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6篇
  免费   3579篇
  国内免费   354篇
安全科学   782篇
废物处理   235篇
环保管理   2110篇
综合类   8547篇
基础理论   1658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234篇
评价与监测   1636篇
社会与环境   468篇
灾害及防治   83篇
  2025年   105篇
  2024年   328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547篇
  2021年   590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524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593篇
  2016年   600篇
  2015年   676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816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876篇
  2010年   670篇
  2009年   663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765篇
  2006年   798篇
  2005年   586篇
  2004年   538篇
  2003年   594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6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10篇
  197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对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宏观部署提供支持,在剖析水污染防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十二五\"形势,明确了\"十二五\"总体定位,提出了包含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在内的目标指标体系,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设计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等6项战略任务,制定了基于\"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实施分级防治和分类指导的空间战略,较全面地列出了保障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从而描绘出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战略与政策框架,可为\"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等工作及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采用均匀型和蛋白型Ru/TiO2催化剂为湿式氧化催化剂,应用于催化湿式氧化非达霉素提炼废水,以出水COD和TOC去除率作为指标来评价2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差异;采用实验室连续评价装置对柱状颗粒催化剂在不同pH、不同废水流量和不同温度下处理非达霉素提炼废水进行了优化评价。结果表明:在265 ℃、pH=4.1、废水流量为10 mL·h−1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故确定此条件为该废水处理的最优条件;同时对比均匀型和蛋白型2种催化剂,蛋白型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结合SEM及N2-物理吸附结果,推断蛋白型催化剂活性组分集中分布在催化剂颗粒的较浅层,有利于降低反应过程中的扩散阻力,提高贵金属活性组分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以上结果对开发高效湿式氧化催化剂,充分利用贵金属活性组分降低催化剂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在宿州市不同功能区采集23个街尘样品,利用X-Ray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Cu、Zn、Pb、Mn、Cr、V的含量,分析了街尘重金属的粒径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宿州市街尘中细颗粒质量比重较高,在<75μm、75~150μm、150~250μm、250~500μm四个粒径段的街尘质量比例分别为39.73%、27.52%、22.57%和10.18%;(2)街尘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75μm和75~150μm粒径范围内,说明重金属易在细颗粒中富集;(3)各重金属元素在<75μm粒径范围内的赋存比例均高于其他3个粒径级别,达40%左右;(4)随着街尘粒径的由粗到细,其重金属污染程度从无污染到轻度污染,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依次为:Zn>Pb>Cr>Cu>V>Mn。  相似文献   
54.
许多房地产项目都是在工业企业原址上进行开发建设,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评估和修复方案已成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环评的重点,文中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土壤背景值对照法对江苏某房地产用地土壤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块不需要进行土壤修复和处置。  相似文献   
55.
苏北地区农业环境问题及管理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配合江苏省“碧海计划”和盐城市海洋经济绿色农业的发展,探讨了现阶段农业环境污染控制的直接政策管理、经济手段和人工生态工程处理三种方案,其中政策管理,如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规定能减少污染,直接经济投入少,但是执行管理成本高,且政策见效慢;经济手段能减少污染,但环境目标达标不确定,且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目前来说,本地区市场机制不完善,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前期投入大,但管理成本低,环境目标确定,但不能快速削减污染负荷。三种方案各有所长,在实际操作中,应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产业状况、方案时间迟度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56.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在农业、生活和工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我国目前遏制了地下水污染持续加剧的状况,但地下水污染及后续修复问题仍需要高度重视,地下水修复涉及技术研究及装备应用两个方面,分别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首先对地下水异位及原位修复技术进行了概述。基于中国知网 (CNKI) 和Web of Science (WOS) 数据库检索了近15年有关地下水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借助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进行深度分析。结果表明,WOS发文量自2011年起逐步提升,而CNKI发文量自2017年起开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显示我国关于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相比国外起步更晚。同时,关键词聚类和突现结果表明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经历了由低效率单一修复技术向多技术耦合进行高效绿色修复发展的过程。此外,综述了国内外主要修复装备的特点及应用情况,目前国外已有大量成熟的原位修复技术及相关装备应用案例,而我国的修复技术仍旧以异位修复为主,对于原位修复技术与装备的研发,相比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最后,文章提出了针对当前挑战的多方面对策建议,如跨学科合作、加大研发投入等,以促进地下水修复技术和装备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57.
《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填补了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空白。自《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后,部分省份开始积极探索省级法规的出台。在对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广东省出台的相关条例或办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各地立法在细化内容、提高可操作性、突出地方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但也存在与现有管理制度不衔接、部分条款落实难度大、部分制度仍缺乏可操作性等不足,提出应加强立法前期工作、明确问题导向和依托经验、加快配套政策制定等建议,为其他省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刘坤  刘贤赵  常文静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929-1936
利用烟台市1986~2003年间的3类环境污染指标和人均GDP数据,基于VAR计量技术,通过变量平稳性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分析,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在时序维度的关系及其动态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①人均GDP变化是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污染物排放并不必然导致人均GDP变化,这与研究期间烟台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吻合;②在烟台市的经济-环境系统内,倒U曲线不是一般规律,选取不同的污染指标呈现出经济-环境间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③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冲击影  相似文献   
59.
龙籽谕  朱佳  李柯  陈磊  杜楠  廖宏 《环境科学》2023,44(11):5889-5898
未来我国减排政策更加关注对大气污染和大气增温的协同控制效果,但不同行业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和大气温度的影响不同.利用双向耦合的空气质量模型WRF-Chem,通过多组敏感性试验量化各部门人为源(工业源、居民源、交通源、火电厂和农业源)减排对2016年9月我国东部地区空气质量和大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源、居民源、交通源、火电厂和农业源减排均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PM2.5浓度分别下降33.9%、9.6%、15.8%、10.8%和26.7%,但减弱的气溶胶-辐射相互作用使地表层获得更多能量,进而增加近地面气温0.04、0.03、0.01、0.03和0.09℃.在大气层顶,工业源、居民源、交通源和火电厂减排分别导致净辐射通量下降0.3、0.8、0.7和0.1 W·m-2;而农业源减排则引起大气层顶净辐射通量增加0.8 W·m-2.一方面,减排农业源导致散射性气溶胶下降进而引起净辐射增加;另一方面,减排农业源不会导致吸收性气溶胶(黑碳)下降,不能抵消散射性气溶胶下降引起的辐射增加.因此,减排农业源会导致大气层顶净辐射通量增加,同时近地面温度增加也最为显著.未来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尽管控制农业源排放会带来显著的空气质量改善,但同时会带来不利的显著增温后果.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城市高密度街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2019年秋季对上海市某高密度街区道路大气颗粒物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地理位置、车辆与道路图像视频信息进行了同步移动在线监测,并结合街区内固定站数据和后向轨迹模拟结果,总结了影响街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拟合值处于较低水平时,街区内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和影响因素易被识别;机动车污染源对大气颗粒物浓度贡献大,其中大型机动车的影响明显;户外施工和道路清扫会引起大气颗粒物浓度上升,其中PM10上升更明显;交通密度大的十字路口大气颗粒物浓度通常较高;城市高架的盖状结构会阻碍大气颗粒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引起局部大气颗粒物浓度上升;街区内高大浓密的乔木对近地面的大气颗粒物屏蔽效果不理想,甚至有助于颗粒物累积;早晚高峰时段大气颗粒物浓度较非高峰时段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