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论文首先分析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方面:造林与毁林、城市化过程与农业开发活动以及水土保持等,概述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表明:关于城市化过程的水文影响研究,一般认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驱动下,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改变了水量平衡状况,造成入渗减少,洪峰流量增大,但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不同使得水文效应的表现也不相同;水土保持水文效应的研究一般认为,水土保持通过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淤地坝等措施,使得区域/流域下垫面覆盖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造成年径流和洪峰流量减少,而使入渗和枯季径流增加,但因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水土保持产生的水文影响也有所差别;造林与毁林、农业开发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则因研究尺度、区域位置、气象条件、研究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确评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为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近5年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了近5年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发现近5年来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明显具有以下趋势:1)增强UV-B辐射对植物个体影响的研究总体上趋于减少;2)对植物信号转导的研究日益增多;3)植物对增强UV-B辐射胁迫的防卫机制和伤害修复研究仍是重点,但更偏重于防卫机制方面的研究;4)更加重视对植物群体及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5)增强UV-B辐射与其它因子(环境背景因子和污染胁迫因子)的复合作用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和重点.根据近5年的研究进展,推断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关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和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还会加强,信号转导、分子水平机理以及增强UV-B辐射与其它因子的复合作用研究可能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3.
The numerous formulated products which are introduced to the market consist of chemical ingredients that may cause various safety and health hazards to the consumers. Therefore,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practice a systematic methodology to formulate products with acceptable safety and health performances. This work presents an index-based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health hazards of the ingredients during the early formulation stage of product design. Hence, new inherent safety and health sub-indexes are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afety and health hazards that are needed in formulated product design. The inherent safety and health sub-indexes are assigned with scores based on the degree of potential hazards. A higher score indicates a higher safety risk or severe health effect, and vice versa.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will greatly assist the users to identify the adverse safety and health effects caused by the ingredients. Hence, it is pivotal to eliminate or reduce the safety and health impacts from product usage. A case study on common ingredients used in the formulation of paint is presented on this study to describe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54.
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品储运、销售、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油品蒸发损耗。可用膜分离技术来分离回收轻质油品蒸发排放出来的油气。介绍膜法油气回收的分离机理、应用实例和工艺设计数据,综合比较常用的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及膜法油气回收技术并获得各自的量化分值,认为膜法回收技术为目前较有可能及较容易取得突破成果的研究领域。最后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5.
一种新型静电油烟净化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压静电原理,采用多电场模块组合技术,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热裂解尘雾、燃料烟尘在静电和电场的作用下电荷、吸附及氧化,达到净化油烟、除去烟尘、除去异味的作用,电场内所产生的臭氧还能杀菌,去除异味和有害气体。利用高压静电研制的油烟净化器比湿式油烟净化器、过滤式的油烟净化器有更大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水葫芦在水生态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葫芦是水生态修复中研究最早和最深入的水生植物之一.在此,归纳了国内外近年来水葫芦在水生态修复中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净化水体能力与净化机理、控制水葫芦疯长和资源化利用本葫芦.探讨了水葫芦净化系统在水体修复中的合理位置:天然水体的生态修复、水葫芦与污水处理工艺的组合、低浓度生活污水和雨水处理等.最后展望了水葫芦在水体生态修复中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7.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大气污染现状及其趋势,对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概述了日本几十年来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的进展。对改善燃烧、电子束法、NO_x处理触媒研究、NO_x吸附剂的研究、活性炭法干式脱硫、利用煤炭的干式脱硫、半干式简易脱硫、静电的应用、微生物的应用、电除尘、过滤除尘等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做了详细介绍。对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含氟气体排放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还简要介绍了日本大阪府等地,准备偿试的汽车排气总量控制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58.
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合评述了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并进行了展望。国际上十分重视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的研究并已有一定基础,生物扰动作为海洋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开展了工作,但直到10余年前才真正开始定量研究,进入了实验模拟、现场观测与建立模型相结合的新阶段。国内的生物扰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技术方法落后,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层-底栖界面生物扰动效应研究基本上都在海洋中开展,尤其在河口、近岸和浅海水域进行,湖泊和河流研究明显薄弱。作为水生态动力学的重要分支和前沿领域,生物扰动研究具有广阔前景。急需针对我国水域特点,引进先进的现场观测和室内测试手段,进一步揭示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中的生物扰动机制,更精准和更详细地掌握水域中各种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全过程,为控制水体内源污染释放、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建模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The Irish Sea's distinctive hydrographic features present unique opportunities for research into the complex processes that regulate shelf-sea ecosystems. Such studies are essential in developing capabilities to detect and evaluate change in marine environments. A 1993 review showed almost 230 projects underway on the Irish Sea, spanning all the major fields of marine science. But a large proportion of research projects failed to indicate the purpose of the work; overall, there was a remarkable absence of clarity and specificity in the objectives. Progress in some fields is also hampered by 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 and cohes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no stand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Ireland and the United Kingdom that provide for bilateral, co-ordination of scientific work in the area. There is clearly a need for a more planned and integrated Irish Sea science programm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management purposes and also to advanc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onents and functions of Irish Sea ecosystems, and how and why they change with time. There is a common belief that the first of these predominantly involves monitoring, and the second research. However, the paper cautions that this is a dubious and unnecessary distinction. A strategy aimed at better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e.g. a framework of linked objectives and targets) could substantially increase the information dividend from current investments in Irish Sea science. Based on a joint Irish/UK review, this paper outlines studies and approaches that are seen as key elements of a future, more relevant and costeffective research programme for the Irish Sea.  相似文献   
60.
勃利县钢铁厂炼铁车间,每年都要排出四万多立方米的急冷水萃矿渣,污染河流、吞食耕田,不能充分有效利用.然而利用钢铁厂碱度大于1.4的急冷水萃矿渣和勃利县的斜发沸石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的有机和无机助剂,经过特殊工艺,复合制成的新型砂浆及混凝土的掺和料,无毒无味,充分利用了钢铁厂的废渣,变废为宝.用该掺和料配制的不同强度等级的抹面砂浆、砌筑砂浆,不仅可以大量取代水泥,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可以改变砂浆的和易性、保水性,提高砂浆的强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