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451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2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亚硝酸盐对反硝化聚磷菌除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考察亚硝酸盐对反硝化聚磷菌(DPB)的影响,试验以模拟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2个相同的SBR反应器,分别进行亚硝酸盐浓度对DPB的抑制影响和亚硝酸盐对DPB驯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亚硝酸盐浓度高于20 mg/L时,未经亚硝酸盐驯化的DPB反硝化除磷性能受到明显抑制,而经过亚硝酸盐驯化后的DPB在亚硝酸盐浓度为32 mg/L左右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反硝化吸磷性能,但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吸磷速率要比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低21%。由此说明,亚硝酸盐对DPB反硝化除磷的抑制作用是相对的,可通过亚硝酸盐对DPB的诱导驯化来降低此抑制作用,但硝酸盐比亚硝酸盐更适合作为DPB反硝化除磷的电子受体。  相似文献   
602.
生物强化技术提高SBR系统对低温苯胺废水处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考察高效菌株生物强化效能,解决低温条件下含苯胺废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选择实验室筛选的高效低温苯胺降解菌JH-9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苯胺降解能力和絮凝特性,并采用生物强化的方法将其投加到SBR反应系统中,考察其对提高系统低温条件下(12℃)含苯胺废水的处理能力的改善.结果表明:JH-9细菌在初始苯胺浓度为250 ms/L的培养液中培养52 h,去除率可达100%,其对石化废水中的其他污染物也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并且具有产絮能力.将其应用于SBR的强化系统对提高系统低温条件下(12℃)对苯胺去除效果很有效,针对含有苯胺174 mg/L的石化废水,强化系统对苯胺的去除率达到97.8%.除此以外该菌对系统TOC的去除、污泥的MLSS、MLVSS、SV等指标均有一定改善,利于保证系统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03.
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处理后的综合毒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为供试藻种,采用藻类急性毒性试验考察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后的综合毒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后,其综合毒性显著降低。分别以细胞数和活体叶绿素a含量计算得到的原水、微电解出水和SBR出水的EbC50值和EeC50值依次为16.6%、19.3%、52.6%和13.0%、15.6%和52.1%。根据Bulich提出的毒性等级划分原则,经处理后最终出水的毒性级别由原水的Ⅰ级降为Ⅱ级。  相似文献   
604.
采用中试规模的厌氧-好氧交替式颗粒污泥SBR处理实际城市污水,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处理效果及颗粒污泥的特性。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经过72 d的培养后,反应器内出现小粒径颗粒污泥。在随后的230 d运行实验中,通过调整曝气阶段的溶解氧浓度、排水体积交换率以及周期运行方式,使得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粒径和比例逐渐增加。在最佳工况运行条件下,反应器中污泥浓度为3 000~4 000 mg/L,SVI值为45~55 mL/g,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3%、74.02%、68.42%和96.41%,达到了同时脱氮除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5.
养殖废水SBR碳源投加实时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畜禽养殖废水是典型的高氨氮、低C/N比有机废水。常规生物处理工艺由于反硝化碳源不足导致脱氮效率较低。在2个平行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建立实时控制体系以研究投加猪粪浓浆作为外部碳源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ORP实时曲线特征优化碳源投加方案,可按水质变化情况适量补充所需碳源,增强体系脱氮效果,同时加强对磷的去除。在优化碳源投加的运行期NH4+-N及PO43-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69%。  相似文献   
606.
607.
SBR法处理选矿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察硫化矿浮选废水生物降解效能,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研究浮选废水的降解能力,探讨不同的运行条件对苯胺黑药、黄药及乙硫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4 d的培养驯化,浮选药剂的降解达到预期效果;SBR在HRT为2 h,pH在6~7之间,葡萄糖投加量为0.1 g/L时,降解效果达到最佳;除此以外活性污泥对硫化物承受浓度可达到120 mg/L。  相似文献   
608.
宋勇  施周  陈世洋  罗璐 《环境工程学报》2013,7(7):2711-2715
利用水解溶菌酶对SBR系统中的剩余污泥进行减量。通过与未加水解溶菌酶的相同系统对比,研究了水解溶菌酶作用下的SBR系统中剩余污泥的减量效果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0 d的运行期内,水解溶菌酶作用下的SBR系统中剩余污泥减量总计达到76.3%,同时该系统对COD与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2%与53.8%。通过PCR-DGGE分析可知,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两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逐步明显,SBR系统中原有的部分优势微生物在水解溶菌酶的作用下逐渐减弱。另外,对微生物群落的部分优势细菌进行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通过鉴定获得的7条细菌的16S rDNA序列,它们分别与放线菌和杆菌同源性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609.
为实现有限碳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厌氧/限氧曝气序批式生物系统的基础上,以碳源偏低的模拟城市污水为对象,分析比较厌氧阶段典型周期内不同碳源浓度,总磷浓度对聚-β-羟基丁酸酯(PHB)积累的影响,并考察了运用新的前曝气模式对PHB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源浓度为140、280和400 mg/L时,PHB积累的最大值分别为10.53、22.75和32.61 mg/g;当总磷浓度为6、12和18 mg/L时,PHB最大积累值分别为25.75、32.54和38.27 mg/g。说明进水碳源浓度和总磷浓度与PHB的最大积累量呈正相关,且碳源浓度对PHB积累量的影响比总磷浓度的影响大。比较无前曝气时厌氧PHB最大积累量,前曝气时间为10、20和30 min的最大积累量分别增长了25.1%、57.1%和69.5%,说明增设前曝气运行方式有利于PHB的积累。  相似文献   
610.
将耐盐脱氮复合菌剂投加到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中,构建生物强化高盐废水处理系统(SBR1),以未投加复合菌剂系统(SBR2)作为对照,分析典型周期中氮素和溶解氧的变化趋势以及盐度冲击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曝气时间为6h时,生物强化系统脱氮率可稳定在96%以上,出水总氮浓度为3.8 mg/L左右.反应中始终无硝氮、亚硝氮积累,生物强化系统具有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当受到5%和7%较高盐度冲击时,生物强化系统表现出优于对照系统的抗盐度冲击能力,能够快速恢复原有活性,且出水总氮低于15 mg/L;当受到0%盐度的淡水冲击时,对照系统中耐盐污泥失活且无法恢复,而生物强化系统只需投加少量(3%)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即可快速恢复活性,出水总氮低于15 mg/L.本研究能够为生物强化高盐废水脱氮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