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55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韩自博  张宇  张健 《环境工程》2012,(Z2):566-568
介绍了利用立磨粉磨矿渣粉的工艺流程、主机设备和工艺参数,分析了调试过程中上料系统、粉磨系统和成品储存系统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总结了立磨生产矿渣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2.
韩志强  张鹏  张阳 《环境工程》2012,30(5):55-57,81
日照钢铁3号、4号铸铁机除尘系统改造,系统设计风量为500 000 m3/h。本除尘系统采用了移动除尘罩车等关键设备强化收尘效果,以实现既能在不妨碍生产的条件下改善工作环境,又能方便铸铁机铁水溜槽的清理和更换,从而提高铸铁机的工作效率的目的。移动收尘罩车等关键设备的使用,大大改善了铸铁机平台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3.
介绍了天然气净化厂尾气处理单元加氢进料燃烧炉的结构及衬里形式,以及燃烧炉使用初期出现部分衬里损坏、下沉,甚至脱落的现象,导致燃烧炉外壁超温,影响装置正常生产;提出改造方案,解决了大型加氢进料燃烧炉衬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4.
“双碳”目标下钢铁行业控煤降碳路线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薛英岚  张静  刘宇  陈瑜  孙健  蒋洪强  张伟  曹东 《环境科学》2022,43(10):4392-4400
钢铁行业的低碳绿色转型和率先煤耗和碳排放达峰,将对我国实现整体碳达峰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基于碳排放-能源集成模型,对我国钢铁行业"双碳"目标下控煤降碳路径开展情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行业很有可能在"十四五"前期实现碳达峰,峰值16.4~16.7亿t (含过程和间接排放),作为主要消费能源的煤炭也将一起达峰,峰值4.6~4.7亿t标煤(含焦炭),在最激进的强化情景2035年煤炭消费和碳排放将降至2020年的38%和49%;粗钢产量很大程度上主导了钢铁行业的碳达峰进程,推进全废钢电炉短流程和加大废钢利用是碳达峰阶段最主要的控煤降碳措施.基于预测结果提出的钢铁行业控煤降碳路线图显示,需求侧方面,粗钢产量在不考虑"双碳"目标约束的情况下也会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逐渐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新能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碳中和期间带来的钢材需求增长体量相对有限;技术进步方面,推广长流程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是短期内性价比较高的措施,应重点推进高炉高效喷煤等技术的应用,同时增大高炉球团矿平均配比,远期碳捕集封存技术将具有较大的碳减排潜力;产能结构方面,推进全废钢电炉短流程是钢铁行业在碳达峰阶段的主要措施,到"十四五"末期电炉钢占比将提高至15%~20%,在碳中和目标下氢冶金是唯一具有超低碳排放潜力的生产工艺,在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或余热余能生产的绿氢供应量提高,氢冶金将成为与基于废钢的电炉短流程并重的钢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85.
钢铁行业铁矿石烧结和电弧炉炼钢是我国二噁英减排优先重点控制的行业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二噁英的危害性和烧结、电炉炼钢工艺二噁英的产生成因,并从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两方面探讨二噁英的减排途径。  相似文献   
186.
火电厂炉内喷钙法烟气脱硫改造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对1×350 MW燃煤电厂原有炉内喷钙尾部增湿脱硫工艺进行改造,改造后运行表明:脱硫效率!95%,确保在常用煤种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100 mg/m3,同时年运行费用相对改造前直接降低数百万元,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7.
张悦  杨合  薛向欣 《环境工程》2012,30(5):96-99
以含钛高炉渣为原料采用加热法制备肥料,以提高其溶解性能,使其中的营养元素转化为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并通过栽培实验研究了肥料对大豆生长状况、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炉渣中Mg、Ti、Fe的溶出率分别为88%、84%和75%,肥料中可被植物有效利用的元素有氮、硅、硫、钙、镁、铁和钛。该肥料可以使大豆产量、百粒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生育期缩短2 d;籽粒的氮、磷和钾含量显著增加,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增加。施用该固态复合肥并未导致钒和铬等重金属元素在大豆体内的富集。  相似文献   
188.
以高炉水淬渣(WBFS)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对硝基苯酚(p-NP)和重金属进行单一吸附和竞争吸附的研究,从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分析其吸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p-NP,重金属离子在竞争条件下居优势地位,重金属离子对p-NP的竞争吸附作用依次为Cu2+ >Cd2+ >Zn2+.高炉水淬渣对p-NP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与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较好,D-R模型计算的p-NP在各系统中吸附能量分别为-7.53、-7.07、-7.96以及-7.86kJ/mol,表明高炉水淬渣吸附p-NP的过程中以物理吸附为主,而重金属离子则以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为主.动力学曲线显示在二元体系下p-NP的吸附速率下降,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延长,而竞争组分的存在对Cu2+、Cd2+、Zn2+达到平衡的时间基本无影响.高炉水淬渣对Cu2+、Cd2+、Zn2+表现出更高的亲和力和选择性.无论是单一吸附还是竞争吸附,p-NP和Cu2+、Cd2+、Zn2+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G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说明高炉水淬渣对p-NP和Cu2+、Cd2+、Zn2+吸附的自发性与温度成正比,属于吸热熵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9.
Two independent digestion procedures for Antarctic krill samples were compared. Dry ashing (DA) and microwave (MW) acid‐assisted digestion were tested for decomposing the samples to determine essential (Cu, Fe, Cr) and toxic elements (Cd, Pb) by graphite furnace‐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GF‐AAS). A mixture of HNO3 and H2O2 as digesting agent was used in the microwave procedure. For the dry ashing digestion, the organic matter was oxidated at 480°C in an open system. Both diges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accuracy and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a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MURST‐ISS‐A2 (Antarctic krill).

The detection limits for the five elements analysed ranged from 3 to 150 ng g‐1. Both digestion procedures are suitable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krill samples. However, dry ashing is not recommended to determine Pb and Cd because losses can occur.  相似文献   
190.
钢铁行业(烧结和电炉炼钢)是我国二恶英减排优先重点控制的行业之一。简要介绍了二恶英的理化性质、危害性、生成机理及必备条件,结合烧结过程和电炉炼钢过程二恶英的产生成因,从工艺过程污染预防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两方面探讨二恶英减排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