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259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建立区域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在区域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尚在探索阶段,通过对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想,讨论了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容,特点、运行模式以及绩效分析;提出小政府大市场的体制下,以区内企业的意愿为基础;用物业是环式管理区域环境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2.
向喜琼 《地球与环境》2005,33(Z1):136-138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生存空间不断向山区扩展,使得近年滑坡等山地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防范和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寻求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更为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的现实途径。而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基础,本文在这一领域做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53.
建立了应用于上海市城镇区域开发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适宜度分析指标体系,并以上海市2个城镇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4.
石化行业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处理处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集团公司应坚持经济与环境双赢,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对工业有害固体物实施全面,系统的管理,积极推行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区域化,规模化,有效地控制排污总量,真正带动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树立石化企业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5.
本文对成都市区降水化学组分进行了因子分析。通过研究因子计量的空间分布,得到各因子的主要作用区域及降承化学组分的区域分布特征;因子所反映的离子组合关系可能代表某种大气污染源性质或影响降水化学组分的某种物理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6.
制定区域大气环境总量控制方案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治平  徐宗古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0):445-447,450
提出了区域大气环境总量控制方案制定的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即污染物的基础允许排放量,平权允许排放量和优化允许排放量的确定方法,以上海市某加工区SO2总量控制方案作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7.
试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和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着重讨论了RELA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限制条件;通过论述REIA和公众参与的含义,内容以及扩大公众参与的建议等,提出公众参与对提高REIA有效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8.
Visibility impairment from regional haze is a significant problem throughout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regional haze is produced by smoke from prescribed and wildland fires. Here we describe the integration of four simulation models, an array of GIS raster layers, and a set of algorithms for fire-danger calculations into a modeling framework for simulating regional-scale smoke dispersion. We focus on a representative fire season (2003) in the northwestern USA, on a 12 km domain, and track the simulated dispers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PM2.5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eason. Simulated visibility reductions over national parks and wilderness areas are within the ranges of measured values at selected monitoring sites, although the magnitudes of peak events are underestimated because these include inputs other than fire. By link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haze-producing emissions to climatic variability, particularly synoptic weather patterns, and the stochastic nature of fire occurrence across the region, we can provide a robust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fire-caused regional haze under climate-warming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59.
中国高等植物干质量热值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晓  包维楷  辜彬  郑帷婕  冷俐 《生态环境》2007,16(3):973-981
植物干质量热值是植物干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值,反映了植物光合作用中固定太阳辐射能的能力。文章收集国内已有的129科、460属、1110种维管植物的干质量热值数据,并加上作者自测的8种苔藓植物干质量热值进行统计分析和差异性检验,分析国内高等植物干质量热值特点。结果显示,植物不同器官的平均GCV为繁殖体(19677.23J·g-1)>叶(19518.22J·g-1)>枝(19455.91J·g-1)>皮(19183.12J·g-1)>干(19122.49J·g-1)>根(18701.44J·g-1);群落中不同组分平均GCV的排序是乔木层(19672.48J·g-1)>灌木层(19218.62J·g-1)>凋落物层(18689.86J·g-1)>草本层(17682.47J·g-1)>苔藓层(15645.44J·g-1);在不同生活型的植物中,挺水植物(18492.67J·g-1)>浮水植物(16381.25J·g-1)>沉水植物(14589.09J·g-1);平均GCV多年生草本GCV(17903.28J·g-1)>一年生草本(17652.74J·g-1);常绿型木本植物各器官均大于落叶型木本植物,针叶树种各器官均大于阔叶树种;从不同气候型来看,高纬度地区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以及高寒大陆性气候的植物平均GCV较高,低纬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植物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高,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内最低。  相似文献   
160.
我国农田土壤碳氮耦合特征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中国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分析了稻作和旱作方式下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水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为旱地的147.8%和145.5%,但水田碳氮含量的区域变异低于旱地。全国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氮比值分别为10.8和9.9,各区域水田土壤碳氮比值普遍高于旱地,其中东北水田最高,而华东旱地和西北旱地最低。旱地碳氮比值的区域变异显著,水田则不显著。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除华北地区外,各区域无论水田还是旱地其碳氮含量之间相关系数都超过0.8,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耦合关系,而且不同利用方式和区域之间差异显著;相同氮水平下,水田土壤可能储存更多的有机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