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245篇
综合类   1146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133篇
评价与监测   276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Gas platforms can exert relevant effects on various ecosystem properties of the hosting area, modifying patterns of productivity and particle sedimentation. We hypothesised that the presence of gas platform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organic matter (OM) contents and we tested the null hypothesis by which benthic trophic conditions do not vary significantly among gas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To test these hypotheses, we investigated sedimentary OM content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t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wo distinct structures: one subsea well-site and one four-leg platform (FLP). We found that sediments surrounding the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sed by similar OM contents, but different bio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that sedimentary OM compositional change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structure is confirmed only at the FL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 benthic eutrophication is not consistent among different structures; (ii) OM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are more evident than those in OM quantity; and (iii) the effect, wherever present, disappears at a very narrow distance from the platform. As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OM reflects food availability for benthic organism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nrichment of macrozoobenthic communities around these structures could be the consequence of increase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resources.  相似文献   
62.
柳州市中小型燃煤污染源脱硫总体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开发的中小型燃煤污染源SO2排放控制技术为基础,通过完善化研究和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切合柳州市污染源实际情况的脱硫总体方案,即以配煤为协调手段,保证型煤燃烧固硫和流化床燃烧脱硫对高硫低热值煤种的适用性,利用燃烧脱硫所需的过量碱性物质,改造现有湿法除尘设备,提高重点源的脱硫深度,从而以规模化的实用脱硫技术保证总量控制减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63.
充分分析炼油厂在正常生产,不正常生产及停工检修过程中的恶臭污染源,提出加强管理,根据各地的气象条件,选择适当的检修期,以及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恶臭治理等措施,可以达到消除恶臭,改善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
排污收费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入产品成本的排污收费势必影响产品价格,从而影响物价水平?本文首次以部门价格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排污收费时物价影响的测算方法,并对新旧排污收费标准体系下的物价影响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我国排污收费对物价的影响甚小,部门产品或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一般在0.49‰~5.13‰之间?   相似文献   
65.
国内外汞污染分布状况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汞污染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都出现了汞污染问题,甚至人迹稀少的北极也在受到汞污染的威胁。我国的汞污染主要集中于贵州、吉林、陕西、湖北、辽宁和重庆等地。目前国内外有关环境汞污染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氯碱生产、金矿开采、燃煤电厂等汞污染源开展的,实际上汞污染源类型很多,因此环境汞污染状况十分令人堪忧。我国汞污染研究基本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严重滞后于国际环境形势发展需要,今后除了应加强基础研究工作,还要对重要汞污染地区污染状况、机制、环境效应开展研究,以全面掌握我国汞污染的来源、汞污染源分布以及环境汞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66.
乌梁素海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2004年4,8和10月及2005年1月分别对乌梁素海浮游动物进行了监测,共检出浮游动物34属62种. 其中,原生动物11属16种;轮虫17属33种;枝角类4属4种;桡足类5属9种. 大型浮游动物的年均丰度为687 L-1,年均生物量为3.498 5 mg/L;原生动物年均丰度为2.508×104 L-1,年均生物量为0.125 4 mg/L. 于2004年8和10月进行了2次调查,共获底栖动物4科11种,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3 031.4 m-2,平均生物量为71.672 g/m2.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季节的变化,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冬两季极低. 利用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作为水体状况评价指标,对乌梁素海营养状况进行的初步评价表明,乌梁素海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67.
采用恒能量同步荧光法研究了龙岩市区不同功能区冬、春季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来源,并对不同功能区的PAHs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龙岩市区各功能区大气飘尘中PAHs总量在278.95~718.13ng/m3,且冬季高于春季。根据荧蒽与芘质量浓度比值,可判断冬春季市区内PAHs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燃煤污染。采用苯并[a]芘(BaP)及苯并[a]芘等效致癌浓度(BaPE)来评价3个功能区大气飘尘中PAHs的污染状况,冬季3个功能区苯并[a]芘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BaP,10ng/m3),且PAHs基本上均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污染状况调查,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9.
富营养化控制一直以来是太湖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但太湖流域的有机毒物污染也不容忽视,已对饮用水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从分析太湖流域工业污染现状入手,提出了化工、印染为太湖流域有机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阐述了对太湖流域进行有机毒物污染控制的重要性,总结了太湖流域有机毒物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湖流域工业污染源有机毒物控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0.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此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赋存形态,介绍了各种修复方法,提出生物修复是今后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