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0篇 |
免费 | 177篇 |
国内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9篇 |
废物处理 | 9篇 |
环保管理 | 84篇 |
综合类 | 645篇 |
基础理论 | 66篇 |
污染及防治 | 34篇 |
评价与监测 | 68篇 |
社会与环境 | 138篇 |
灾害及防治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9篇 |
1989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基于天气分型的北京地区雷电潜势预报预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7-2006年457个雷暴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将北京地区的雷暴天气分为东北低涡低槽、贝蒙低涡低槽、西来槽等11种雷暴天气型;利用南郊观象台(54511站)的探空资料计算对流有效位能、抬升指数和相对风暴螺旋度等33个对流参数,通过与北京地区SAFAIR3000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取BCAPE、BLI、MDCI、BIC、KNEW和SWISS等6个对流参数作为北京地区潜势预报参数;采用事件概率回归(REEP)方法,利用获取的6个对流参数作为变量,形成了11种雷暴天气型下的潜势预报方法。利用WRF模式的预报场,建立适用于北京地区3~36 h雷电潜势预报系统。个例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准确性。由于该系统建立过程中使用了高分辨率探测资料和中尺度模式的输出结果,实现了雷电潜势预报由点到面,由粗到细的突破,对北京地区雷电预警预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2.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且对黄河流域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基于1961—2020年黄河流域80个站点的日气温数据提取了6个逐月极端气温指数(ETI)。利用多重共线性分析去除有相依性的环流指数,并考虑滞后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出各ETI的关键环流指数及最佳滞后时间;之后基于最佳滞后时间下的关键环流指数建立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探究环流指数在单站点及整个流域的重要性,并预测了2022年11月的6个ETI值。结果表明:黄河流域ETI中最高气温(TXx)、暖昼天数(TX90p)、酷热天数(TD30)和最低气温(TNn)呈波动上升趋势,而霜冻天数(FD0)和冷夜天数(TN10p)呈下降趋势;极端高温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极端低温事件基本相反。以靖远站TXx为例,各关键环流指数对TXx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0.10max<0.89),rmax对应的最佳滞后时间主要为5、6、11、12个月。SMLR和RF模型对黄河流域各ETI的预测能力都较... 相似文献
303.
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ASTER卫星图像,建立波段亮度值与植被碳密度间的回归方程,对横断山区西北部的雀儿山西南坡四种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灌木、草)的植被碳贮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雀儿山西南坡365.85km2范围内,植被碳贮量共计2.05×106t。区内植被碳密度总体上呈团块状分布,其高值区(125~250t/h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北部的俄产至春龙段和南部的金沙江沿岸的格乌、折松渡等地区;中等区域(60~125t/hm2)从北部的俄产至南部的岗托沿色曲河均有分布;而低值区(1~60t/hm2)面积最广,主要分布于北部的贡布堆、上压吧和更庆以南的色曲河河谷内,并在南部的岗托至申龙达段金沙江沿岸形成一个狭长区域。在其影响因素上,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碳密度差异较大,而海拔、坡向和坡度对研究区内北部高山亚高山地区植被碳密度影响较南部干旱河谷地区明显。 相似文献
304.
305.
306.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30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期刊论文,运用Meta方法定量分析FDI(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单一或几个环境污染指标和FDI相对值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72和-1.83,说明采用二者会降低FDI环境效应显著性,但后者不显著;②面板数据和样本时间跨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19和1.52,说明采用二者会提高FDI环境效应显著性,并更有可能得到FDI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结论;③样本数据平均年限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90,说明采用2000年后数据会降低FDI环境效应显著性,2000年前FDI对环境污染加剧效应呈下降趋势,此后FDI改善了环境质量;④OLS法和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22和0.78,说明采用二者会提高FDI环境效应显著性,但后者不显著.综上可知,在纳入部分控制变量前提下,采用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和FDI水平值,基于1985—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OLS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发现,FDI更有可能显著加剧了环境污染,但这种效应呈下降趋势,以至于2000年后FDI改善了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07.
文章利用湖北省1 061份农户数据,构建二元Logit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具有显著影响,而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家庭总收入、环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住所周边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亦能有效推动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②对于村庄认同程度不同的农户,外出务工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作用存在差异。随着农户的村庄认同增强,外出务工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正向作用得以强化,尤其是当农户的村庄认同度超过门槛值时,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将由负转正,即村庄认同在外出务工影响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上可以发挥扭转乾坤之效。③在考虑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使用在村居住年限作为工具变量进行Ⅳ Probit估计,结果发现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是稳健的。文章揭示了外出务工作为资本要素涌入乡村的纽带,非但不必然引起农村衰败,反而为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公共事务创造了禀赋条件,但只有触发村庄认同这一关键机制,方能实现外出务工"扬长避短"效果的发挥。基于此,从培育与增强村庄认同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及增加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户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08.
基于DMSP/OLS与土地利用的江苏省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高分辨率的人口分布信息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前提。人口数据空间化可实现人口统计数据与空间信息集成,重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采用空间滞后回归模型模拟了江苏省2010年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并得到1km×1km的人口密度网格图。通过从县级、乡镇级两种空间尺度对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DMSP/OLS与土地利用的人口数据空间化能够正确地表达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尤其对于人口较为密集地区,具有很高的数据重现精度;但是对于人口密度畸高或畸低的地区,由于人口空间分布异质性较大,数据重现的准确性下降。 相似文献
309.
基于有机质光谱特征的土壤重金属Pb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快速监测,以石家庄地表水源保护区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有机质(SOM)敏感波段对应的多种光谱变换指标,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土壤重金属Pb含量的间接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样本Pb平均值为19.729mg/kg,SOM与Pb含量的R达到0.740,两者存在一定的吸附赋存关系。SOM在土壤反射率中的敏感波段为798nm,各种光谱变换指标中土壤反射率倒数对数一阶微分(ATFD)与SOM含量的相关性最大,R达到-0.754。基于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分析,多光谱变换指标偏最小二乘回归(M-PLSR)模型优于单光谱变换指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U-MLSR)模型和多光谱变换指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MLSR)模型,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R~2分别为0.876和0.801。基于SOM光谱诊断特征建立M-PLSR模型来间接反演土壤重金属Pb含量是可行的,可为该地区土壤重金属Pb的快速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0.
通过对各类现代农业思潮的产生背景,思想出发点以及所倡导实施的技术体系的分析,阐述了现代农业思潮的实质是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是人们对现代常规农业反思的结果,并指出现代农业思潮有深刻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