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福建泉州市东、西湖水体中氮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东湖和西湖水体中氯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3种不同形态的氮与溶解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泉州东湖、西湖水体中总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96、3.929mg/L,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7、2.182mg/L,硝酸盐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61、1.236mg/L,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84、0.059 mg/L,东湖和西湖水体的主要氮素形式均是氨氮.(2)东湖出水口和位于动物园附近的采样点总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较其它采样点高,入水口、湖区北部及湖心区采样点的氨氤和硝酸盐氮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西湖东南部采样点总氮、氨氯、硝酸盐氯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都较其它采样点高.(3)东湖水体的DO浓度与氨氛、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氯的含量都不具有相关性,而西湖水体的DO浓度与这3种形态氮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2.
泉州湾沉积物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C-ECD内标法测定了泉州湾沉积物柱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通过研究有机氯农药在沉积物柱样中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氯农药在泉州湾的污染历史.该柱样中HCHs和DDTs的含量分别为(0.00~5.61)×10-9、(1.18~50.65)×10-9.研究表明该区沉积物未受到HCHs的明显污染,但已受到DDTs的轻微污染.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变化基本反映了它在我国及福建的生产使用历史.在近年泉州湾仍有新的DDT输入.  相似文献   
33.
泉州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参照美国EPA 8000系列方法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将泉州湾表层沉积物分为上(0~2 cm)、下(2~10 cm)2层,分析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特征.结果表明,OCPs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内湾、秀涂-石湖一线和外湾,吸附性强的硫丹硫酸盐、七氯环氧化合物倾向于在上层富集.残留有机氯农药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厌氧环境下,上层降解程度大于下层.西南偏南向潮流造成来自江河的污染物长期滞留,降低了内湾自净化能力.对照Ingersoll风险评估标准,认为泉州湾上、下层沉积物中有机残留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性,会对该海域深水养殖和底栖食泥生物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4.
不同源区铅同位素的组成不同,可以利用铅同位素的这种“指纹”特征来示踪铅的不同来源.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从底层到表层其铅同位素组成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中207 pb/204Pb呈上升趋势,206 Pb/2077 Pb和208 Pb/(2066pb+207 Pb)呈下降趋势.铅污染的来源主要与工业生产、污水排放和燃油尾气排放有关,受燃煤的影响很少,从底层到表层铅同位素组成的演化趋势为:由工业及污水排放逐渐向汽车尾气方向飘移结合定年分析,推断出油铅的污染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污染呈不断加重趋势;其中表层沉积物中铅的污染受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最为严重.对不同时期沉积物中铅污染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率研究表明,1973年到1984年间,沉积物受燃油铅的影响较少,其污染来源主要以工业污染为主,其贡献率占70%以上;1984到1994年间汽车尾气铅的贡献率迅速上升,占到了50%;而1996年到2008年汽车尾气铅的贡献率逐渐增加,由50%上升到了66%.  相似文献   
35.
文章根据(GB 3095-201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区大气环境实际情况选择SO2、NO2、PM10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泉州市和南安市2005年-2010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从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和能源结构这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两个城市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泉州市和南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均为一级,从分析结果来看南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整体较优于泉州市,这与南安市大气污染型企业较少、台风影响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6.
文章系统研究了富营养化湖泊——泉州西湖水体中硝化作用的2个过程,即氨氧化和亚硝酸盐(NO2--N)氧化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西湖水体中,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都是以颗粒态活性为主,但是与氨氧化过程相比,亚硝酸盐氧化的颗粒态活性部分相对较少;水体中总氨氧化潜力显著高于总亚硝酸盐氧化潜力(配对t-检验,p<0.05);偏相关分析表明,水体中NO2--N浓度与总氨氧化潜力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高速率的氨氧化过程一定程度上导致了NO2--N的积累。西湖水体中存在的高浓度氨氮一方面促进了氨氧化细菌的活性,导致高氨氧化潜力,另一方面却对亚硝盐氧化过程产生了部分抑制,导致低亚硝酸盐氧化潜力,使亚硝酸盐氧化过程成为硝化作用的限制性步骤。  相似文献   
37.
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法对泉州市沿海地区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对区域丰、枯水期地下水污染超标项目以及地下水质量级别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综合评价得分统计指标对区域地下水质量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最后对影响区域地下水水质分布格局的人口、经济等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地区地下水质量状况总体一般,区际差异比较明显,其中丰水期较好、枯水期较差,区域地下水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地方人口分布及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泉州市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季节变化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泉州市大气PM_(2.5)中无机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于2014年3月~2015年1月同步采集了泉州市5个采样点共116个PM_(2.5)样品.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PM_(2.5)中Na~+、NH_4~+、K~+、Ca~(2+)、Mg~(2+)、F~-、Cl~-、NO_3~-和SO_4~(2-)等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观测期间,总水溶性离子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为春季(14.24±6.43)μg·m~(-3)冬季(8.54±7.61)μg·m~(-3)夏季(4.10±2.67)μg·m~(-3)秋季(3.91±2.58)μg·m~(-3);SO_4~(2-)、NO_3~-和NH_4~+(SNA)是PM_(2.5)中主要的3种离子,占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比例分别为春季(90.3±3.3)%、夏季(68.8±11.7)%、秋季(78.9±7.1)%和冬季(74.0±18.4)%,说明春季二次污染较为严重;PM_(2.5)中阴、阳离子电荷平衡分析显示,阴离子相对亏损,大气细颗粒物组分呈弱碱性;春、冬季NH_4~+主要以(NH_4)_2SO_4、NH_4HSO_4和NH_4NO_3等形式存在,而夏、秋季则主要以NH_4HSO_4和NH_4NO_3形式存在;PMF源解析结果表明,泉州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自海盐、二次源、建筑扬尘、垃圾焚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  相似文献   
39.
泉州湾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泉州湾4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Cr、Ni、Cu、Zn、As、Cd和Pb等元素的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47.66、52.2、30.86、111.6、5.29、0.399和50.3μg/g.表层沉积物中各元素分布特征显示Cd、Pb、Zn和As元素主要来源于晋江径流;Cr元素主要来源于海湾周边输入;Ni和Cu元素既有晋江河流输入也有海湾周边输入.多元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Cd元素为强污染强潜在生态风险外,其他元素污染指数在中度污染左右,潜在生态风险轻微;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综合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在中等以上,主要的污染和生态风险重金属是Ni和Cd;高污染区域与高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区域一致,位于晋江与洛阳江入海口交汇处.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仍然严重,应继续加强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40.
谢瑞加  侯红霞  陈永山 《环境科学》2018,39(4):1484-1492
烟花爆竹燃放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来源的途径之一.以泉州城区春节期间为例,研究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细颗粒物的影响,服务大气污染的特殊污染源管理.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SO2、PM10和PM2.5浓度明显升高,尤以PM2.5的升高最为显著,城区PM2.5日均浓度峰值约为年均值的4倍,涂山街点位PM2.5小时浓度峰值约为城区年均值的21倍;燃放高峰期Al、Mg、Ba、Cu、Sr等烟花爆竹的特征元素占比迅速上升,Al+、Mg+、Ba+、Cu+间的小时数浓度高度相关;监测期间泉州城区细颗粒物主要污染源是烟花爆竹燃放和生物质燃烧,贡献占总颗粒物的一半以上,燃煤和工业工艺源的比例相对较低,均低于10.0%;集中燃放时段大气细颗粒物浓度高达0.578 mg·m-3,此时的烟花源的贡献比例也提升到58.2%;污染过程分析表明PM2.5浓度与烟花源的占比、数浓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趋同性.以上结果说明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是春节期间泉州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