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846篇 |
免费 | 3532篇 |
国内免费 | 1072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561篇 |
废物处理 | 1495篇 |
环保管理 | 9510篇 |
综合类 | 29927篇 |
基础理论 | 5182篇 |
环境理论 | 25篇 |
污染及防治 | 5236篇 |
评价与监测 | 3297篇 |
社会与环境 | 3062篇 |
灾害及防治 | 18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7篇 |
2023年 | 926篇 |
2022年 | 1439篇 |
2021年 | 1704篇 |
2020年 | 1753篇 |
2019年 | 1490篇 |
2018年 | 1289篇 |
2017年 | 1809篇 |
2016年 | 2153篇 |
2015年 | 2245篇 |
2014年 | 2433篇 |
2013年 | 3189篇 |
2012年 | 3532篇 |
2011年 | 3836篇 |
2010年 | 2807篇 |
2009年 | 2933篇 |
2008年 | 2292篇 |
2007年 | 3510篇 |
2006年 | 3596篇 |
2005年 | 2866篇 |
2004年 | 2455篇 |
2003年 | 2558篇 |
2002年 | 2154篇 |
2001年 | 1813篇 |
2000年 | 1687篇 |
1999年 | 1527篇 |
1998年 | 1087篇 |
1997年 | 926篇 |
1996年 | 746篇 |
1995年 | 689篇 |
1994年 | 604篇 |
1993年 | 525篇 |
1992年 | 374篇 |
1991年 | 284篇 |
1990年 | 199篇 |
1989年 | 148篇 |
1988年 | 136篇 |
1987年 | 116篇 |
1986年 | 76篇 |
1985年 | 67篇 |
1984年 | 78篇 |
1983年 | 82篇 |
1982年 | 80篇 |
1981年 | 90篇 |
1980年 | 98篇 |
1979年 | 89篇 |
1978年 | 57篇 |
1977年 | 55篇 |
1973年 | 53篇 |
1971年 | 6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411.
目的提高热障涂层抗氧化性能,并减小二次反应区的形成。方法采用真空电弧离子镀技术在二代单晶高温合金DD32表面制备NiCoCrAlYHf(HY5)金属粘结层,分别在870℃及1000℃下进行真空扩散处理,利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制备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YSZ)陶瓷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EPMA)以及能谱(EDS)等测试方法,研究高温循环氧化过程中热障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及扩散机制,同时计算了1、125 h氧化时间下Al元素互扩散系数。结果经过1000℃热循环、1000℃热处理的涂层氧化质量增量的绝对值较小,氧化速率常数为7.21×10-4,抗循环氧化性能较好。1100℃热处理试样,从涂层表面到基体方向Ni、Al、Cr等元素分布都比较均匀,在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元素含量变化较为平滑。870℃热处理试样,Ni等元素质量分数分布不均,在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元素含量陡然变化,元素均质化程度低。Al元素扩散系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粘结层与高温合金之间的元素扩散程度加剧,Al元素扩散系数减小。经过125h循环氧化,粘结层/基体界面出现互扩散区,互扩散区局部区域富Cr,Al含量低。循环氧化250 h后,热障涂层试样扩散区下方有拓扑密堆相TCP析出,形成二次反应区SRZ。真空扩散温度为870℃的试样,二次反应区更加明显。结论金属粘结层在1000℃下进行真空热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涂层的抗氧化性能。涂层内部元素均质化程度高,Al元素扩散速率慢。同时,扩散区宽度较小,二次反应区不明显。 相似文献
412.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由制度构成的一个相互配合、有机联系的整体。本文基于文献统计分析与实地调研咨询,从广义和狭义层面,分别对生态文明制度进行梳理。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与省级层面实际情况,本文将广义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分为源头保护制度体系、损害赔偿与激励体系、追责考评制度体系和污染治理制度体系四大板块,并针对国家与省级重点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生态资源保护制度链与污染防治制度链。同时,对制度地位、制度衔接、相互关系及其优化选择进行分析,以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推进生态文明研究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13.
采用芳香聚酰胺膜(NF-1#)、复合膜(NF-2#)和聚酰胺复合膜(NF-3#)深度处理棉针织品印染废水,考察了膜分离性能及膜污染情况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5MPa、废水温度为25~35℃、废水pH为7的条件下,NF-1#膜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最高,为76.0%~85.0%;脱盐率也最高,达90.0%。膜过滤后浓水送污水厂处理,产水回用于车间生产。操作压力增高、废水温度升高和废水pH增大均导致滤饼层阻力(Rc)和膜过滤过程中的总阻力(Rt)增加,Rc是Rt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导致膜透过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14.
曝气生物流化床处理高氨氮粪便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好氧曝气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动车集便器粪便污水,研究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及去除COD效能,以及DO对处理效能的影响,通过镜检观察反应器内微生物特性,探究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器维持DO在2.5 mg/L左右时,对粪便污水中氨氮、T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9.8%、84.1%和95.5%,在好氧曝气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中,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并去除有机物。分析认为,反硝化脱氮主要发生在生物膜内的厌氧微环境,反硝化反应主要由厌氧反硝化菌完成,曝气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主要从微环境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15.
