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48篇
安全科学   90篇
废物处理   159篇
环保管理   316篇
综合类   636篇
基础理论   202篇
污染及防治   151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0 毫秒
301.
浅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资源循环型农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资源循环型农业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根据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农业应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朝着资源循环型农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302.
王光泽  曾薇  李帅帅 《环境科学》2021,42(10):4815-4825
本研究通过共浸渍-热解法开发了一种铈改性水葫芦生物炭吸附剂(Ce-BC),用以去除实际废水中的磷酸盐,考察了Ce-BC投加量、废水pH值、反应时间及共存的竞争性离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BC投加量为0.4 g·L-1,初始磷酸盐溶液pH值介于3~10时,Ce-BC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最佳,最大吸附量达到35.00 mg·g-1.Ce-BC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能在1 h内达到98%的磷酸盐去除率,吸附速率快.此外,Ce-BC具有较高的抗阴离子干扰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Ce-BC经过4次再生后仍能保持90%以上的初始吸附效率.场发射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FESEM-ED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结果表明,Ce-BC对磷酸盐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配体交换和内球络合.本研究制备的Ce-BC吸附剂,可以有效去除及回收实际生活污水中的磷酸盐,在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同时实现磷资源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303.
沉水植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对其资源化开发利用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沉水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现状,并对沉水植物的资源化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展望了开发和利用沉水植物资源的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304.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域辽阔,是我国北疆的绿色屏障,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草场保护与草地资源利用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近几年我区的过度放牧和养殖,使草地面积退化,而且草地建设严重滞后。我区有得天独厚的风能和水资源,但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水资源和草地资源丰富,而中西部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如何充分认识与利用资源空间有机组成,充分利用生态承载力,实现生存与生态良性发展,则显得十分重要。本文要结合我区的风、水、土、草等资源的分布条件,探讨我区走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05.
本文根据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指标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打分的方式,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计算得出甘孜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现状年、近景年、远景年3个时间段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为四川省甘孜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评影响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根...  相似文献   
306.
鸟粪石结晶法是一种能同时回收废水中磷源和氮源的处理方法。本文总结了鸟粪石晶体的生长机理、颗粒形成和生长的影响因素,并着重比较了能够形成鸟粪石的各种反应器的优缺点。此外,文章总结了采用鸟粪石结晶法处理实际废水的相关研究,并对其经济效益做了评估。最后对鸟粪石结晶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国内鸟粪石结晶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07.
磷矿数量减少与含磷污水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对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迫切要求。从污水处理的不同环节回收磷并重新利用,是实现磷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讨论了国内外磷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包括从含磷污泥和富磷污水中回收磷的工艺,并对磷回收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8.
Ni was effectively recovered from spent electroless nickel (EN) plating baths by forming a nano-nickel coated 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With the aid of ultrasonication, melamine- formaldehyde-tetraoxalyl-ethylenediamine chelating resins were grafted on activated carbon (MFT/AG). PdC12 sol was adsorbed on MFT/AC, which was then immersed in spent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bath; then nano-nickel could be reduced by ascorbic acid to form a nano-nickel coating on the 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Ni/AC) in situ. The materials present were carefully exa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 chemistry techniques. The resins were well distributed o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surfaces of activated carbon with a size of 120 ± 30 nm in MFT/AC, and a great deal of nano-nickel particles were evenly deposited with a size of 3.8 ± 1.1 nm in Ni/MFT. Moreover, Ni/AC was successfully used as a catalyst for ultrasonic degradation of 2.6-dichloronhenol.  相似文献   
309.
城市污泥中磷的释放与回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我国磷资源和城市污泥的现状,针对城市污泥中的营养元素,分析了城市污泥中磷回收的必要性;探讨了城市污泥中磷由固相释放至液相的微生物消化法、热处理法和药剂溶出法等;综述了回收液相中磷的磷酸铵镁、磷酸镁钾、磷酸钠钾镁结晶法和磷酸钙盐沉淀法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展望了城市污泥中磷释放与回收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10.
自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共480 d),对遭受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的广东省北部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受灾点(海拔700 m)和未受灾点(海拔550 m)的3种植物: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荷木(Schima superba)和罗浮栲(CastanopsisFagaceae)进行对比实验。选择生理指标为: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重(LDMC)、单位叶面积氮含量(Na)、单位叶面积多酚含量(Phena)。研究结果显示:3受灾种Fv/Fm均无下降;受灾罗浮栲、荷木的其他各指标在300 d后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受灾樟树的各生理指标在300 d后仍显著低于正常(p〈0.1);受灾樟树的生长模式由快速生长型改变为积累营养型。研究表明:(1)雪灾损伤对光系统II没有累积效果;(2)雪灾造成的冠层改变对中下林层的营养物质分配有影响;(3)作为人工栽培种的樟树,较自然生长种需要更长的灾后恢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