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5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778篇
安全科学   370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262篇
综合类   1672篇
基础理论   286篇
污染及防治   227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75篇
灾害及防治   11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生物滴滤塔处理苯酚气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生物滴滤塔处理苯酚气体,考察了苯酚去除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能高效处理苯酚气体,苯酚去除效率可达99.5%,长期运行平均去除效率在98%左右.适宜的运行条件为:停留时间20.6 s,循环液pH值7.0,喷淋密度1.67 m3·(m2·h)-1.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处理苯酚气体的生物滴滤塔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内有5种降解苯酚的优势菌种:Polaromonas sp.、Acinetobacter sp.、Acidovorax sp.、Veillonella parvula和Corynebacterium sp..采用GC-MS分析出口气样,结果表明丙酮酸(CH3COCOOH)为生物降解苯酚的中间产物,并推测了苯酚生物降解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82.
多胺功能化介孔炭对Pb(Ⅱ)的吸附动力学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硝酸氧化和乙二胺聚合在微波辅助磷酸活化中孔蔗渣基介孔炭孔道内修饰了含氮多胺基团,制备了多胺功能化生物质炭材料AC-EDA,分析了溶液pH、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参数对材料吸附Pb(Ⅱ)影响,探讨了其动力学吸附行为与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多胺功能化炭材料AC-EDA对Pb(Ⅱ)有较好的吸附效率,5 min内可达饱和吸附量的70%;酸性条件下,增大溶液pH有利于Pb(Ⅱ)吸附;材料AC-EDA对Pb(Ⅱ)的吸附位能量存在差异化,在吸附初始阶段,吸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控制,中后期主要由膜扩散控制;准二级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多胺功能化炭材料对Pb(Ⅱ)的吸附动力学行为.AC-EDA对Pb(Ⅱ)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过程,提高温度对铅(Ⅱ)离子吸附有促进作用;D-K-R吸附能>11 kJ·mol-1,表明化学反应在Pb(Ⅱ)吸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吸附Pb(Ⅱ)前后的AC-EDA材料XPS图谱表明,多胺基团参与了吸附反应,是材料高效吸附Pb(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3.
氨水混合吸收剂脱除CO2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氨水作为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CO2化学吸收剂,存在吸收速率慢的问题.使用湿壁塔实验台,考察了不同种类的添加剂(MEA、PZ、1-MPZ、2-MPZ)对氨水吸收CO2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均能明显提高氨水吸收CO2的速率,其中PZ具有最好的促进效果.0、0.1、0.3和0.5 mol·mol-1负荷下,3 mol·L-1NH3+0.3 mol·L-1PZ溶液的总传质系数(KG)分别是3 mol·L-1NH3溶液在相应负荷下的3、3.2、3.2和2.9倍.改变反应温度、添加剂量、PZ浓度等条件对基于NH3/PZ混合吸收剂吸收CO2的反应过程进行实验,得到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KG,初步探讨CO2吸收的反应机制,并计算出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42.7 m3·(mol·s)-1.  相似文献   
784.
设计并制备了新型WC/TiO2纳米复合界面光催化剂应用于酚类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反应中.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分析了WC/TiO2纳米复合界面光催化剂的晶型和表面形貌.结果显示锐钛矿型TiO2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WC纳米球表面并很好地构筑了WC/TiO2界面.研究了不同WC负载比例的WC/TiO2光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降解苯酚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WC/TiO2复合界面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提高TiO2光催化降解性能;其中,3%WC/TiO2(质量分数)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活性最高.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分析了WC/TiO2纳米复合界面光催化剂降解苯酚的中间产物,提出了苯酚在WC/TiO2界面上可能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785.
