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493篇
基础理论   16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1株高效BBP降解菌的分离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湖星  杨雪  张凯  钟秋  郭佳  王攀  熊丽  刘德立 《环境科学》2013,34(7):2882-2888
从湖北省荆沙河泥样中富集培养分离得到了1株能够以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并命名为HS-B1.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发现HS-B1是1株杆状、需氧、革兰氏阴性细菌,接触酶呈阳性反应,氧化酶呈阴性反应,不产硫化氢气体,且该菌的16S rDNA序列与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的相似性高达99%.因此初步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摇瓶实验表明,菌株HS-B1生长和BBP降解的最适培养条件为35℃,pH 8.0.采用0.10 mmol.L-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提高了BBP在水溶液中的表观溶解度,发现在最适培养条件下,HS-B1能够在48 h内将浓度为1 000 mg.L-1BBP完全降解,证明是一株高效降解菌.底物广谱性实验中,菌株HS-B1也能够有效利用DMP、DEP、DB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说明该菌株在处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污染治理中有独特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72.
基于分子技术的1株产毒藻藻际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1株产毒塔玛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时期的藻际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藻际微生物的16S rDNA克隆文库中的克隆子总共可分为 34 种基因型,选取各谱型的代表克隆子测定其16S r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所有基因型分属于2个细菌类群: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延滞期的藻培养液中,α-Proteobacteria占36.4%,β-Proteobacteria占9.1%,γ-Proteobacteria占27.3%,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27.3%;在指数后期的培养液中,α-Proteobacteria占53.3%,β-Proteobacteria占13.3%,γ-Proteobacteria占6.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26.7%; 在稳定期的培养液中,α-Proteobacteria占47.8%,β-Proteobacteria占8.7%,γ-Proteobacteria占21.7%,δ-Proteobacteria占4.3%,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17.4%;其中有不少克隆子与已知序列同源性低于 94%,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藻际环境中附着有新的未开发的微生物资源,这些细菌可能在微藻的生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所以本研究结果在赤潮微生物调控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3.
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的分子鉴定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功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菌株的基础上,利用16S rDNA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由BLAST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可将该菌株定属至鞘氨醇单胞菌USTB-01(Sphingopyxissp.USTB-01),这是我国首次筛选出高效降解MCs的鞘氨醇单胞菌。在鞘氨醇单胞菌USTB-01降解MC-RR和MC-LR活性研究方面发现,温度30℃和pH7.0条件下该菌降解MCs的速率最大,日均降解MC-RR和MC-LR分别达到了23.4mg/L和7.9mg/L,在进一步去除水体中的MCs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4.
高温菌的生理生化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温菌耐热嗜热的特性和有机物好氧分解的基本原理,从厨余垃圾处理系统中分离筛选到6株在65℃能产生淀粉酶、脂肪酶、蛋白质酶及纤维素酶的高温高效菌种,并对其生理生化和16S rD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6株高温菌,经鉴定都有芽孢,并具有兼氧性;对其进行16S rDNA区段序列测定显示,6株高温菌属于Geobacillus thermog lucosidasius菌种中的不同亚种;分离筛选出的高温菌经过2h的迟缓期后很快进入对数生长期,且持续时间较长,生长速度尤以HB6最快;6株高温菌株全部具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降解活性,5株有脂肪降解活性。可见高温菌具有更高的有机物降解活性和更快的代谢速率,可提高有机物质的降解速率,缩短工艺运行时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在厨余资源化利用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5.
从深海生物圈中酵母菌的来源状况、种类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其最新进展,结合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以便加强我们对深海生物圈中酵母菌的了解和认识,并提出开展该领域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希望本综述为开发利用深海酵母菌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6.
2006年10月铁岭市按照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土壤调查要求,依据《全国土壤调查总体实施方案》开始了典型区域样品采集工作,本文主要就利用GIS布置采样点和到达采样点如何导航做了技术上的经验分析。  相似文献   
977.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物质废水及降解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污水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糖类、有机酸、蛋白质,COD值很高,严重污染环境,并造成生物质资源浪费.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 处理生物质污水,通过分析污水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的去除率表征该系统对高COD生物质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 h,进水运行10 h后,出水平均COD为74.90 mg/L,总氮(TN)为1.21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5.7%与94.5%,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一级标准.系统运行稳定后,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载体的表面微生物的挂膜情况,并结合微生物分离、单菌处理效果评价、16S rDNA鉴定技术对系统内去除COD的优势菌群进行了分析,优势菌群为假单孢菌属、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红球菌属、微杆菌属.  相似文献   
978.
Polyporus sp. S133, a fungus collected from contaminated soil, was used to degrade phenanthrene, a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in a mineral salt broth liquid culture. A maximal degradation rate (92%) was obtained when Polyporus sp. S133 was cultured for 30 days with agitation at 120 r/min, as compared to 44% degradation in non-agitated cultures. Furthermore, the degradation was a ected by the addition of surfactants. Tween 80 was the most suitable surfactant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henanthrene by Polyporus sp. S133. The degradation rate increased as the amount of Tween 80 added increased. The rate in agitated cultures was about 2 times that in non-agitated cultures. The mechanism of degradation wa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metabolites; 9,10-phenanthrenequinone, 2,2’-diphenic acid, phthalic acid, and protocatechuic acid. Several enzymes (manganese peroxidase, lignin peroxidase, laccase, 1,2-dioxygenase and 2,3-dioxygenase) produced by Polyporus sp. S133 were detected during the incubation. The highest level of activity was shown by 1,2-dioxygenase (187.4 U/L) after 20 days of culture.  相似文献   
979.
Fungista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pproaches to control soil-borne plant pathogens.Some hypotheses about the mechanisms for soil fungistasis had been established,which mainly focused on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structure,diversity as well as function.In this study,the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a series of soils treated by autoclaving,which coming from the same original soil sample and showing gradient fungistasis to the target soil-borne pathogen fungi Fusarium gr...  相似文献   
980.
简单介绍了“5S”管理,提出了将“5S”作为实施ISO14000的辅助方法,并在实施ISO14000的企业中推行“5S”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