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37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159篇
基础理论   14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76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淤地坝坝地淤积与侵蚀性降雨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淤地坝措施作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淤积过程与水毁机理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全面调查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淤地坝,挖取剖面进行测量和分层取样,利用库容曲线和实测每个淤积层的淤积厚度求得每层淤积泥沙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系统地研究了侵蚀性降雨的4个指标(降雨侵蚀力R、降雨量P、最大30 min降雨强度,I30、平均降雨强度 I)与坝地泥沙淤积量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 R和坝地泥沙淤积量的发展趋势最为密切,呈幂函数关系;降雨量 P对淤积量的影响仅次于降雨侵蚀力,其关系呈指数型;最大30 min降雨强度,I30和平均降雨强度I对坝地泥沙淤积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52.
基于GIS的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浙江省慈溪市快速城镇化的小城镇为研究区,研究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状况.采用ArcGIS中的地统计分析模块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变异性,最后应用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作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均已超出当地的背景值,含量变异系数较大的重金属是Hg和Cu,中等变异的是Zn,其他几种重金属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空间分布上,Cu、Cd、As的空间相关性较强,Zn、Ni、Hg居中,而Cr和Pb较弱.插值结果显示,土壤中Cu、Zn和Pb的高含量区主要位于东南部,Cd、Hg和Ni的含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As和Cr的分布为西部高而中部较低,不同的分布特征是人类活动与土壤母质双重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3.
探讨了在不同矿物投加量、不同振荡时间、不同Cd2 质量浓度、不同矿物颗粒细度和不同pH值条件下,钠基膨润土、膨胀蛭石和沸石3种黏土矿物对Cd2 的吸附效果,并比较了3种黏土矿物对Cd2 的吸附差异性.结果表明:具有可膨胀层间的黏土矿物对溶液中Cd2 的吸附量不仅仅由单一的阳离子交换量决定;Cd2 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过程是个迅速的过程,在10 min内即可完成;黏土矿物颗粒细度不同,对Cd2 的吸附率不同,但并非颗粒越细吸附量越大;就实验所采用的3种黏土矿物而言,在较低矿物投加量条件下,其对Cd2 的吸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钠基膨润土、沸石、膨胀蛭石;较高的pH值有助于黏土矿物对溶液中Cd2 的吸附,但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其他因素,不能把pH值调得过高.  相似文献   
254.
大连市饮用水中多环芳烃的概率致癌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水平及其致癌风险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考察了大连市饮用水中14种典型PAHs的质量浓度,并应用概率致癌风险分析方法评价饮用水中PAHs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饮用水中基于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为3.6 ng/L,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对儿童和青年,饮用水中PAHs引起的累积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分别为6.2×10-7和7.4 ×10-7,低于美国环保局建议的致癌风险值10-6,且性别间的差异很小;对成年人,累积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为1.7×10-6,饮用水中PAHs对成年人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并且女性大于男性.同时分析了影响概率致癌风险评价的主要因素,其中饮用水中PAHs毒性当量的变化对致癌风险评价结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55.
典型水稻土中硝态氮垂直穿透状况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硝态氮(NO3--N)不但可以污染地下水,也会造成河流和湖泊的富营养化.用穿透曲线(BTCs)描述室内土柱模拟的NO3--N在太湖地区3种典型水稻土(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中的垂直穿透状况并用Hydrus-1D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3种水稻土中NO3--N穿透土壤各土层所用的平均时间按从长到短的顺序为:黄泥土、乌栅土、白土,而峰值大小则正好相反,从大到小依次为:白土、乌栅土、黄泥土.因此,在白土样区过量施用氮肥最容易对水体造成污染.3种水稻土中NO3--N的穿透曲线都呈不对称分布,曲线尾部均存在一定的拖尾现象.通过对NO3--N穿透土壤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是影响NO3--N穿透的主要因素,土壤容重越大或粘粒含量越高,穿透所需的总时间就越长,峰值就越低且拖尾现象越严重;有机质含量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用Hydrus-1D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所得的穿透曲线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同时,在模拟过程中还得到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和NO3--N的垂直扩散率等难以实测的参数,说明利用Hydrus-1D模型不但可以准确地预测NO3--N在研究区土壤中的运移状况,也可以推算出该地区水分和养分运移的参数.  相似文献   
256.
西安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安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13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表明,西安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PAHs污染严重,各采样点13种PAHs总浓度(∑PAHs)为121.61~302.25 ng/m3,平均浓度为188.44 ng/m3,其中强致癌的苯并[a]芘(BaP)平均浓度为12.63 ng/m3;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PAHs和BaP的浓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AHs浓度依次为:交通繁忙区>学生公寓(燃煤排放明显)>农业开发区>高新产业开发区>商业区>校园,BaP浓度:交通稠密区>农业开发区>环工学院(学校教师的停车场)>商业区>学生公寓>高新产业开发区;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中高环PAHs含量占优势,不同环数PAHs占总量的比例顺序为4环(38.64%)>5环(25.17%)>6环(18.83%)>3环(10.25%).  相似文献   
257.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知识体系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在研讨安全科学和学科内涵若干论述的基础上,以科学、交叉科学、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科学的知识体系、安全科学综合理论体系的构成进行了表述。以大安全观为主线,给出了安全科学是以人们在生活、生产、生存领域的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具有复杂的、巨系统特点的安全系统的结构,研究其由安全态如何突变、势垒跃迁转化为另一个安全态;研究消除或控制危害因素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如何控制和回避风险;研究安全观念和思维知识体系的一门交叉学科。特别阐明了安全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及其要揭示的特殊规律。试图确立安全科学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258.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学的创建、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快速的发展,但是尚未形成成熟的学科理论与学科体系。笔者探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学创建和发展的必要性;对学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安全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学的三大知识支撑学科;学科体系由安全信息资源管理、安全信息技术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这3个知识板块组成。最后,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一些评述和建议。  相似文献   
259.
利用突变理论探讨事故致因模型,揭示事故致因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对构成的要素进行抽象化,将对众多复杂企业的不安全因素进一步归纳为"人-机-环境-管理"安全生产保障系统,分析建立该系统的必要性,在突变理论的蝴蝶型与该系统结合性的基础上,探讨和建立安全决策和安全对策模型,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危险程度分为理想的安全区域、危险区域、相对的安全区域。提出了危险程度和安全状况改进的数学模型,蝴蝶型突变理论能够揭示企业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260.
通过对保证性的定义、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情况等分析,提出保证性的相关属性和概念;讨论其主要研究领域及保证性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特点;结合对增强核爆安全系统、建筑结构安全、信息安全、能源供应等具体应用实例的比较分析,讨论保证性各属性间的关系;研讨其在各应用领域中的内涵。从保证性科学与工程相关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出发,讨论复杂系统保证性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借鉴保证性的思想和方法,研究含危险物质要害系统保证性的内涵;进而探讨提高其保证性水平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