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1篇
  免费   1557篇
  国内免费   2433篇
安全科学   3127篇
废物处理   366篇
环保管理   2413篇
综合类   7736篇
基础理论   1673篇
环境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890篇
评价与监测   1232篇
社会与环境   840篇
灾害及防治   827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671篇
  2020年   588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499篇
  2017年   623篇
  2016年   737篇
  2015年   753篇
  2014年   831篇
  2013年   1059篇
  2012年   1218篇
  2011年   1343篇
  2010年   875篇
  2009年   919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988篇
  2006年   889篇
  2005年   743篇
  2004年   563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5篇
  1973年   11篇
  1972年   19篇
  1971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国内外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区划是从区域角度观察和研究地域综合体,探讨土地利用的发展历史、现状特点、变化过程及趋势,从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及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包括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合理分配、结构和布局形式等,在地域上进行分区。通过简要回顾国内外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理论方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今后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重点及发展方向:从自然要素向自然与人文要素有机结合方向转变;从大空间尺度向多空间尺度方向转变;从传统的区划方法向综合集成的新技术手段转变;从静态的区划研究向多要素、多过程耦合的动态区划研究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642.
目的对该试验夹具进行改进设计,使试验夹具首阶模态频率大于60 Hz。方法基于模态分析方法,分别采取改进夹具结构形式和改变夹具边界条件两种改进方式进行优化设计。结果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发现,夹具结构形式改进对模态频率提高的效果不明显,改变边界条件能够显著提高夹具频率。改进后试验夹具首阶模态频率为69.5 Hz,大于试验输入载荷频率范围。结论试验夹具的固有频率应避开振动试验输入载荷频率范围,避免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43.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的空间关联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资产能力、总负债能力和综合优势能力均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综合优势能力Z值与总资产Z值存在显著正相关(R=0.944),而与总负债Z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952)。利用综合优势能力空间关联Z值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初步的分区,并采用古典聚类(K means)方法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同质性研究,利用K聚类结果对空间聚类(G统计)结果进行修正,将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划分为3种区域类型:中国东部沿海强发展区域、中国中部中等发展区域和中国西部弱发展区域。分区结果与中国传统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基本对应,东部沿海省市除海南和广西处于中等发展类型外,其他省市均处在强发展类型之列,中国中部全部省市均处于中等发展类型而中国西部全部省市均处于弱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644.
云贵高原湖区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的分区模型,用于对云贵高原湖区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研究.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众多指标进行了降维综合处理,产生彼此互补相关又能综合反映湖区情况的4个新指标,累计贡献率达到93.69%,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构建了云贵高原湖区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区域新指标值,结合聚类模型初步将湖泊流域分为5类,再利用判别分析完成非湖泊流域的类别判别,最后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按聚类结果进行全局自相关分析,Moran’sI为0.320,且检验值Z值为68.2,远大于临界值(显著水平1%所对应的临界值2.58),表明聚类结果与空间位置具有显著相关性,之后运用局部自相关对区域各因素的主成分综合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量化分析,揭示了零散分类区块在空间地域分布上的关联和差异,根据关联结果完成最终的分区.结果表明,利用此分区模型可以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得到更为客观的分区结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可为探索适合我国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指标体系和分区技术方法,完成全国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和科学地制定我国湖泊营养物基准和富营养化控制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45.
钟平方  彭惠民  彭方毅  蔡强  何苗 《环境科学》2010,31(11):2673-2677
含酚、苯胺类废水是环境中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以漆酶分析酚类及苯胺类底物的动力学特性为基础,建立酚类、苯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催化0~10mg/L酚类及苯胺类底物的反应速率,作出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标准曲线,采用漆酶筛查并检测了3种焦化废水中非挥发酚类含量.结果表明,漆酶的酚类及苯胺类底物主要以多元酚、氨基酚及多元胺为主,其中酚类的最适pH在7.0左右,苯胺类在4.5~5.0之间,各底物Km值大小在0.4~10mmol/L之间.除联苯胺外,分光光度法所得到的标准曲线均具有较好的一级反应动力学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在0.96以上.3种焦化废水中邻苯二酚含量分别为190.5、265.8和155.3mg/L,回收率介于91.9%~115.8%之间.  相似文献   
646.
以某长大高速公路隧道为例,结合我国隧道通风设计规范JTJ026.1-1999与PIARC2007标准(世界道路协会),针对不同行车速度,不同车辆更新情况、不同排放标准组合形式以及是否考虑NOx等情况,对各个不同工况的需风量分别进行计算,并从需风量计算方法、机动车排放量和污染物设计浓度三个方面对隧道需风量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设计规范与PIARC2007存在较大差距,为了适应当前及今后我国交通量及机动车排放特点的发展趋势,我国现行规范应在机动车排放量、污染物设计浓度限值等方面做出必要改进以达到合理确定隧道需风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7.
都立珍  王举良 《环境工程》2011,29(3):116-119,99
在硫酸系统中,通过水平衡分析计算烟气带入净化工序的SO2体积分数和含水量,确定净化工序的能力,控制干燥塔进口烟气温度,使干吸工序生产出合格产品;通过计算,烟气带入净化工序的水量小于产品带出的水量,制酸净化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工序处理后返回到净化工序重复使用,实现净化污水零排放,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48.
钢渣处理技术的环境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钢渣弃置堆积,不仅成为环境污染源,而且占用大量的土地。目前钢渣处理技术较多,其中主要的处理方法有冷弃法、热闷法、热泼法、浅盘法、水淬法、风淬法等。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主要钢渣处理技术进行评估,定义了生命周期评估边界和清单指标,建立了清单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钢渣处理技术的生命周期清单。为了提高结果的可信性,对模型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滚筒法和风淬法的环境性能较好,是值得推广的钢渣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49.
生活污水水质对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参数的选取以及稳定运行十分重要。运用SPSS软件,对四川某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为期一年的进水指标(水量、COD、氨氮、总磷、pH、SS)进行方差和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进水量、氨氮和SS在月份和季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总磷和pH仅在月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COD在季度和月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进水量和氨氮之间呈负相关,氨氮和总磷、COD和总磷之间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污水处理厂设计、工艺选择及运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50.
TiO2 nanoparticles, doped with di erent Pt contents, were prepared by a modified photodeposition method using Degussa P-25 TiO2, H2PtCl6 6H2O and methanol as the solvents.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t/TiO2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nitrogen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isotherm measurement technique, X-ray di raction analy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respectively. Reaction rates from photocatalytic removal of dichloromethane over Degussa P-25 TiO2 and Pt/TiO2 were evaluated. The average diameter and BET surface area of the TiO2 catalyst particles were 300 nm and 50 m2/g, respectively. The degradation e ciency was 99.0%, 82.7%, 55.2%, and 57.9% with TiO2 at inlet concentrations of 50, 100, 200, and 300 ppm, respectively. And the degradation e ciency was 99.3%, 79.7%, 76.5%, and 73.4% with a 0.005 wt.% Pt/TiO2 at inlet concentrations of 50, 100, 200, and 300 ppm,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the photoluminescence emission peak intensiti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the doping amount of P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rradiative recombination was weakened.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V/0.005 wt.% Pt/TiO2 process was capable of e ciently decomposing gaseous DCM in a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