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32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减少排泥提高污泥浓度,试验在高污泥浓度情况下,MLVSS的变化与MLSS的关系,以及COD、SS、氨氮的去除和MISS的关系.结果证明MLSS应维持在6 000mg/L以下,并坚持正常排泥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河道滞留塘系统对污染河水中氮磷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道滞留塘系统是一项适用于中小型污染河流净化的生态技术,目前我国部分中小型河流污染严重,研究河道滞留塘系统对河流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具有现实意义,但目前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该研究对实际污染河水进行了一年现场试验研究,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考察了不同季节、不同河水水质条件下河道滞留塘系统对河水中氨氮(NH3-N)和总磷(TP)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河道滞留塘系统主要通过颗粒物的重力沉降作用净化河水中的总磷(TP)。在该研究条件下,TP去除率接近30%,去除速率为0.01~0.02 g.h-1.m-2。TP去除速率约为0.003倍的SS去除速率,两者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因此可通过测定滞留塘SS去除速率来预测TP去除速率。但滞留塘系统对NH3-N无显著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徐兵  周璇  龚晓 《环境科技》2006,19(6):30-32
文中研究了利用投加利蒙菌对江西某化纤厂化纤废水的污水处理厂生化池进行改进,以期提高出水的CODCr与SS去除率,稳定出水水质。实验结果表明,利蒙菌在对粘胶化纤废水生化处理上的改进是可行的,对废水中CODCr,SS的平均去除率可比未投加提高56%,44%,其出水水质良好、稳定,其中ρ(CODCr)<40mg·L-1,ρ(SS)<50mg·L-1。  相似文献   
14.
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不同规格的不锈钢网和尼龙网加工的微网组件与生物反应器一起构成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研究表明微网组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微网的孔径密切相关,但与微网材料的相关性不明显。300目的微网组件对SS的去除率非常接近混合液经沉淀所能达到的去除率,对COD的去除率大大高于经沉淀所能达到的去除率,表明了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存在开发应用的前景。同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孟  郭金仓 《环境科学》2010,31(6):1548-1553
以腐殖酸作为天然有机物(NOM)的代表,研究了腐殖酸分子在金属氧化物(赤铁矿)颗粒/水界面上的吸附特征,分析了pH值和离子强度对界面吸附配位反应的影响,及它们对赤铁矿颗粒表面吸附密度和团聚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密度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少,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增大;颗粒团聚体粒径随pH值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增大.pH=4时吸附密度最大,为6.22 mg/m2,但此时团聚体粒径最小;pH=5时吸附密度较小,但团聚体粒径较大;pH=8为配位反应等电点,吸附密度和团聚体粒径均较小;pH=10吸附密度最小,为0.50 mg/m2,团聚体粒径也较小.应用SS/SF混合模型初步分析了赤铁矿颗粒/水界面上腐殖酸分子的吸附构型.当pH值较低时,构型多为链状和环状;当pH值较高时,构型多为扫尾状.离子强度越高,链状和扫尾状构型越多;离子强度越低,环状构型越多.  相似文献   
16.
四川某生物防治公司在利用磷化氢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熏蒸处理烟草和粮食杀菌生产过程中产生少量废水。废水主要含氢氧化铝等固体废物,具有产生量小、SS浓度大、颗粒物粒径极小、色度大、溢出气含腐蚀性等特点,对客户感官产生不适。结合该公司实例介绍了以"沉淀+一体化负压两级过滤"为主体的处理工艺的熏蒸废水处理过程。经过处理,该公司生产废水中SS和色度去除率可达到99.3%与98.1%,出水可满足相关标准与相应感官要求。  相似文献   
17.
邹高龙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467-2472
针对城市生活污水,研究了两点进水倒置A2/O-MBR(平板膜)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对COD、NH+4-N、TN、TP、出水SS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D、NH+4-N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出水符合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当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时,系统出水TN浓度小于15 mg/L;正常排泥后,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83%左右;平板膜破损会导致出水SS、COD会受到影响。膜对COD、TP、SS有直接截留作用,由于系统出水几乎没有固体损失,可以精确控制污泥龄,有利于世代周期较长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生长;系统中的污泥浓度可以提高至15 000 mg/L,此时,即使进水量提高0.5倍,出水水质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8.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atments of infertility to provide a chance of conceiving. In IVF treatment, sperm are washed and motile sperm are isolated with sperm washing media (SWM) for the purpose of fertilization; fertilized ova are then incubated for a maximum of 5 or 6 d in media for IVF (IVFM). The exposure of fertilized ova to chemicals via such media has not been studied. We determin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wo contaminants; 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 and its hydrolyzed product mono(2-ethylhexyl)phthalate (MEHP) in IVFM, SWM, and protein sources (PS: human serum albumin or serum substitute) for IVFM and SWM. The DEHP and MEHP in these media were extracted by a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method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determin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Fifteen IVFM, nine SWM, and six PS obtained in Japan were examin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DEHP and MEHP in IVFM and SWM were <10-114 and <2.0-263 ng mL−1,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both DEHP and MEHP were higher in the media containing PS than in those without PS. Either MEHP alone or both DEHP and MEHP were detected in PS. The concentrations of DEHP and MEHP in PS were <10-982 and 47.0-1840 ng mL−1, respectively. The DEHP and MEHP detected in these media were derived from PS.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tamination of IVFM, SWM, and PS.  相似文献   
19.
低含H2S工况下110SS的超临界CO2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低含H2S工况下,110SS钢在超临界CO2相中的适用性及腐蚀行为.方法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对高温高压低含H2S气井的井底腐蚀工况进行模拟,采用腐蚀失重法获取腐蚀速率,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腐蚀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141℃、13.3 M...  相似文献   
20.
魏斌 《环境工程》2012,(Z1):131-133
在建筑工程中管道系统作为介质输送的必备条件,虽然管道自身不会产生振动,但是管道在与相关振动设备连接时则变成了传递振动的"振桥",在隔振设计时经常被忽视。本文主要讲述了冷冻机房内水管路吊挂,落地安装及通风系统中风管吊装时的几种减振降噪做法,还包括了经常被大家忽视的管道穿墙隔振的做法,分别通过添加弹簧减振器、弹簧吊架、橡胶减振垫、橡胶挠性接管、金属软管、波纹管补偿器等减振器材,使得振源通过管道产生振动的传导大大降低,并且记述了一些减振设备在安装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