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203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1.
海上平台的压缩机透平、发电机透平、热介质锅炉等高温设备较多,多点排放的高温烟气,很有可能成为平台安全的隐患。这其中包括高温烟气对直升机起降的影响,或者对有人通行区域安全性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针对海上平台烟气组合工况进行扩散安全性分析。本文就是利用三维数值模拟FLUENT软件,针对某海上平台多点排放源组合工况的烟气扩散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高温废气对海上平台安全性的影响,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12.
钢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现况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我国钢渣预处理工艺和尾渣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法,并对钢渣的资源化利用发展进行了探讨。我国钢渣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受到地域、钢渣性质以及市场3方面因素的限制。建议大力推广钢渣有压热闷等先进钢渣预处理技术,使钢渣处理更加高效、环保。钢渣尾渣用于制备胶凝材料和道路建设是大批量消纳钢渣的可行方法,应争取政府和财政的支持,推动跨行业的合作,促进钢渣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13.
Vidon, Philippe, Craig Allan, Douglas Burns, Tim P. Duval, Noel Gurwick, Shreeram Inamdar, Richard Lowrance, Judy Okay, Durelle Scott, and Steve Sebestyen, 2010. Hot Spots and Hot Moments in Riparian Zones: Potential for Improved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46(2):278-298. DOI: 10.1111/j.1752-1688.2010.00420.x Abstract: Biogeochemical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riparian zones regulate contaminant movement to receiving waters and often mitigate the impact of upland sources of contaminants on water quality. These heterogeneous processes have recently been conceptualized as “hot spots and moments” of retention, degradation, or production. Nevertheless,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importance of hot phenomena (spots and moments) in riparian zones have thus far largely focused on nitrogen (N) despite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a variety of elements, chemicals, and particulate contaminant cycles are subject to the influence of both biogeochemical and transport hot spots and moments. In addition to N, this review summarizes current knowledge for phosphorus, organic matter, pesticides, and mercury across riparian zones, identifies variables controlling the occurrence and magnitude of hot phenomena in riparian zones for these contaminants, and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for riparian zone management of 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hot phenomena in annual solute budgets at the watershed scale.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at biogeochemical process-driven hot spots and moments occur along the stream/riparian zone/upland interface for a wide variety of constituents.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sible co-occurrence of hot spots and moments for a variety of contaminants in riparian systems will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riparian zones on water quality and guid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enhance nutrient or pollutant removal at the landscape scale.  相似文献   
214.
西安市南郊春季降水化学成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3-4月间采集了7次西安南郊降水样品,测定电导率、pH值、主要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降水pH值的平均值为6.6;电导率平均为110.5 μs/cm,说明降水中水溶性离子浓度高.Ca2+为含茸最丰富的阳离子,平均浓度为15.3 mg/L.由于北方春季沙尘天气频繁,空气中固体颗粒较多,所以降水中Ca2+浓度较高.同...  相似文献   
215.
本文依据热环境下人体穿着透气式防护服的散热形式以及舒适性要求,提出了热环境下透气式防护服舒适性评价指标,为热环境下透气式防护服舒适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16.
施氮对黄土旱塬区春玉米土壤呼吸和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了解施氮对土壤呼吸和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是研究农田土壤呼吸变化的重要环节,对预测农田土壤呼吸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的氮肥管理试验,于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利用LI-8100系统(LICOR,Lincoln,NE,USA)监测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旱地春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温度、水分以及根系生物量的变化,研究施氮条件下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土壤呼吸速率和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施氮显著提高了生长季土壤的累积呼吸量(P0.05),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累积呼吸量2013年提高了35%,2014年提高了54%.但施氮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P0.05),施氮处理的Q10较对照2013年降低了27%,2014年降低了17%.施氮显著提高了春玉米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P0.05).施氮处理根系生物量较不施氮处理2013年提高了0.32倍,2014年提高了1.23倍.施氮对土壤温度和水分无显著影响,根系生物量是施氮条件下导致土壤呼吸差异的重要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217.
