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玉龙雪山冰川公园的旅游资源特色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云南省玉龙雪山以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为主的旅游资源特色,探讨了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旅游观赏价值,并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提出了保护冰雪旅游资源和建立国家冰川公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32.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及世界重要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观赏游览、科学研究及文化艺术活动等功能。为了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在黄山风景区内划分特殊自然及人文景观保护小区的观点,并划出第四纪冰川遗迹、花岗岩石林地貌、泥炭藓沼泽、松林及温泉等景观生态保护小区。主要探讨黄山风景区第四纪冰川遗迹景观生态保护小区的分布、特征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进行连续4年(2004-2007年)冰川融水径流观测取样,应用数理统计、不同参数和模型比较等方法,对径流中总可溶性固体(TDS)和悬浮颗粒物(SPM)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冰川区径流中TDS和SPM与其它区域相比浓度较低,且随时间变化明显.TDS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变...  相似文献   
34.
以青藏高原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为研究对象,借助其长达160a的植被演替序列,探讨Cr的时空分布和累积循环特征,并解析其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退缩区C层土壤Cr含量为(155.17±32.68)mg/kg,显著高于O层(48.23±10.21)mg/kg(P<0.05)。随着植被的演替,O层土壤Cr含量随淋溶作用的增强而逐渐降低。在植被系统中,各演替阶段优势种对Cr均无显著富集特征(ω<1)。此外,土壤是冰川退缩区生态系统的主要Cr库(2269.90±234.57)mg/m2,而各样地O层土壤Cr储量约为植被的9~20倍。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而植被的“归还作用”减弱,导致Oi、Oe层土壤Cr储量逐渐减小而Oa层和植物Cr储量逐渐增大。研究发现,“高循环强度-低吸收利用”为冰川退缩区生态系统中Cr的主要循环策略。根据主成分解析结果,贡嘎山土壤Cr以母质土壤风化来源为主(68.89%),而大气沉降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5.
天山典型冰川区雪冰中碳质气溶胶浓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02年与2004年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与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采集的粒雪与冰川冰样品,利用热/光反射法(TOR)分析得到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的浓度,并探讨了天山典型冰川区雪冰中碳质气溶胶浓度的时空特征与环境意义.结果表明,总碳(TC)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西支雪坑(1 943 ng.g-1)>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雪坑(989 ng.g-1)>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雪坑(150 ng.g-1)>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冰川冰(77 ng.g-1),OC和EC的浓度序列也较为类似;天山冰川区雪层中OC浓度平均值为557 ng.g-1,EC浓度平均值为188 ng.g-1.不同冰川积累区雪层剖面的中下部污化层附近一般都会出现碳质气溶胶浓度峰值,但某些突发性事件会使得表层雪也产生浓度峰值;在季节性碳排放(如居民采暖、农业活动等)与碳传输(如大气环流等)的影响下,雪层中碳质气溶胶浓度在7~11月间总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冰川冰与粒雪间碳质气溶胶浓度可能存在着数量级的差异,这主要受到冰川所在环境、雪冰采样时空条件等因素影响;雪层表面是否存在EC对反照率有很大影响,模拟显示在波长为300~700 nm范围内反照率平均降低0.22.  相似文献   
36.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our experience in building time series models which connect the flows in two Icelandic rivers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Two rivers with different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In areas where precipitation may be either in the form of rain or snow linear models are inadequate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ver and the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The methodology of threshold models recently developed seems to be well suited fo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harp difference in the relationship according to whether it is freezing or not. The possibility of identifying an alternative threshold variable is also explored.  相似文献   
37.
The Tibetan Plateau(TP) is recognized as "Water Tower of Asia". Yet our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influencing incorporation of mercury(Hg) into freshwater in mountain glaciers on the TP remains quite limited. Extensive sampling of environmental matrices(e.g., snow/ice)were conducted on the East Rongbuk glacier on Mt. Everest and Zhadang glacier on Mt.Nyainqentanglha for Hg speciation analysis. Speciated Hg behaved quite different during snowmelt: a preferential early release of DHg(dissolved Hg) was observed at the onset of snowmelt, whereas PHg(particulate-bound Hg) and THg(total Hg) become relatively enriched in snow and released later. Small fraction of Hg in snow was lost during a snowmelt day(18.9%–34.7%) with a large proportion(58.1%–87.3%) contributed by PHg decrease, indicating that the deposited Hg is most likely retained in glacier snow/ice. Furthermore, THg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g and crustal major ions(e.g., Ca~(2+), Mg~(2+)) during snowmelt, indicating that Hg is mainly migrated with particulates. The main pathway of Hg loss during snowmelt was most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release of PHg with meltwater, which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ablation intensity of snow/ice. This should be paid particular concern as Hg preserved in mountain glaciers will mostly enter aquatic ecosystem as climate warms, impacting on downstream ecosystems adversely. Obvious decrease of THg during the downstream transport from glacier was observed with a large proportion contributed by PHg decrease. The main removal mechanism of Hg was associated with sedimentation of PHg during the transport process.  相似文献   
38.
1980-2007年喜马拉雅东段洛扎地区冰湖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80年地形图、1988/1990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2007年ALOS AVNIR-2遥感资料和近42 a (1967-2008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对喜马拉雅东段洛扎地区的冰湖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1980年到2007年,53个冰湖(1980年面积大于0.02 km2)的总面积由1980年的9.97 km2增加至2007年的13.05 km2,增加了3.08 km2,增加的比例为30.9%。通过与非冰川补给湖的对比发现,1980年的冰湖面积比非冰川补给湖的面积大,分布的规模等级和海拔梯度更为广泛;1980-2007年冰湖面积扩张是非冰川补给湖面积扩张的102.7倍,远大于后者。可见,冰川补给对于冰湖的分布和变化有重要的影响。②1980-2007年,错那站的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年降水量在波动变化中略有上升。温度升高引起的冰川融水的增加和降水的增加共同决定了研究区内冰湖面积的增长。本区冰川变化和冰湖变化主要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但降水增加也有一定贡献。③对研究区2007年面积大于0.1 km2的32个可辨识冰湖的溃决危险性评价表明,错嘎龙浦、加朗卡、昂格错、白朗错几个冰湖的溃决危险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39.
四川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公园是国家具有代表性或特殊保护价值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地区,发展旅游是主要功能之一.以四川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为例,介绍了海螺沟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提炼出海螺沟的五大资源特色,分析了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海螺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海螺沟应从开发多元化的森林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完善公园解说系统规划与建设、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工作等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与提升,最终实现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0.
国内外冰川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其变化不仅对高山及周边地区水资源有重要影响,而且还是影响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从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论文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国内的研究范围与深入程度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冰川融化对水资源影响的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很少,预测模型在种类、概念框架及技术手段等方面发展滞后。未来西部冰川水资源变化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是西部大开发必须考虑的内容,因此急需加强相关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