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黄卫 《环境科技》2004,17(1):39-41
介绍了肿瘤与水环境污染综合生物效应关系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饮水安全环境对策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2.
论述了环保科研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观念,走向市场,并由市场来引导科研的几点措施和途径。提出了要制定有关政策,为环保科研走向市场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必要条件,促使环保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效益,来增强环保科研本身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3.
目前,我国已具备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并取得了一批成果。本文依据《安全生产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1990-2000-2020)》和劳动部组织编制的“‘八五’劳动安全科技攻关计划”,着重介绍未来二十年来我国工业安全科技的主要领域和内容,概述“八五”期间拟组织科研攻关的重点项目,展望了工业安全科技的前景和将对提高我国工业安全水平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BY型计算机控制四轨迹摆辗机的设计特点、结构及制造、调试情况。  相似文献   
105.
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土壤修复环境工程近年来发展迅猛,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其技术创新和设备改进2个层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概述了化学淋洗修复技术(原位化学修复技术和异位化学修复技术)、化学还原与还原脱氯修复技术、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溶剂浸提技术和土壤性能化学改良修复技术等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原理、进展与适用性以及有关关键技术参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开展生态价值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7.
生物法净化低浓度工业废气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生物法净化有害气体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介绍了有机废气、SO2、H2S、NOx废气处理的生物净化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8.
对上海市12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在常规项目监测的基础上,采用GC-MS定性分析了样品中的有毒有机物。同时还对5个排污口进行了遗传毒性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某些排污口常规污染指标均符合排放标准但同时又分析鉴定出大量有毒有机物存在的现象。文章对监测结果加以细致分析和评价研究,提出在排污口监测中应当引入有毒有机污染物和遗传毒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9.
对宁波市11个湖库水质进行了调研,包括浮游藻类和理化指标。从浮游藻类的生物量、优势种以及藻类群落组成等指标评价了水质;还用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水质。结果表明,部分湖库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用浮游藻类评价与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这些湖库,结果不完全一致,对此做了原因分析。同时提出防止湖库受污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0.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hite Paper represents the most important conservation policy shift in the United Kingdom (UK) in twenty years. It formalises the ecosystem approach within national policy objectives and emphasises the economic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y analysing the use of various evidence sources, the involvement of science entrepreneu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 narratives, our goal was to understand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adoption of an ecosystem service framework in the UK. We interviewed 48 policy actors and found that centrally-sponsored synthesis reports with entrepreneurial authors provided the most influential expert-based knowled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ite Paper. More recently published reports had greater influence, yet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scientific evidence having policy impact was greater in the problem-setting stages of policy developmen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ms preparing syntheses and expert entrepreneurs helped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trategic policy narratives. Those narratives increased the impact of scientific evidence by communicating and framing key policy-salient messages, and brokering between broad ecosystem-based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narratives. The combination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s evidence was particularly salient in the UK case due to the context of continued biodiversity loss and the acceptability of valuation narratives within central governmen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evidence impact vari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and that this is driven by the interplay of contextual factors like policy timing, personal influence, an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different sets of actors and narra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