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青藏高原东北侧突发性暴雨特征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970-2007年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侧陕西的突发性暴雨研究发现,其夜间降水特点明显,对流层中层较强的偏南气流是突发性暴雨水汽输送贡献最大者和低层辐合的主要动力来源。偏南气流北伸的位置决定突发性暴雨落区偏南或偏北,300hPa一致的纬向12~20m·s-1强风速带为突发性暴雨提供高层抽吸作用。上述两点对突发性暴雨落区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云图分析显示,突发性暴雨多有中尺度云团配合,上升运动最大值的高度层与突发性暴雨落区地域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42.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陕西各市2005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以及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安、汉中、咸阳分别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高城市,渭南市处最低水平;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西安、宝鸡和汉中排名最前,综合指数分别为0.6643、0.6622和0.6579,渭南市最低,仅为0.4451,其余各市综合指数在0.5115~0.6323之间。最后,结合部分城市现状,对其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3.
2005年陕西秋淋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5年陕西秋淋特征分析认为,2005年陕西秋淋明显且偏晚,降水强度大,落区广且地区较集中;秋淋造成渭河下游、汉江干流分别出现了1981年、1983年以来最大的洪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稳定及适当的副高脊线位置和西伸脊点位置是秋淋期间强降水集中的主要原因,而2005年的台风活动也为陕西秋淋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44.
陕西省干旱综合评价预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总结了造成陕西省干旱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干旱的区域和季节分布特征,在分析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干旱分析评价的综合干旱指标、干旱预警方法以及干旱发生起始日期和持续日数的计算方法,通过采用此指标和方法对陕西省典型年份的干旱分析评价,得出的干旱结果和实际干旱状况相比基本一致,说明运用该综合干旱指标、评价干旱状况方法以及干旱预警方法在陕西省干旱的评价和预警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5.
2002年6月陕西佛坪山洪灾害成因及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谢洪  陈杰  马东涛 《灾害学》2002,17(4):42-47
陕西省佛坪县位于秦岭中部南坡。2002年6月9日,该县山洪暴发,造成数百人死亡和失踪及巨大财产损失。15小时250.3mm的特大暴雨,是本次洪灾形成的根本原因。防灾意识不强,在山洪危险区建房等人为因素增大了洪灾损失。由于县境内主河支流短小,洪峰快速形成,具有很大破坏性。针对洪灾的成因和特征,提出了洪灾对策。  相似文献   
46.
晋陕蒙接壤区典型生态过渡带景观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晋陕蒙接壤区是典型的生态过渡带,生态环境具有波动性、脆弱性和敏感性.笔者采用2个时期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形状指数、景观破碎度和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该区的景观要素转换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1988~2000年期间,该区的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景观趋于破碎化.   相似文献   
47.
陕南土壤中水溶态硒、氟的含量及其在生态环境的表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陕南早古生代地层上发育的土壤为材料,研究土壤中水溶态硒、氟的含量及其与总量、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探讨土壤水溶态硒、氟含量在生态环境中的表征作用.结果表明,陕南土壤中水溶态硒、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12μg·g-1和0.87μg·g-1,土壤中水溶态硒、氟的含量同其总量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供试土壤pH范围内(5.10—7.52),水溶态硒的含量随pH值的增加先降后升,水溶态氟随pH值的增减而同步增减,其相互间的关系均可用函数方程式定量表达.水溶态硒含量能较好地表征陕南的高硒生态环境,水溶态氟可作为生态系氟质量状况的一个指标,但其指示作用又囿于地域空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48.
选取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技术、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4类一级指标及其下属的18个二级指标,对陕西省18家钒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分析结果:陕西省钒行业各评价指标的平均值属中等偏上清洁水平,矿石回采率、浸出率(湿法)、沉钒率、热解率、钒总回收率等指标得分较高,氨消耗和排放量、废石排放量、废水钒浓度及酸消耗量(火法)等指标得分较低,提出资源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和生产工艺设备三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49.
利用陕西省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美国NASA的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1980~2016年陕西省冬季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6年冬季陕西省平均霾日数为12d左右,并且伴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其中1980~2012年冬季霾日数波动明显,1980~1993年偏多,1994~2012年偏少,2013年之后霾日数增加明显.(2)1980~2016年冬季陕西的霾日数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关中地区的霾日数最多,平均每年大于18d;陕南地区次之,年平均霾日数为10d左右;陕北地区最少,平均霾日数仅3d左右.陕北、关中、陕南3大区域冬季的霾日数均在2013年后出现了明显的增多.(3)2000~2016年冬季MODIS卫星监测的陕西AOD在关中咸阳、西安、渭南以及汉中南部和安康南部存在明显的高值区,大于0.4,其中关中气溶胶高值区域与关中地区霾日数大值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4)2013~2016年冬季我国中东部的对流层低层的东风异常是向陕西关中地区输送气溶胶的有利条件,是霾天气的产生原因之一;2013~2016年陕西冬季对流层低层存在一个明显的位温梯度增大的区域,是不利于霾向高空扩散的大气层结条件,是霾日数明显增加的另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0.
陕西省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雅斌  杜继稳  蔡蕊  李明 《灾害学》2011,26(3):28-34
在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降水相关特征分析基础上,介绍了陕西省气象台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与业务系统.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加密资料实现了综合雨量的精细估计,结合GIS地形地貌信息和历史灾害风险分析确定出降水影响系数后,通过计算指标量与灾害临界阈值判断实现了陕西省l 915个乡镇地质灾害的逐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