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6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27篇
安全科学   508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361篇
综合类   832篇
基础理论   185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90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1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The majority of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in the area of warm forming are concentrated on demonstrating or simulating the improved formability associated with forming lightweight materials such as aluminum alloy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However, the ability to design the proper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in the forming tool is a critical aspect to delivering this technology as a viable, stable productio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stamping. This work begins to address the thermal stability issues of this process by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process cycle time on the parting surface temperature response. Cycle times of 10, 15, 30, and 300 s were evaluated using a reciprocating surface and a self-heated experimental block of 1020 steel fitted with resistance cartridge heaters. The presen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cycle time does not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steady-state temperature response at the parting surface for a well-insulated die that has proper thermal management. Parting surfac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values obtained numerically and through the use of the novel therm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PASSAGE/Forming®.  相似文献   
92.
上海市环保局行政审批系统采用流程控制和数据传输交换技术,构建了申报系统、审批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跟踪监控系统四部分,实现了包括建设项目环评、固废、辐射等15项行政审批和23项非行政审批事项的“一口受理、一办到底”,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外网申报、内网审批,实现了环保审批流程优化再造和审批全过程公开透明,实现了“便民审批”、“高效审批”、“阳光审批”。  相似文献   
93.
通过重质油储罐的实体火灭火试验,获得了氟蛋白泡沫液和水成膜泡沫液的供给强度与灭火时间对应关系数据,确定了每种泡沫液扑救重质油储罐火灾的最低泡沫供给强度;以10 000 m3固定顶重质油储罐为例进行了泡沫系统设计计算,将优化设计方案与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主要变化是泡沫发生器数量从4只提高至6~8只,泡沫主管线管径从DN200提高至DN250,泡沫消防泵流量也相应提高。优化后的储罐泡沫灭火系统提高了泡沫灭火能力,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储罐火灾风险。  相似文献   
94.
孔雀石绿高效脱色菌株的筛选、鉴定与脱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雀石绿应用广泛,但难以降解且对许多生物都具有致癌致畸性.从浙江温州皮革厂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孔雀石绿高效脱色菌株DH-9,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Enterabacter sp.属.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在3.0~9.0时,培养24 h以后,该菌株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均在90%以上;脱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40℃;多数所测试碳源对脱色没有显著影响,而多数所测试氮源则对脱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所测金属离子中,仅Cu2+和Fe3+对脱色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此外,当接种量达到3%(V∶V,菌体干重约0.23 g·L-1)以后,12 h的脱色率即可达到90%以上.响应面设计实验结果显示,菌株DH-9对孔雀石绿脱色的最优操作条件为:pH 6.0、1.0 g·L-1的半乳糖、1.0 g·L-1的酵母粉、3.0 mmol·L-1的氯化钙以及培养温度为34.5℃.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该菌株在8 h内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可达99.4%.总体而言,菌株DH-9在孔雀石绿脱色中的实际应用潜能较大.  相似文献   
95.
论文以新邱矿矸石山排土场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去离子水做空白试验,选取尿素、十二烷基磺酸钠、碳酸氢钠、醋酸、柠檬酸等12种化学试剂做了萃取剂初选试验;并以柠檬酸为萃取剂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和氢氧化钠可作为砷污染土壤的萃取剂,具有良好的萃取效果。柠檬酸作为砷污染土壤萃取剂的最优化条件是液土比为10mL/g,萃取时间为12h,萃取剂浓度为0.1mol/L。实验结果可为砷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对具有代表性的系统优化模型进行分析比较,选用动态规划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的最优决策,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分析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公式推导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有关影响因素,并且从中提取出部分因素,选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表对流速进行分析,三因素分别为槽道宽度、槽道深度、槽道长度.通过CFX仿真得出对应的平均流速.结果 得到了各因素水平变化对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影响程度.槽道宽度及槽道深度对...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大型地铁站多线路火灾场景中的综合危险性,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构建“T”型换乘站全尺寸模型,对不同火源位置、不同火源功率以及是否开启地铁排烟风机等12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性能化方法确定可用疏散时间,并通过综合火灾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各工况总安全指数。结果表明:1号线站厅层和2号线站台层双点火灾为最不利火灾场景;1号线站台层和2号线站厅层双点火灾为相对安全火灾场景;火源功率的增大会增加地铁火灾危险性,但不同火源位置工况中的安全指数变化趋势相似;排烟模式开启前,1号线站厅层火灾会导致较大的火灾危险性;排烟模式开启后,地铁总安全指数显著上升且安全指数变化趋势改变,此时2号线站台层火灾会导致较大的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地铁网络化运营枢纽车站火灾烟气扩散特征和防排烟技术,根据工程资料和标准规范对典型多线换乘车站进行1∶10火灾实验模型设计,并依据设计方案完成车站模型主体结构和通风排烟系统的搭建,同时在各个防烟分区设计安装温度、流速、烟气浓度和热辐射测量装置,可实现对“T”形、“十”形和“L”形换乘等不同换乘形式车站的火灾场景模拟和危险参数测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装置能够开展一系列针对不同换乘形式和通风模式的火灾实验,对于全面揭示大型换乘车站火灾烟气运动规律、验证并优化火灾防排烟设计方法、支撑复杂结构枢纽车站火灾烟气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为解决传统冻结壁设计方法不能真实、合理地反映黏土地层中联络通道冻结壁实际受力情况,进而导致冻结壁厚度设计过于保守的问题,结合黏土地层直墙拱形冻结壁实际受力特点,基于对冻结壁支护压力的合理计算,提出1种适用于黏土地层冻结壁厚度设计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所确定冻结壁支护压力与实际施工环境中冻结壁受力状态吻合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提供合理的安全储备;经数值计算和现场应用验证,计算所得冻结壁设计方案可以满足施工环境中的承载力及变形稳定性要求;且相较传统设计方案,所得方案兼具安全性与经济性,可有效规避因设计过于保守和冻结周期过长引起的冻胀、融沉变形过大等工程灾害的风险;该方法高效、易行,可为传统冻结壁设计方法提供必要补充,亦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