研究稻菜轮作模式下土壤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 O)排放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对补充我国热带地区CH4和N2 O排放研究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辣椒季设置4种施肥处理:磷钾肥(PK)、氮磷钾肥(NPK)、等氮条件下50%有机肥替代化肥(NPK+M)和100%有机肥替代(M),水稻种植季未设置施肥处理,研究辣椒季不同施肥条件下CH4和N2 O的排放规律以及对早稻生长季水稻产量、CH4和N2 O排放的后续影响.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稻菜轮作土壤CH4和N2 O,同时测定作物产量,并估算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①辣椒季和早稻季4种施肥处理下土壤CH4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9~2.7 kg ·hm-2和5.5~8.4 kg ·hm-2,与NPK处理相比,辣椒季NPK+M和M处理CH4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35.3%和7.6%;而早稻季NPK+M和M处理CH4累积排放量均增加37.5%和55.1%,其中早稻季M处理达到显著水平.②辣椒季和早稻季4种施肥处理下N2 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5~3.0 kg ·hm-2和0.3~0.5 kg ·hm-2,相对NPK处理,辣椒季NPK+M和M处理降低33.7%和16.0%的N2 O累积排放量,其中NPK+M处理达到显著差异,早稻季NPK+M处理N2 O累积排放量降低23.5%,M处理却增加9.1%,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③ 4种施肥处理下辣椒和早稻的产量分别为3055.6~37722.5 kg ·hm-2和5850.9~6994.4 kg ·hm-2,与NPK处理相比,NPK+M和M处理显著增加辣椒产量.各施肥处理GWP为508.0~1864.4 kg ·hm-2,NPK+M和M处理相对NPK处理分别下降25.7%和5.7%,其中NPK+M处理达到显著差异.辣椒季各处理的GWP对总GWP的贡献率为69.2%~78.1%,N2 O对总GWP的贡献率为77.3%~85.3%.辣椒季和早稻季GHGI分别为0.03~0.09 kg ·kg-1和0.04~0.24 kg ·kg-1,与NPK处理相比,辣椒季M和NPK+M处理使GHGI显著下降71.5%和54.7%,早稻季NPK+M和M处理GHGI值分别下降44.0%和20.8%,其中NPK+M处理达到显著差异.综合作物产量及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考虑,化肥和有机肥配施(NPK+M)可推荐为海南稻菜轮作模式下一种最优的减排稳产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416.
利用中国1997~2009年间省际面板数据,在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的框架下测度农业环境技术效率,评价农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程度,并考察其演变的时空特征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发展与环境协调性整体偏低,并且研究期内呈现波动状态;不同省(市)环境与农业发展协调性差异较大,其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对应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变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业环境管理政策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环境协调性产生重要影响,这应是农业环境管理政策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417.
以磁学参数作为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一项指标,对西安市街道灰尘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测定.结果显示,磁化率可以反映西安市的整体污染水平.街道灰尘磁化率值较高、频率磁化率较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街道灰尘磁性增强源于人类活动影响.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表明,受电厂影响的样品主要含磁铁矿,而污染源较复杂的样品则含有磁赤铁矿、赤铁矿以及少量铁单质.磁化率与交通污染导致的Pb、Ba等元素及冶金行业带来的Cu、Cr等元素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西安市主要污染物来自交通污染及冶金行业排放.在局部范围内,磁化率与元素的相关性随元素种类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不同区域内导致磁化率升高的人为活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18.
419.
为了完善现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创新煤与瓦斯共采方法,对错层位巷道布置下的煤与瓦斯共采系统展开研究,利用相似模拟试验,分析错层位巷道布置覆岩运动情况,预测其开采围岩裂隙发育和瓦斯运移形式,提出了创新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构想。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覆岩三带高度随接续工作面的增加而增大,相邻采空区垮落矸石压实区呈现“O-L-O”形变化,多个相邻采空区覆岩出现大“O”形圈裂隙带;相邻采空区内瓦斯可实现相互运移,大“O”形圈裂隙带内赋存大量瓦斯气体;研究提出了地面钻井抽采瓦斯、走向高位瓦斯抽采巷和外错尾巷穿层钻孔3种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比传统巷道布置情况下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在安全、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20.
为对复工企业疫情防控中的风险致因因素进行分析,探寻复工企业疫情防控的风险路径,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建立宏观工效学模型,通过查阅并分析国家、地方政府、企业文件以及相关文献,从人员、技术、组织管理、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5个子系统出发,识别出16个复工企业疫情失控致因因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构建复工企业疫情防控关系网络,对各因素节点中心度进行计算,分析各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影响程度;采用贝叶斯网络(BN)进行参数学习和推理学习,找出复工企业疫情失控的最大致因链。结果表明:复工企业疫情失控关系网络中,存在政府监督管理不力→防疫物资筹备不足→日常监管不到位,政府监督管理不力→ 防疫宣传、培训缺失→员工防疫知识欠缺,政府监督管理不力→防疫宣传、培训缺失→日常监管不到位3条最长风险路径。研究结果可帮助复工企业针对最长风险路径中的因素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为复工企业防疫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