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61篇 |
免费 | 200篇 |
国内免费 | 23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6篇 |
废物处理 | 94篇 |
环保管理 | 1961篇 |
综合类 | 2088篇 |
基础理论 | 655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160篇 |
评价与监测 | 148篇 |
社会与环境 | 1376篇 |
灾害及防治 | 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17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136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415篇 |
2012年 | 347篇 |
2011年 | 411篇 |
2010年 | 276篇 |
2009年 | 281篇 |
2008年 | 272篇 |
2007年 | 408篇 |
2006年 | 403篇 |
2005年 | 335篇 |
2004年 | 332篇 |
2003年 | 317篇 |
2002年 | 313篇 |
2001年 | 263篇 |
2000年 | 291篇 |
1999年 | 225篇 |
1998年 | 168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5篇 |
1973年 | 4篇 |
1971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双层柱面网壳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对AN SY 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任意跨度双层柱面网壳的自动建模、加载、施加约束及求解。借此平台对柱面网壳结构进行模态和地震反应分析。首先,分析了结构自振特性随几何参数变化的特点,研究了结构的基频随矢跨比和网壳厚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矢跨比在1/3.6~1/5该范围内,结构的整体刚度较大;网壳厚度在1.8~2.1 m时,网壳整体刚度较大;对于矢跨比一定的网壳,随着厚度的增加,杆件的动内力大多增加,横向弦杆的二维与单维动内力比值有所增加,而纵向弦杆的二维与单维动内力则变化不大。然后,对网壳进行不同几何参数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给出了最大节点位移和最大杆件轴应力随几何参数变化的时程响应曲线,揭示了这类网壳的地震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22.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基础和核心议题。本文着重从“生产剩余”和“消费剩余”新的认识视觉 ,通过构建物流循环结构和剖析人与自然的相依关系 ,探索两者之间物质、能量转化的协同机理与和谐准则 ,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23.
24.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民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1):27-29
战略环评将环境、社会和经济做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全面的综合评价,为决策提供依据、方案和措施,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严谨、可行,真正从决策到源头控制,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兴起发展和法律意义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系统的论述和探讨了如何有效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中国环境立法,特别是再次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展望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26.
27.
浙西南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浙西南丽水山地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就有29科,56属,94种,它们可应用于园林绿化、盆景配置、切花配叶、盆栽观赏等方面。浙西南山地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光明。 相似文献
28.
王德铭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993,(4)
本文探讨了江汉平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主导思想。作者强调该问题应从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来考虑,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持续性生态系统的研究是重要的,要结合人类生存和发展考虑生态环境战略;分析了这一地区的农业资源发展、水利及农村能源等的优势及问题,并提出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9.
30.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风险空间识别及开发利用权衡——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现实需求,以兰州市为例,通过区域开发生态风险传递过程分析,构建黄土丘陵沟壑区区域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结合自然生态风险、开发生态风险和生态重要性,定量评价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发利用综合生态风险并识别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结合丘陵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权衡黄土丘陵沟壑等未利用地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结果表明:兰州市综合生态风险以中、低等级为主;兰州市二类未利用地占比最大,为51.67%;一类未利用地在海拔相对较低的皋兰县北部、永登县庄浪河以东集中分布,占总面积的37.45%.权衡兰州市综合生态风险与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一、二类用地的综合生态风险以1级低风险为主.其中,一类用地集中连片度高,坡度、海拔等自然本底相对较好,是未来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建设优先选择区域;二类用地因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可以作为后备土地开发资源选择性开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