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06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570篇
基础理论   213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921.
In the urban-rural transitional area of Hangzhou, China, 74 top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vegetable fields to measure the contents of arsenic (As), copper (Cu), cobalt (Co), cadmium (Cd), chromium (Cr), mercury (Hg), manganese (Mn), nickel (Ni), lead (Pb) and zinc (Zn).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successfully separated the contaminating elements (As, Cd, Cu, Hg, Pb and Zn) from uncontaminated elements (Co, Cr, Ni and Mn).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se uncontaminated elements and total Al2O3, Fe2O3, and SiO2 of the soils, indicating that the source of these elements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soil-forming factors. On the other hand, these contaminating elements showed relatively weaker correlation and higher spatial variability, indicating that their enrichment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were mostly affected by anthropic inputs. Through the pollution evaluation, it was found that only 30.8% of the study area did not suffer from moderate or severe pollution.  相似文献   
922.
稀土尾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优势植物累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山废弃地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还是严重的污染源,因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己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内的稀土矿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该区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稀土尾矿区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的3种植物分别是:马唐草(Digitaria sanguinalis),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矿区废弃地土壤和植被中Mn、Pb、Zn的含量,并计算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BAC(Biological Accumulating Coefficient)和生物转移系数BTC(Biological Transfer Coefficient)。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Mn、Pb、Zn的平均含量均超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和中国土壤背景值,土壤受Mn污染最严重,其次是Pb、Zn的污染。3种草本植物对于Pb的BAC和BTC均小于1,说明这3种植物对Pb的富集和运输能力都很弱。香根草对于Mn和Zn的BAC分别为0.9和0.4,小于1,BTC分别为3.7和1.1,大于1,说明香根草对Mn和Zn的富集能力不强,但吸收后的运输能力很强。马唐草和望江南2种植物对于Mn和Zn的BAC和BTC均大于1,说明它们对重金属Mn和Zn具有较强的吸收和转移能力,是Mn和Zn的超富集植物。马唐草覆盖率高,抗病虫能力强,可作为该矿区生态恢复的先锋植物,望江南可以间作种植。  相似文献   
923.
秦淮河表层沉积物毒害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爱经  高超  刘勇华  周慧平 《环境化学》2011,30(11):1912-1918
在秦淮河流域采集河流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其毒害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和生态风险.流域沉积物中毒害微量元素的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Hg、Cd、Pb、Cu和Zn受流域城市化过程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富集主要集中在流域中、下游的老城区、新城区和城乡过渡区.As的分布除了与城市工业企业的排污有关外,还可能受农业活动的影响.毒害...  相似文献   
924.
稀土元素在水体食物链生物中迁移的摸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晓蓉  田笠卿 《环境化学》1993,12(3):212-218
本文用动态和静态摸拟系统分别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小球藻-大型溞-鲤鱼食物链生物上的迁移。结果表明:水生生物对稀土的生物积累作用有从水体直接摄取和从食物间接摄取两种方式,但稀土元素在该食物链上无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中积累的稀土量和水环境中残余的稀土浓度从轻稀土向重稀土递减,稀土元素在水环境中迁移的最重要形式可能是物理-化学迁移。  相似文献   
925.
小球藻对水中稀土元素的摄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晓蓉  田笠卿 《环境化学》1993,12(3):219-224
本文研究了小球藻对水体中轻、中和重稀土元素的摄取。结果表明:小球藻对水中可溶性稀土元素有高的富集能力。摄取动力学为首先迅速吸附在藻细胞表面,随后相对缓慢地扩散到细胞内部,动力学方程可近似表示为C_t=A(1—e~(-K_2t))。稀土元素在藻中的生物积累量与溶液中稀土元素浓度成正相关,藻对稀土元素摄取的BCF值分别为:La 2.44×10~4,Gd 2.47×10~4和Y 2.44×10~4。在试验条件下没有观察到混合稀土元素对藻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26.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在镉、铅、锌污染土壤上,石灰和泥炭对小白菜生长状况及对污染元素(Cd,Pb,Zn)和养分元素(N,P,K,Cu,Mn,Fe)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消除了重金属的毒害症状.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显著抑制小白菜对镉、铅、锌的吸收。石灰对氮、钾、铜、锰的吸收也有显著抑制作用。泥炭对小白菜生长的改善效果及对铜、铅、锌吸收的抑制效果较石灰差。提高酸性土壤pH值是减少作物对重金属吸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27.
稀土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在高科技产业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由于稀土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稀土矿大量开采,加剧了稀土矿区周边环境污染,危害居民健康.因此,探究土壤中稀土元素的释放和迁移机理及影响机制对稀土的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及潜在风险评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综述了稀土元素在土壤中释放与迁移机制、形态、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28.
刘大成  刘艳娟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2):7317-7320
以活性组分氧化铜、氧化锰为基础,加入活性组分稀土氧化物,研究对甲苯催化燃烧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稀土氧化物中,加入氧化铈时甲苯的起燃温度和完全燃烧温度最低;在一定的负载量下,Cu:Mn:Ce摩尔比为1:2:0.7时,制备的CuMnCe/ZrO2整体催化剂甲苯完全燃烧温度最低;催化剂合理的焙烧温度为500℃,此时甲苯的起燃温度约200℃,完全燃烧温度为220℃;催化剂合理的焙烧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929.
离子型稀土尾矿存在氨氮残留污染问题,分析尾矿中氨氮的赋存形式能更有效地处理尾矿中的氨氮。通过室内柱浸实验、浸泡除铵实验和淋洗除铵实验,分析稀土尾矿中氨氮残留的赋存形式,并根据色层塔板理论计算和比较2种除铵方式下的除铵效率。结果表明,尾矿中氨氮残留赋存形式包括离子交换态氨氮、不可流动溶液残留氨氮、物理吸附氨氮和化学吸附氨氮。其中主要以化学吸附氨氮为主,占尾矿氨氮残留量的30.47%~40.73%;物理吸附氨氮含量最少,占尾矿氨氮残留量的4.86%~5.34%。3种硫酸铵单耗下淋洗方式的单位体积清水除铵效率为53.84%、54.05%和75.77%;浸泡方式的单位体积清水除铵效率为14.4%、20.66%和23.10%;淋洗方式效率相比浸泡方式更有效。在处理尾矿氨氮中使用淋洗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尾矿残留氨氮污染。  相似文献   
930.
利用1961—2010年辽宁中部地区16个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不同标准期对比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辽宁中部地区因(轻)雾、霾引起的低能见度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地区低能见度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在2002年发生了突变,日数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最近10年期间;低能见度天气逐月日数呈双峰双谷分布,夏季低能见度天气出现的最多,冬季次之,春季最少;低能见度天气的空间分布呈"两高两低"形势,与第1个标准气候期相比,最近30年标准气候期年平均低能见度天气日数增多了14 d;低能见度天气日数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出现几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夏半年低能见度天气日数与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冬半年则相反;日均风速≤4.0 m·s-1、出现负变压时,对低能见度天气的形成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