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265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Explosive gas mixtures and explosive dust clouds, once existing, exhibit similar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features. However, there are two basic differences between dusts and gases which are of substantially greater significance in design of safety standards than these similarities. Firstly, the physics of generation and up-keeping of dust clouds and premixed gas/vapour clouds are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This means that in most situations where accidental explosive gas clouds may be produced quite readily, generation of explosive dust clouds would be highly unlikely. Secondly, contrary to premixed gas flame propagation, the propagation of flames in dust/air mixtures is not limited only to the flammable dust concentration range of dynamic clouds. The state of stagnant layers/deposits offers an additional discrete possibility of flame propagation.

The two European Directives 94/9/EC (1994) and 1999/92/EC (1999) primarily address gases/vapours, whereas the particular properties of dusts are not addressed adequately. Some recent IEC and European dust standards resulting from this deficiency are discussed, and the need for revising the two directives accordingly is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处理含锑废水及对锑的回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对模拟含锑废水进行处理,锑与水电解产生的氢形成氢化物从溶液中脱除,而后收集并加热分解锑化氢得到金属锑.实验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对Sb(Ⅲ)去除效果较好,p H=4时去除率为76.1%.Sb(Ⅲ)与电解水产生的氢结合形成锑化氢从溶液中逸出是溶液中锑去除的最主要途径(回收率为66.2%),电沉积和吸附也对锑的去除做出少量贡献.Sb(Ⅴ)须预还原为Sb(Ⅲ)再氢化进行去除.试用了铅、石墨、钨这3种电解阴极材料,铅电极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重霾污染,在西安市冬季重污染日(2015-11-30~2015-12-09)和清洁日(2016-01-13~2016-01-22)各进行了为期10d的PM_(2.5)采集,测量其中的有机碳、元素碳,及NH_4~+、NO_3~-、SO_4~(2-)等无机水溶性离子,探讨两种污染条件下的组分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观测期,重霾日和清洁日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170±47.5)μg·m~(-3)和(48.6±17.9)μg·m~(-3),且重霾日伴随低能见度、高湿静风等多种不利气象条件;重霾日二次无机离子(NH_4~+、NO_3~-、SO_4~(2-))组分占PM_(2.5)质量浓度的49.8%±13.1%,而清洁日为19.4%±5.95%,并且重霾日硫氧化速率(sulfur oxidation ratio,SOR)和氮氧化速率(nitrogen oxidation ratio,NOR)分别为0.282±0.157和0.269±0.124,远高于清洁日(SOR和NOR分别为0.189±0.057和0.077±0.046),重霾日二次有机组分浓度[(6.22±3.87)μg·m~(-3)]是清洁日[(1.44±1.63)μg·m~(-3)]的5倍,表明二次污染及不利气象条件是造成重霾期间相关组分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CFH)化学荧光分析法测定了其中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探讨其对于二次无机组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ROS平均浓度(以H_2O_2计)分别为(4.99±1.54)nmol·m~(-3)(重霾期),(0.492±0.356)nmol·m~(-3)(清洁期),二次反应及积累效应可能是西安重霾条件下ROS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NO_3~-、SO_4~(2-)与ROS均呈现正相关(P0.05),表明ROS可能通过二次氧化过程参与到二次无机组分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环境统计数据的分析,对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综合利用、处置和贮存,从行业来源、区域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合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企业自建设施和政府集中处理设施处理情况,对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的处理和环保监管对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评估京津冀区域燃煤发电行业特别排放限值和超低排放相关要求实施后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以行业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2013年和2015年京津冀区域燃煤发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了装机容量与SO_2、NO_x和烟尘排放量的时空耦合关系,讨论了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区域内2015年燃煤机组装机容量与2013年相比略有下降,SO_2、NO_x和烟尘排放量分别下降75.95%、83.09%和71.20%,减排效果明显。2015年100 MW以下等级机组3种污染物排放总量位居各机组首位,建议通过多种合理方式压减小型燃煤发电机组数量和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6.
王琳  李雪  王丽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7):1098-1104
为研究生物阴极在MFC(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分别以粒径为2~4 mm的颗粒活性炭和粒径为2~4、4~8、8~12 mm的颗粒石墨为阴极基质材料,构建升流复合生物阴极型单室MFC,研究阴极基质材料的种类和粒径对MFC的产电性能和净水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阳极基质材料为2~4 mm粒径的颗粒活性炭时,燃料电池中利用玻璃纤维取代离子交换膜,阴极基质材料为选用4~8 mm粒径颗粒石墨的反应柱产电量最大,为534 mV(外电阻为1 000 Ω),最大功率密度达到631.6 mW/m3,库伦效率为3.82%;阴极的pH越低越有利于阴极的产电反应;不同阴极基质材料的MFC对CODCr去除率均在80%左右,TN、NH4+-N及TP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79%、93%和34%.研究显示,阴极基质材料的种类和粒径对MFC的产电性影响较大,但对其净水效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辛宏斌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9):170-172,176
太阳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由于欧美各国市场需求的增大,中国光伏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目前中国光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等难题,而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一种基于市场的灵活履约机制,在中国光伏产业中引入清洁发展机制,不但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可大大缓解因资金和技术所带来的问题,并带来一系列环境和社会效益。其次,以锦州市一座10 MW光伏并网电站为例,计算了其年减排量,并对发电收益和CDM项目收益进行了比较及论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6家典型铅锌选矿企业铅锌尾矿产生情况的调研及现场采样测试分析,掌握典型企业铅锌尾矿的产生、理化性质及综合利用情况,推算出不同品位铅锌原矿吨产品铅锌尾矿的产生系数,并结合我国铅锌选矿行业及铅锌尾矿综合利用现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NOx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是其重要来源。为了研究燃煤工业锅炉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在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煤种的燃烧过程。采用原煤/焦炭燃烧法分别研究挥发分氮和焦炭氮生成NOx的反应,探讨燃料型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并解释试验模拟条件下燃煤NOx产污系数和现场实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中烟煤、无烟煤、煤焦的NO转化率平均值分别为25.77%,22.17%和11.98%,产污系数平均值分别为4.31,5.08和2.00kg/t,高于现场实测结果核算值。燃煤工业锅炉NOx以燃料型为主,燃料型NOx的形成和释放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反应过程,由挥发分氮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焦炭氮的氧化还原反应组成,煤种、温度、空气流量、粒径、氧含量等因素对4种反应各自影响及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樊智虹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117-120,123
文章介绍连续流动一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测定水中硒的方法,研究了盐酸浓度、硼氢化钾浓度、灯电流、光电倍增管负高压、泵速、载气和屏蔽气流量等对测定硒的影响,找出测定水中硒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校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095μg/L,方法的测量范围为0.038-300μg/L,回收率在9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