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446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1266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144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这个报告叙述了S-3308L在葡萄里的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这个分析方法适用于丙酮萃取,用硅胶色谱柱净化,用装有火焰热电子鉴定器的气相色谱测定。此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6.0%,97.7%,103%。这是分别测定葡萄的果实、葡萄汁和葡萄酱而得到的。它们的测定极限是0.005ppm0,005ppm,0.01ppm。这是分别测定葡萄果实、葡萄汁、葡萄酱的残留量而得到的。  相似文献   
152.
张鹏 《绿色视野》2008,(6):46-50
有人说过,看一个城市是否时尚,不用看其他,单看"吧"就可得知。酒吧、音乐吧、茶吧、主题吧……形形色色的"吧"让我们应接不暇,它们无疑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时尚的元素,而泡吧的人也绝对是这个城市的时尚精英。或许有人说,喜欢泡吧的人,是喜欢做梦的人,"吧"里的生活就是城市的梦境,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梦虽然是虚幻的,但它给予城市人真切的生活动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市人的"吧"生活。  相似文献   
153.
通过天津市气象局大气边界层观测站高255 m的气象铁塔,获得了10m、40m、120m和220 m 4个高度共80个PM10样品,分析了PM10的日均质量浓度及其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个高度处PM10质量浓度时序变化基本一致;PM10质量浓度及其组成元素总量随高度增加递减;10 m、40m和120m3个高度处的PM10质量浓度时间序列分布的相关性较好,组分分歧系数较小,而220 m处的PM10质量浓度时间序列分布与其他3个高度处的相关性较差,组分分歧系数较大.样品中元素质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Si、Al、Ca、Fe、Na、Mg、K、Zn、Ti、Cu、Mn、Pb、Cr、Ni、Co、V、As、Cd和Hg.其中,Si、Al、Na、K质量分数随高度变化不大;Ca、Fe、Mg质量分数随高度增加递减明显;Zn、Cu、Mn、Pb、Cr在10m、40m和120 m3个高度处质量分数接近,而在220m处明显降低;Ti元素在4个高度处的质量浓度接近,质量分数总体上随高度增加递增;Ni、Co、V、As、Cd、Hg质量分数随高度的变化不同,其中与燃煤有密切关系的Hg在120 m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高度处,而在220m处最低.Al、Fe、Na、K等元素相对富集因子小于或接近1,其质量浓度与PM10质量浓度时序分布的相关性较好,其中Al、Na相关系数随高度增加显著递减;Zn,Cu、Pb、Cr、As、Ni的相对富集因子显著大于1,其质量浓度与PM10质量浓度时序分布的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随高度增加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4.
废旧锌锰电池锌锰元素的分析表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解废旧锌锰电池的锌锰元素特征,以废旧碱性(A-A)和酸性(Zn-C)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分析、BCR连续萃取技术、SEM-EDS和XRD等手段对拆分的电池正、负电极材料中的锌锰元素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表明:废旧碱性(A-A)电池中Mn、Zn分别占到正极材料质量的49.2%、10.3%,以Zn Mn2O4四方体锌锰矿结构晶体存在;Zn占负极材料的52.5%,以Zn O晶体存在;废旧酸性(Zn-C)电池混合电解质中,Mn、Zn各占41.8%和25.2%,分别以Zn Mn2O4、Mn O2、Zn5(OH)8Cl2·H2O和Zn(NH3)2Cl2等晶体存在.BCR处理结果显示,A-A电池正极和Zn-C电池混合电解质中,Mn主要为残渣态较难酸释,而A-A电池负极中的Zn易于回收.  相似文献   
155.
高山森林河流中凋落叶元素释放动态不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森林养分流失的主要过程,并可能与冬季雪被和冻融导致的水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以岷江上游高山森林4种代表性植物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凋落叶为对象,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研究冬季不同冻融时期(冻结初期、冻结期、融化期)河流中凋落叶碳(C)、氮(N)和磷(P)元素动态特征.康定柳、方枝柏和四川红杉凋落叶C(14.6%-47.7%)、N(22.3%-58.5%)和P(4.8%-20.5%)元素在整个冬季均表现为明显的释放现象,而高山杜鹃凋落叶C(-7.3%)和N(-62.7%)表现为明显的负释放(富集)现象,P(0.7%)表现为微量的释放现象.整体而言,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和P元素在冬季的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整体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的模式,但康定柳和方枝柏凋落叶N表现为富集—富集—释放模式,方枝柏凋落叶P表现为释放—富集—富集模式.同时,凋落叶C、N和P元素的释放率受河流水温、p H、电导率和C、N、P营养元素等水体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高山森林河流水环境特征显著影响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元素动态及其相关的物质循环过程,但影响程度受到凋落叶种类和基质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6.
秸秆添加对厨余垃圾堆肥时H_2S和NH_3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工程》2015,33(1):100-104
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NH3和H2S的排放不但降低了堆肥的养分含量,而且会引发严重的恶臭。以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以玉米秸秆为膨松剂,设置5%、10%、15%、20%(质量分数)4个添加比例(湿基)的堆肥处理,研究秸秆添加量对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H2S和NH3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温度来看,仅T4处理未达到无害化和腐熟的要求。氧气不足是造成H2S排放的主要原因,4个堆肥处理的H2S主要集中在前2周排放,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H2S的排放量逐渐降低。与T1处理相比,T2、T3、T4的H2S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5.5%、44.7%、64.2%。各处理NH3的排放趋势与H2S类似,高温期为NH3释放的关键时期,NH3累积释放量占总释放量的62.2%~72.2%,与T1处理相比,T2、T3和T4的NH3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6.9%、45.2%、76.3%。由此可见,添加适量的玉米秸秆不但能促进厨余垃圾堆肥的进行,明显降低堆肥过程中H2S和NH3的排放,而且可以实现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57.
基于ANSYS CFX,模拟H2室内扩散,与在相同条件下的国外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使用相同模型进行H2S室内扩散模拟,得出风速为1.5,3m/s时硫化氢浓度分布与距离的变化规律,以及风速为1.5,3,5 m/s时室内逃生时间,从而对应急预案和安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随着近年来城市污染的严重,雾霾天气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雾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大气的可见度大幅度降低,而且也会对我们的呼吸道健康造成很严重的损伤。实际上雾霾天气的起因除了空气污染还有部分气象因素,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的浓度大幅度增加,这就是我们见不到太阳的原因。本文从PM2.5的雾霾天气中的元素特征入手,简单分析一下可能造成城区的雾霾天气的原因,为未来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雾霾问题铺路。  相似文献   
15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是目前发展最为快速的痕量元素分析技术。ICP-MS能够提供极低的检出限、极宽的动态线性范围、干扰少、分析精度高,能够进行多种元素同时快速分析,能够和多种分析技术和样品处理方法相结合工作,因此具有很多优点。近年来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ICP-MS的基本原理,介绍其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0.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我国人口逐年增加,资源日益短缺,更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已刻不容缓,同时更是发展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以"3S"技术为视角,对该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