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8 毫秒
21.
Much remains unknown about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in 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 (SMP) with the shift of the substrate condition from a feast to a famine phase in biological treatment system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SMP could be suppressed by up to 75% during the famine phase with the addition of essential nutrients. In contrast, presence of electron acceptor did not play any significant role during the stress condition, showing the similar amounts of SMP (r?=?0.98, p?<?0.05) formation between the bioreactors supplied with air and N2. The SMP formed in the famine phase was more bio-refractory in the famine versus the feast phase with a linear correlation shown between the production and their aromatic structures in the composition (R2?>?0.95). The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coupled with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EEM-PARAFAC)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four different fluorescent components, including two protein-like (C1 and C4), fulvic-like (C2), and humic-like (C3) components, in the SMP and bEPS formed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Both C1 and C4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R2?>?0.95) with the length of starvation in the bioreactors without essential nutrients. Nutrient availability was found to be a key factor to quench the production of large-sized biopolymers. This study provides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on operation conditions of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systems to minimize large sized SMP molecules (particularly proteins), which typically exert many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o effluent organic mat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22.
三生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与行为准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确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准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理念探讨向实践操作延伸的必由之路,也是进行社会行为选择的依据。在系统分析生活、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后,提出应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增长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简称“三生共赢”)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目标和评价准则,并从理论上对这一命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3.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均已在国内外上市,其使用的上市储量评估准则暨SEC规则是基于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等机构颁布的PRMS规则框架来开展的。在2007年PRMS颁布十年之后,SPE、AAPG等机构于2018年重新修订颁布了新的PRMS规则。为了更好地理解新版PRMS储量评估管理规则对公司上市储量评估结果的影响,使得今后油气公司能合法合规地在新版PRMS规则下开展储量评估,对于新版PRMS中的资源框架分类变化做了详细描述;对于新增及修订的内容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作了补充分析;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新版PRMS规则下销售产品披露、沉没成本的处理等因素可能对油气公司储量评估、财报披露产生的影响,为今后油气公司储量管理、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Coto.  RP 《产业与环境》1997,19(4):47-49
世界各地有12000个工业区和工业园,其中一些园区容纳多达100家工商企业,因此,工业事故和积累性环境影响的潜力显得突出,鉴于这种潜力和认识到促进可持工的机会,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中心1995年4月召集了一次专家会议,以考虑一本关于工业区环境管理的技术手册,这本目前正在编制的手册将涉及环境,健康与安全关注,环境管理指导原则,一个包括适当环境服务讨论在内的管理框架,以及新工业区和现有工业区的指导准  相似文献   
25.
基于模糊层次关联分析法的逆向物流选址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优化的解决逆向物流系统中处理中心选址的多准则决策问题,选择模糊层次关联分析算法。介绍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阐述了模糊层次关联分析法.指出此算法结合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处理中心选址问题更为准确的解决方案,可以兼顾定性、定量两方面而得到最优决策。以某电厂为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26.
基于MCDA模型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风险全过程控制的思想,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综合考虑危险废物填埋场自身属性、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污染受体等因素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指标体系,该体系共包括14项指标;并采用MCDA(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对我国37个危险废物填埋场(不包括港澳台数据,下同)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了分级研究. 结果表明:14项风险分级指标之间具有很好的独立性,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反映危险废物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程度;37个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可分为高、中、低3个级别,其中81%处于中、低级风险级别;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物ρ(Cr)监测值与风险分级分值的距平指数为0.802 9,验证了风险分级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采用MDCA模型对风险分级指标权重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验证了风险分级过程中指标权重赋值的准确性,并降低了指标权重赋值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分级结果的可靠性.风险分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为了探索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湖泊营养化评价的可能性,提出了基于多准则学习的模糊神经网络湖泊水质营养化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我国五大主要湖泊水质营养化的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用于湖泊水质营养化评价,具有简便、实用、客观性和广泛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28.
有毒化学品事故潜在危险区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有毒化学品事故的预测是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和采取防护措施的基础和关键。本文讨论了有毒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其伤害准则,并提出了事故潜在危险区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9.
爆炸波破坏/伤害效应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爆炸波破坏/伤害准则,并通过一个例子,分别针对爆炸波对建筑的破坏效应和对人体的伤害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给出了一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0.
扑救森林火灾安全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火场特征、危险条件出发,详细阐述了扑火队员在扑火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避险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