以凹凸棒土(凹土,ATP)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Fe3+负载凹土(Fe/ATP),表征了其结构与形貌,研究了凹土和Fe/ATP对土壤中镉(Cd)的吸附效果,以浸出浓度作为稳定化评价指标,通过吸附前后凹土和Fe/ATP形貌等特征的变化探讨了稳定化修复Cd机制.结果表明,加入质量比20%的凹土和Fe/ATP,Cd的浸出浓度分别降低了45%和91%,说明Fe/ATP对土壤中Cd有显著的稳定化作用.形貌表征分析表明,凹土主要通过结构中的水、—OH基团和晶格缺陷来稳定Cd,而Fe/ATP对土壤中Cd稳定化作用可能主要来自—OH基团以及Fe—O中桥氧的贡献.凹土与氧化铁均为土壤中天然矿物,廉价易得且环境友好,制备方法简单易实现,该复合材料用于Cd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6.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过滤特征及膜污染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林红军  陆晓峰  段伟  沈飞 《环境科学》2006,27(12):2511-2517
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市政污水,通过对活性污泥进行终端过滤来反映膜污染机理,实验表明,最初很短时间内膜污染受膜孔堵塞模型控制,之后受沉积层阻力模型控制,后一阶段是膜污染的主要控制阶段;膜的相对通量随过滤时间呈指数衰减趋势,压力越大,通量衰减越快;污泥沉积层存在压密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污泥比阻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并得到处理市政污水的污泥压密指数为0.807 8;阻力分布实验表明沉积层阻力占总阻力的90%以上,是膜过滤污染阻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活性污泥各组分对膜污染均有贡献,其中悬浮固体、胶体颗粒和溶质产生的阻力分别占87.98%、6.20%和5.82%;根据实验和计算结果,探讨了MBR处理市政污水过程中可能的膜污染机理.  相似文献   
787.
我国绿色产业投资机制建立与启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绿色产业投资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产权、市场、制度等方面剖析了绿色产业投资机制扭曲的内因,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完善绿色产业投资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88.
目的 针对发动机钛合金部件在热盐环境与工作载荷下的寿命衰减问题,开展TC11钛合金热盐腐蚀疲劳与应力腐蚀试验,研究腐蚀环境下TC11的高温寿命衰减规律与失效机理。方法 利用喷盐法制备TC11钛合金试验件,研究不同温度与应力水平对TC11腐蚀疲劳以及应力腐蚀的影响规律。利用SEM等观测手段,开展腐蚀疲劳以及应力腐蚀试样断口与表面的形貌分析,分析腐蚀环境下的失效机理。结果 热盐腐蚀环境导致TC11的寿命显著降低,对比450 ℃下无腐蚀寿命,腐蚀疲劳寿命下降了2个数量级,应力腐蚀寿命下降到不足1%,且分散性较大。观察腐蚀疲劳和应力腐蚀的试样可以发现,表面有明显的腐蚀坑,腐蚀坑底发现裂纹。结论 热盐环境下,TC11腐蚀疲劳寿命和应力腐蚀寿命都会明显下降。由于腐蚀导致钛合金试样表面产生许多腐蚀坑,在腐蚀坑局部形成近似缺口,缺口部位的应力集中是导致腐蚀疲劳寿命衰减的重要因素。腐蚀疲劳的寿命低于Kt=1的无腐蚀疲劳寿命,但是要大于Kt=3的无腐蚀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789.
ABSTRACT

Stirling engines maintain attraction because of their high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In this study,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a beta-type Stirling engine for two different rhombic-drive mechanisms was presented. In one of the rhombic mechanisms, spur gears were used and the gear shaft was supported in bearings from one side. In the other mechanism, two helical gears were placed on crankshafts and the crankshafts were supported in bearings from both sides. Rhombus lengths of the mechanisms were determined as 66 mm and 80 mm to provide same constant compression ratio of 2.5 for both configurations. Both mechanisms were used in the same beta-type Stirling engine having same cylinder, piston and displacer dimensions.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engines were evaluated at different helium charge pressures (2–4 bar) and hot-end temperatures (400–600°C). The hot-end of the displacer cylinder was heated by a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 burner. The engine power increased by 132%, friction losses and gear noses were reduced by supporting the rhombic-drive mechanism from both side and using helical gears. The maximum output torque and power of the engine were obtained as 13.14 Nm at 428 rpm engine speed and 663 W at 800 rpm engine speed, respectively, at 600°C hot-end temperature and 4 bar charge pressure.  相似文献   
790.
介绍了电催化氧化技术在实际工业废水处理中的优势,对其反应原理进行了概述。总结了电催化氧化技术在石油、制药、造纸行业废水和含氨氮类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指出:电催化氧化技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研发新型电催化阳极材料;开发高效电解反应器;探索电催化氧化技术与其他处理工艺组合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