表层岩溶泉水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孙玉川  沈立成  袁道先 《环境科学》2014,35(6):2091-2098
对重庆市南川区4个典型表层岩溶泉进行连续采样观测,利用GC-MS定量分析泉水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研究了表层岩溶泉水中多环芳烃含量、组成、来源的季节变化以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4个表层岩溶泉中16种PAHs均有检出.在一年的观测期间,泉水中的ΣPAHs含量变化较大,范围在341~4968 ng·L-1之间,平均值为1772 ng·L-1.7种致癌性PAHs的含量均表现为雨季大于旱季.泉水中PAHs组成以2~3环PAHs为主,其比例均超过了50%.泉水中的PAHs主要来自于煤、生物质以及石油的燃烧,但在2011年6~10月期间,来源于煤、生物质燃烧的PAHs对泉水中PAHs的贡献要更大一些.Ant/(Ant+Phe)和Fla/(Fla+Pyr)比值随季节变化的特点,表明Ant、Phe、Fla和Pyr在表层岩溶带土壤中易于迁移、传输.4个同分异构体比值中,Fla/(Fla+Pyr)比值对源信息的指示更灵敏.与其它地区相比,研究区表层岩溶泉水中的PAH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泉水已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18.
采用双驱动反应器研究了热钾碱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动力学,根据双膜理论,应用CO_2-H_2O体系,实验首先对气相传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气相体积流量为80 m L·min~(-1)时,气相搅拌速度在100 r·min~(-1)时可认为气膜阻力消去.通过改变液相搅拌转速,研究了液相传质系数kL变化规律,获得了k_L的无因次关联式.根据热钾碱吸收CO_2反应机理,获得了宏观动力学方程,并结合溶液的非理想性,对速率方程中的浓度效应进行了校正,通过实验测定并进行了模型参数估值,各参数分别为:表观活化能E_(ob)=21.9308 k J·mol~(-1),表观反应级数n=0.1399,表观指前因子K'_0=1.1908×10~(-4)mol·m~(-2)·s~(-1)·Pa~(-1).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获得了热钾碱吸收CO_2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各模型参数分别为:本征反应活化能E=59.57 k J·mol~(-1),指前因子k_0=2.1802×1011m~3·mol~(-1)·s~(-1).为进行整个过程反应机制的判断,计算了膜内转化系数γ,结果表明该值远大于2,可知CO_2吸收为快速反应过程,反应主要集中在膜内完成,并由此可知工业反应器选型应采用比相界面积较大的填料塔为优.  相似文献   
219.
为探明小麦三叶期幼苗和成熟期籽实产量的Ni毒害效应及其相互关系,实现小麦作物Ni毒害的早期诊断,以春小麦"冀张春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外源Ni对小麦三叶期幼苗生长发育和成熟期籽实产量的影响,并对小麦三叶期和成熟期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外源Ni投加量100 mg·kg~(-1),茎叶干质量和籽实产量无明显下降(p0.05),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p0.05)和硝酸盐含量(p0.01)增加,茎叶干鲜比值增加;Ni投加量≥100 mg·kg~(-1),茎叶干质量、可溶性糖、硝酸盐含量和成熟期籽实产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茎叶中淀粉和抗坏血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茎叶干鲜比值下降.土壤中各形态Ni与小麦三叶期幼苗中Ni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和幼苗中Ni与茎叶干质量、可溶性糖和籽实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表明小麦三叶期幼苗毒害和成熟期籽实产量下降是由作物体内Ni毒害造成的且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一致;同时试验观察到小麦三叶期幼苗茎叶干质量、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变化与成熟期籽实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表明利用小麦三叶期幼苗Ni毒害效应指标表征成熟期籽实产量Ni毒害是可行的.试验确定外源Ni对小麦成熟期籽实产量的无观察效应浓度为:土壤全Ni含量为139.08 mg·kg~(-1),土壤有效态Ni(DTPA提取)含量为21.59 mg·kg~(-1),小麦茎叶Ni含量为15.37 mg·kg~(-1),小麦根系Ni含量为361.78 mg·kg~(-1).  相似文献   
220.
刘侃  赵毅 《环境工程》2017,35(6):69-72
介绍了高温除尘无机滤料的主要种类和组成成分。依据不同的孔隙率,高温除尘无机滤料可分为无机低密度滤料和无机高密度滤料。无机低密度滤料主要可由玻璃纤维、陶瓷纤维、金属纤维、玄武岩纤维等构成,而无机高密度滤料主要包括高密度陶瓷滤料和高密度金属滤料。并分别对无机低密度滤料和无机高密度滤料的理化性质、稳定运行温度,以及国外内的应用与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