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329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106篇
灾害及防治   15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利用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仪,于2018年5月18日至2018年12月3日期间对地处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贵州省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境内的黄洲河白云岩小流域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的连续监测,目的是为了揭示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白云岩小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与不同降雨强度下水文水化学动态特征。研究获得了黄洲河白云岩小流域的降雨量、出口流量、水温、电导率、pH、方解石及白云石饱和指数、CO_2分压等连续数据。结果表明:(1)黄洲河流域出口河水的pH、电导率、CO_2分压、方解石及白云石饱和指数等指标具有明显的日周期变化规律,即水温、pH、方解石及白云石饱和指数与气温的昼夜周期变化曲线相似,而电导率、CO_2分压与气温的日周期变化曲线相反;(2)黄洲河流域出口河水的水化学指标对不同强度的降雨会产生不同变幅与变化方向的响应特征,暴雨会显著干扰河水水化学指标的日周期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电导率与CO_2分压呈现显著下降;(3)白云岩流域具有明显的化学稳态行为。  相似文献   
762.
基于Aura-OMI传感器L2-V003甲醛日产品数据,分析陕西省2010~2018年对流层的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自然和人为因素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9年间甲醛柱浓度年际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关中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最小值出现在2017年,为9.45×1015molec/cm2;最高值出现在2018年,为17.40×1015molec/cm2,年均值为12.82×1015molec/cm2,季节均值水平为:夏季 > 冬季 > 秋季 > 春季,其中秋季波动性最大,春季最小.月均值幅度较大,呈周期性现象.甲醛浓度稳定性沿秦岭山脉向南北两侧递减;风向、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均对甲醛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以汉中市为主,植被覆盖度与甲醛呈正相关区域,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工业废气排放量、汽车保有量及大气传输等也是引起甲醛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区域时空分布特征结合自然、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763.
运用OMI卫星遥感资料对河南省2005~2018年NO2柱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实施,研究了2013年之后河南省NO2柱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NO2柱浓度的空间分布为东北高、西南低,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别位于安阳-新乡-焦作一带(>18.0×1015molec/cm2)和洛阳-三门峡-南阳市交界(4.0~8.0)×1015molec/cm2.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NO2柱浓度高于春夏季,冬季高值中心的浓度较春夏高50%~70%.在2011年前,河南省NO2柱浓度不断上升,北部较南部增速快.2011年后全省NO2柱浓度明显下降,焦作-新乡-安阳一带下降最快,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浓度的下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与位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城市相比,传输通道外的城市NO2柱浓度下降速度慢甚至略有增长,应进一步加大其大气污染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764.
广东农业旱灾的时间分布规律及重灾年份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东是华南农业旱灾较严重的省份,几乎年年都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过去55a间,农业旱灾波动性加重发展,大致以10a为周期,轻重灾害期交替出现。在重灾期内,受灾率和成灾率都很高。广东农业旱灾的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变化较大,据此建立了农业旱灾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今后20a将出现3个重灾年份,即2010-2011年,2015-2017年和2022—2024年期间,后两个年份极有可能发生特大旱灾。  相似文献   
765.
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保护状况,论述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建设与管理特征,指出了外来物种入侵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66.
论述了县域经济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性.以山东省为案例,论证了中国今后要加速城市化进程,其关键之举是着力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767.
对陕西榆林地区三次矿震灾害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2004年10月14日、11月21日和11月29日,陕西省地震台网记录到在陕西省榆林地区的神木县和府谷县相继发生了ML4.2、ML3.2和ML3.4级地震.经陕西省地震局榆林地震考察组落实,三次地震都是典型的煤炭采空区塌陷引起的矿震事件.2004年10月14日的ML4.2级矿震也是我国目前记录到的煤炭采空区塌陷引起的最大矿震.  相似文献   
768.
本文整理分析了陕西的7次龙卷天气,重点分析了陕西尘卷风的时空变化特点和日变化规律,并与以前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69.
四川省二○○一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邓跞  杨顺生 《四川环境》2003,22(6):45-47
论文以四川省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力依据,对四川省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2001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115hm^2。这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此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770.
近年来陕西叶螨暴发成灾,灾情的显著特点为发生范围广,种群数量大,发生期早,受害期长,为害作物多,面积大。繁殖力强,食物条件优化是叶螨暴发的根本原因;整体防治不重视,抗药性能强等是大面积成灾的主要因素,根据叶螨为害特征及农村种植经营现状,提出控制叶螨暴发成灾的对策;采用铲除杂草,区域连片种植,加强作物肥水管理及药剂滴心,根施,环涂防治与轮换用药等区域性控制技术体系,可达到断绝叶螨取食环境,延缓抗药性,大面积控制螨害发生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