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831篇 |
免费 | 3557篇 |
国内免费 | 1071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561篇 |
废物处理 | 1495篇 |
环保管理 | 9510篇 |
综合类 | 29927篇 |
基础理论 | 5182篇 |
环境理论 | 25篇 |
污染及防治 | 5236篇 |
评价与监测 | 3297篇 |
社会与环境 | 3062篇 |
灾害及防治 | 18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7篇 |
2023年 | 926篇 |
2022年 | 1439篇 |
2021年 | 1704篇 |
2020年 | 1753篇 |
2019年 | 1490篇 |
2018年 | 1289篇 |
2017年 | 1809篇 |
2016年 | 2153篇 |
2015年 | 2245篇 |
2014年 | 2433篇 |
2013年 | 3189篇 |
2012年 | 3532篇 |
2011年 | 3836篇 |
2010年 | 2807篇 |
2009年 | 2933篇 |
2008年 | 2292篇 |
2007年 | 3510篇 |
2006年 | 3596篇 |
2005年 | 2866篇 |
2004年 | 2455篇 |
2003年 | 2558篇 |
2002年 | 2154篇 |
2001年 | 1813篇 |
2000年 | 1687篇 |
1999年 | 1527篇 |
1998年 | 1087篇 |
1997年 | 926篇 |
1996年 | 746篇 |
1995年 | 689篇 |
1994年 | 604篇 |
1993年 | 525篇 |
1992年 | 374篇 |
1991年 | 284篇 |
1990年 | 199篇 |
1989年 | 148篇 |
1988年 | 136篇 |
1987年 | 116篇 |
1986年 | 76篇 |
1985年 | 67篇 |
1984年 | 78篇 |
1983年 | 82篇 |
1982年 | 80篇 |
1981年 | 90篇 |
1980年 | 98篇 |
1979年 | 89篇 |
1978年 | 57篇 |
1977年 | 55篇 |
1973年 | 53篇 |
1971年 | 6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922.
923.
924.
论述了污水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过程.该系统通过对污染物的机械过滤、生物化学转化和降解过程、吸附/解吸过程、氧化/还原过程、沉淀/溶解过程、以及矿物的合成过程净化污水.运作周期通常为1~2 d灌水/4~5 d排干,年水力负荷变化于15~100 m之间,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水力负荷.该系统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降低COD和BOD含量,和去除潜在的有毒的无机成分,如重金属和含氧阴离子.作为一种低投资、低能耗、高净化效率、运行简单的自然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极其短缺,在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的地区,应用土壤含水层处理技术处理污水,实现污水资源化,既解决了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又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5.
用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的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抗负荷冲击能力,进水COD在300~2000 mg/L之间变化,对系统不造成任何影响;考察了曝气时间、曝气量和污泥浓度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曝气时间和曝气量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确定该反应系统最佳曝气时间是8 h,适宜的曝气量是800 L/h,而污泥浓度控制在4000 mg/L左右时,处理效率最高,采用进水顶出水的排水方式是可行的,确定系统的最佳排水比是3/5.厌氧段的插入可以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 相似文献
926.
927.
利用卧式螺旋式污泥好氧堆肥装置进行间歇式动态堆肥,对污水厂厌氧消化污泥进行了中温堆肥试验研究.通过控制各组堆肥的含水率、物料配比和通气量,重点探讨各种条件下堆体温度与有机物降解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消化污泥以木屑为调理剂在装置中可以实现好氧堆肥处理,其适宜的物料控制参数为:污泥:木屑=10:1~1.5(湿重比),堆肥含水率50%~60%;过程控制参数为:通风量为6.7~8.3 m3/h·t,发酵周期为8 d,温度45℃. 相似文献
928.
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水中的硫化物,对其工作曲线、精密度等进行了试验,表明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准确度都较好,适用于各种水质硫化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929.
2005年通过对骆马湖水质监测,并结合近几年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是骆马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总氮、氨氮和硝酸盐氮,其主要特征是入湖河流、降水、围网养殖和点源带来的污染。 相似文献
930.
基于常熟河网原型调水实验和水功能区划,建立了感潮地区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对常熟河道水质降解系数及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并按照点源和面源对区域内污染源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常熟河网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值和现状削减量的计算,为该地区的水污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