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6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1381篇
安全科学   294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607篇
综合类   3645篇
基础理论   704篇
污染及防治   227篇
评价与监测   430篇
社会与环境   593篇
灾害及防治   20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821.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对CO2通量日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呈“U”字型,白天8:00—20:00 CO2通量值为负,其他时间为正,最低值出现在12:30,为-15.34 μmol·m-2·s-1。CO2通量日平均值为-3.65 μmol·m-2·s-1(约-13.87 g·m-2·d-1),表现为明显的CO2吸收,是重要的碳汇。CO2通量与净辐射、气温和表层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净辐射是影响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气温次之,表层土壤温度对CO2通量的影响最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CO2通量与各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符合三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R2=0.689,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822.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 main driver of the observed decline in biological diversity is increasing human pressure on Earth's ecosystems. However,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change in human pressure and their relation to conservation efforts are less well known. We developed a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explicit map of global change in human pressure over 2 decades between 1990 and 2010 at a resolution of 10 km2. We evaluated 22 spatial data set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human pressure and used them to compile a temporal human pressure index (THPI) based on 3 data sets: human population density, land trans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power infrastructure. We investigated how the THPI within protected areas was cor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management categories and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and how the THPI was correlated to cumulative pressure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human footprint index. Since the early 1990s, human pressure increased 64% of the terrestrial areas; the largest increases were in Southeast Asia. Protected areas also exhibited overall increases in human pressure, the degree of which varied with location and IUCN management category. Only wilderness areas and natural monuments (management categories Ib and III) exhibited decreases in pressure. Protected areas not assigned any category exhibited the greatest increases. High HDI values correlated with greater reductions in pressure across protected areas, while increasing age of the protected area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s in pressure. Our analysis is an initial step toward mapping changes in human pressure on the natural world over time. That only 3 data sets could be included in our spatio‐temporal global pressure map highlights the challenge to measuring pressure changes over time. Mapeo del Cambio en la Presión Humana Global en Tierra y Dentro de Áreas Protegidas  相似文献   
823.
环保部于2013年5月23日颁布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指标(试行)》)已实施有9个月。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参照《指标》要求确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编制生态文明规划。然而,实际工作中发现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的合理性有待商榷。本文通过对问题指标进行分类探讨,将指标存在的问题分为四大类:指标定义亟待完善、指标标准设定偏高、指标数据获取性差和参考标准有待更新。根据不同类型指标问题的特点,分别对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和解决方案,为环保部对《指标(试行)》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24.
彩叶植物是居住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区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昆明33个居住小区样地的调查表明:乔木类出现频度较高的有14种,红叶石楠的重要地位值最高;灌木类出现频度较高的有15种,金叶女贞重要地位值最高;草本类出现频度较高的彩叶植物共有9种,彩叶草重要地位值最高。通过分析发现,乡土彩叶植物种类较少,彩叶植物配置缺少新意,因而进一步完善居住小区绿地的功能结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25.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稳态转换前后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关键过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关键所在。对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理论内涵、驱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概念主要含有发生的突然性和难以预知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以及存在多稳态现象等内涵;具有非线性、多阈值、多稳态,以及修复过程中的迟滞效应等特征。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驱动因子可分为外部驱动和内部驱动两种类型。外部驱动包括外源性氮磷负荷、气候变化、风浪、湖泊水位等因子;外源性氮磷负荷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通过逐步削弱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而引发稳态转换;风浪、湖泊水位等为突发性因子,往往表现为稳态转换的直接诱因。内部驱动包括鱼类、水生植物等因子;鱼类主要通过对水生植物、湖泊底质、浮游动物等生态组分的影响引发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水生植物对湖泊清水稳态可能不仅存在正反馈作用,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负反馈作用。今后应加强沉水植物生长消亡的主要环境与生物要素综合作用机理、湖泊稳态类型与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6.
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提出的50个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对于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生态胁迫和生态结构与功能2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2000、2005和2010年生态系统遥感数据为基础,分区对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进行评价,识别生态安全状况呈恶化趋势的区域,为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指数相对较高,土壤保持重要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重要生态功能区总体生态安全状况呈下降趋势,比较显著的变化包括洞庭湖洪水调蓄重要区和藏东南山地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改善明显,黑河中下游防风固沙重要区的生态安全指数值最小且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27.
采用1993年、2000年和2003年庆安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通过指数评价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分析评价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并利用GIS地理统计等功能,用变异估计法及克里格插值法,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庆安县中部和西南部的环境质量最好,最适宜发展AA级绿色食品基地; 西北部和东南部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虽然是清洁、安全的,但有逐渐恶化趋势,需引起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828.
山区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以大别山区岳西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由加拿大生态学家William Rees和他的学生Wackernagel提出的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以岳西县200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岳西县2002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岳西县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69494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71222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076280hm2,岳西县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同时,通过与全国平均生态足迹比较发现,岳西县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基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的资源利用效益低、生态成本高的发展状态。对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供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岳西县简单粗放的农业经济模式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只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才是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29.
三峡库区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忠县近55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着重对三峡二期施工以来1996~2003年忠县耕地资源数量增减状况及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揭示了忠县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耕地保护开发的对策。分析表明,忠县耕地数量变化有一定增减波动,但整体呈明显减少之势。农业结构调整占地占耕地总减少量的82.25 %,是忠县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非农建设占地和水域淹没,分别占总减少量的4.32 %和\{13.22\} %;新增加的耕地构成中,开荒仍是目前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农业结构调整,二者分别占耕地总增加量的71.92 %和21.88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提高耕地的比较经济效益,加强耕地的整理、复垦和开发工作,加强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是耕地保护开发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30.
从2009年7月~2010年3月每月采集西太湖表层水样,分析叶绿素含量﹑蓝藻细胞裂解速率﹑磷酸盐浓度的变化,并通过切向流超滤系统分离得到的高分子量(1kDa~0.5μm)溶解性有机物的碳氮比值和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太湖蓝藻细胞裂解速率在11月达到最大值(0.43d-1),而磷酸盐和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分别在12月与9月达到最大值.细胞裂解速率与磷酸盐﹑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之间没有相关性,说明水华过后影响磷酸盐浓度﹑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的因素很多,蓝藻细胞裂解只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藻类水华的出现可能导致水体中其它磷形态(如有机磷)与磷酸盐之间的迁移转化,而大型浅水湖泊扰动导致的沉积物再悬浮和水华过后频繁的细菌活动都可能是影响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的因素.秋季水华过后蓝藻细胞裂解释放的有机碳进入微食物网循环,引起细菌活动频繁,而溶解性有机物中含碳化合物比含氮化合物容易降解,所以碳氮比值逐渐减少.此外细菌通过硝酸盐合成溶解性有机氮也可能是碳氮比值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