-1。土壤的多孔特性使小颗粒微塑料通过重力沉降和降水渗透发生迁移,造成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携带的其他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对土壤结构、土壤动植物、微生物群落及人体健...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再生植物纤维地膜降解的实验研究方法,检测分析了其干热老化实验结果,选择定量、抗张强度、伸长率为再生植物纤维地膜的追踪监测指标。在相同的田间实验环境条件下,以塑料地膜为参比,观测再生植物纤维地膜自然降解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其降解的可控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9.
新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新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然而随着地膜使用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长,大量残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对农业环境安全也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加强废旧地膜的回收与治理,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即要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为目标,应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控源、回收和再利用为重点,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之,本文在研究分析新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基础上,具体从加快立法、加强监管效能、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加大农田残膜回收利用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等方面,研究提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0.
黑河中游绿洲区地膜残留特征及农户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地膜施用量及覆盖面积快速增加,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农膜污染,在西北干旱区的表现尤为突出。论文利用实地采样数据及农户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黑河中游绿洲区地膜的残留水平与影响农户地膜施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目前张掖市农用地膜覆盖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有69.9%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覆盖了地膜;2)仅2014年1 a研究区地膜的残留率平均为25.7%;耕地中地膜的残留总量达到了63.75 kg/hm2,相当于2014年单位玉米种植面积的地膜用量,已经接近我国国家标准限定值(75.0 kg/hm2),明显高于内蒙古与华北地区;3)在低温少水的黑河中游山区,农户并未大规模施用地膜进行保温保湿,而是采用种植春小麦与大麦作物应对气候不足。地膜施用与否的高程界线约为2 100 m。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来看,农户地块数量和农户的非农工资水平对农户地膜回收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农业劳动投入时间与高程则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从原因上看,农户非农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地膜回收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农业补贴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对地膜回收率的影响不明显。为提高地膜回收率,减少地膜污染,需要提高地膜质量,防止破碎以便于捡拾;加快地膜回收机械的研发与推广,替代逐步提高的人工费用;加快研发与推广可快速降解的地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